IPA,开启人机协作新时代

UiBot东京特约观察 第8期
文丨马磊

近年来,由于日本实行「工作方式改革」,各企业为提高业务效率都在推进自己的IT化进程。尤其是使用RPA工具的企业,工时削减效果明显,比较有名的三菱UFJ银行和三井住友银行,通过导入RPA分别实现了节省2万小时和40万小时工时的目标。
不仅仅是金融业、制造业,从神奈川到千叶县政府以至于地方自治体都在大幅度地活用RPA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这其中 「IPA」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进入了人们视野。

什么是IPA?
IPA是英文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的略称。是由美国麦肯锡公司最早提出的一种新型概念。IPA简单来说是AI和RPA的融合,以实现高度自动化。传统的RPA比较擅长的是处理定型类业务(基于规则的、机械性的任务),但是那些没有固定流程的非定型业务处理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于是就有了将擅长语音识别和文字识别的AI引入RPA的概念。

通常的RPA就像是人的手,通过人类的大脑发送工作指令,而IPA是把AI作为人类的大脑去指挥RPA完成工作。

IPA的发展
一般来说,RPA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定型作业的自动化。
通过使用电脑完成信息收集,自动输入,自动发送邮件等操作的操作,是电脑端的业务自动化。由于限定了是在电脑端的业务,因此把一些纸质媒体的信息转移到电脑上要通过人类的手去完成。
第二阶段:非定型类业务的部分自动化,即融合语音识别和文字识别的RPA。
比如通过OCR光学识别技术读取纸质媒体的数据并移入RPA系统中,进而实现进一步的自动化,也就是目前的RPA工具所处的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把弱AI融入RPA。
由于RPA可以将AI技术融合,所以使得RPA具备机器学习的特性。也就是所谓的IPA概念。
第四阶段:引入强AI实现RPA完全自动化。
要达到这个阶段,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现在IPA的概念这么受关注?
目前的RPA只能做定型化作业。这是最大的原因。
由于企业里非定型类的作业也有很多,仅仅依靠目前的RPA技术是无法实现业务自动化改善的。有一项调查表明,在日本企业中有70%的企业认为即使导入了RPA系统,也无法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这项调查结果显然不太乐观,至少在岛国老板们的眼中,目前只能完成定型化作业RPA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心中的期待。
于是,把RPA和AI融合,由AI对突发状况进行判断,并决定把哪种业务交给哪个软件机器人去处理,也就是把目前为止必须由人工完成的工作自动交给RPA去完成,进一步拓展RPA可以做的业务,而不仅仅局限于定型化的作业,这是目前更进一步的期待。

IPA可以做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由AI代替人脑去判断,并交给RPA去实现。比如:
一、RPA与智能音箱的结合
这就像是给软件机器人装了耳朵。
首先,工作人员通过语音给智能音箱发送工作指示,AI接收语音指示后对该工作进行判断分析,并启动RPA机器人。RPA机器人按照智能语音的提示进行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并完成工作,最后把完成的资料交给AI判断,最后报告给工作人员。

二、AI-OCR的结合
这就像给软件机器人装上了眼睛。
比如将手写的纸质发票或报销单的照片转换成PDF格式,通过RPA机器人发送给AI-OCR。AI-OCR将接收的PDF自动转化为文本类型,并进行自动修正。最后将转化为文本类型的数据交给RPA机器人进行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通过导入AI使得RPA的自动化范围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执行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享受人机协作乐趣的时代即将来临!

作者摄于东京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人,uibot,r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