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市场的热度,打破了存储行业的沉寂。以往,各存储厂商的主要产品是各类FC SAN、NAS、IP SAN存储以及相关的数据管理软件。当然,近几年存储行业里也出现了一些新技术和趋势,比如全闪、对象存储等等,但由于各大存储厂商都能很快的跟进并推出相关的产品和方案,所以各存储厂家的差距也并不十分显明。

        超融合概念在Nutanix等公司的推广之下,这几年热闹的很。Nutanix最近披露的财报就展示了其超融合产品线销售额成长的增速。

超融合热了,传统的存储厂商们不自在的不自在,着急的着急,是投入力量开发一套自有的超融合新品?还是走OEM路线?各存储厂商的玩法各不相同,比如HDS、EMC采用了贴牌服务器硬件、OEM软件的方式推出自家的超融合产品线。

        服务器及存储厂商HPE则在自家的服务器基础上推出了HC系列的超融合产品,产品包括HC 250和HC 380两个型号。如下图就是HPE基于Apollo 2000服务器(不是HPE主流的ProLiant DL系统机型,主要面对分支机构、中小企业市场)推出的2U 4节点的HC 250超融合设备,分布式存储软件由StoreVirtual VSA提供,可以支持VMware/HyperV虚拟化系统。如下图就是HC250的前后面板。

超融合抢了什么存储的蛋糕?_第1张图片

 

       超融合热了,传统的存储厂商们不自在的不自在,着急的着急,是投入力量开发一套自有的超融合新品?还是走OEM路线?各存储厂商的玩法各不相同,比如HDS、EMC采用了贴牌服务器硬件、OEM软件的方式推出自家的超融合产品线。

        服务器及存储厂商HPE则在自家的服务器基础上推出了HC系列的超融合产品,产品包括HC 250和HC 380两个型号。如下图就是HPE基于Apollo 2000服务器(不是HPE主流的ProLiant DL系统机型,主要面对分支机构、中小企业市场)推出的2U 4节点的HC 250超融合设备,分布式存储软件由StoreVirtual VSA提供,可以支持VMware/HyperV虚拟化系统。如下图就是HC250的前后面板。

另外,HPE也基于ProLiant DL 380推出了超融合HC 380产品,仅支持VMware vSphere虚拟化系统,分布式软件依然使用的是StoreVirtual VSA

        超融合抢了什么存储的蛋糕?_第2张图片

        另外,HPE也基于ProLiant DL 380推出了超融合HC 380产品,仅支持VMware vSphere虚拟化系统,分布式软件依然使用的是StoreVirtual VSA

超融合抢了什么存储的蛋糕?_第3张图片

       随便提一句,HPE在超融合之路上也曾经和VMware vSAN有过合作,最后闹掰了后基于自家的 StoreVirtual VSA软件(基于早年收购的Lefthand技术)推出了超融合方案,前段时间有机会看到过一次HPE的超融合控制台界面,粗糙的UI让我倒吸了一口北京甘纯的雾霾。

       服务器厂商如联想则采用OEM Nutanix的方式推出了HX系列的超融合产品线。

超融合抢了什么存储的蛋糕?_第4张图片

 

       而NetApp存储公司,目前并没有参与超融合市场,而是继续将收购的SolidFire产品进行打磨,SolidFire全闪存产品基于Element OS,多个SolidFire节点可以组成一个集群为外部服务器提供服务,并通过ISCSI方式让外部服务器接入。 NetApp在这一个领域的暂时缺席,不知道日后是否会推出相关产品(也许正在内部开始呢?谁知道呢)。

       华为则基于自己的刀片服务器产品,推出了基于FusionCube的超融合方案,不过个人感觉华为有参与到几乎任何的IT领域,但是在超融合产品上投入并不大,可能超融合产品线跟华为现有的存储产品线冲突有一定关系。这就跟一些IT公司参考OpenStack的套路类似,刷存在感比真金白银的收入的意义更大一些。

        讲完几家存储公司的情况,回到主题,超融合到底吃了哪部分的市场?

        首先,我们先来给超融合进行一个定义,超融合是基于虚拟化,加上软件定义存储技术以及服务器硬件实现的融合技术。所以如Ceph,VMware vSAN只是软件定义存储方案,并不是超融合技术,因为它们都没有实现在同一服务器硬件上同时实现虚拟化、计算、存储功能。

        由于超融合基于虚拟化技术(Nutanix甚至推出了自有的虚拟化系统Acropolis Hypervisor来完善产品堆栈),所以虚拟化市场自然是最重要的场景。在虚拟化场景,所有的存储都可以被超融合方案替代,无论是中档的混合存储,还是对延迟和速度要求很高的全闪模式,通过超融合技术里都可以实现,但是由于客户采购惯性、市场认知以及供应商***等原因,完全吃下这个场还需要时间,但技术本身已经完全具备这个能力。

         在系统架构方面,每一个超融合节点上都有运行控制器虚拟机(Nutanix叫Controller VM,简称CVM),这个CVM不仅可以实现分布式管理、存储、高可用,还可以实现存储的控制器和缓存的作用,加上超融合节点本地插接的SSD/HDD,可以实现存储分层功能。另外,加上数据本地化功能(即虚拟机运行在某节点,虚拟机数据也会自动在本地存取一份)将读IO操作本节点内部完成,所以可以提供更好的读取性能。而在共享存储模式下,存储的性能会受控制器数量、控制器带宽、缓存容量的限制,所以插接了再多的SSD/HDD盘,提供的性能也会受到控制器和链路带宽影响。所以,目前的高性能全闪存储也大多都使用分布式的架构,由多个节点共同来提供IO性能,而不是以往向上堆叠的方式来扩充存储的容量和性能

        另外,超融合方案也支持如NFS/ISCSI等协议的输出,所以非虚拟化环境或非超融合集群内的服务器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使用超融合提供的存储(Nutanix支持NFS/ISCSI/SMB协议输出,VMware vSAN则在最新的6.5版本里提供了ISCSI输出功能),在应用场景方面,可以通过SMB来存储Windows数据,通过NFS来存储虚拟化或Linux数据,使用ISCSI承载数据库系统(如SQL/Oracle)或集群服务(如Windows WSFC)等需要使用块存储的场景。

        综上所述,当前的超融合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虚拟化场景的需求,而对于那些还没有虚拟化物理服务器,则可以使用NFS/ISCSI/SMB来进行数据的网络远程存取,最新版本的Nutanix产品可以支持包括不在超融合集群上运行的Windows/Linux/VMware vSphere环境来进行远程的SMB/NFS/ISCSI访问,这也会侵蚀这掉传统存储一部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