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

大家好,我是邸长慧,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聊一聊。


先介绍下自己。

我是名80后,外企职员,算是心理学爱好者,业余时间参加些心理学培训、考了些证,

受周洋老师启发目前在组织上海浦东小小图乐园的活动,周末也会在梅沙上海做志愿者导师。

接下来一个小时,将以我家小朋友的成长经历结合心理学理论,

同大家聊聊在培养孩子勇于追求目标方面的一些体会。


我的儿子小名叫多多,幼儿园大班,还有一个月就满6周岁了。

如何来描述他呢?


他情绪稳定,

在我这个不靠谱的妈失控喷火时,

会眼含泪水但坚定地说“妈妈,你不可以这样凶,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要控制好你的情绪”

他乐于服务他人,

主动在梅沙户外活动中做志愿者,

清点急救包,贴贴纸,分发礼物;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积极勇于尝试,

在梅沙玩转上海活动中,

认真研究地图担当小小导航员,

第一次尝试设计旅行方案并勇敢上台演讲。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兴趣广泛,

飞盘、足球、游泳这些运动项目很喜欢,

尤克里里、画画、围棋也爱。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会说“妈妈,我越来越厉害啦”

也会说“这个有点难”,

轻推后又会继续尝试练习,

他慢慢理解目标和努力的重要性。

这就是现在的多多。


而就在3年前,

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多多在老师眼里是个不讲话的孩子。

在刚上小班的那几个月里不在幼儿园讲话,对,就是不讲话,幼儿园老师说从来没有听过他讲话,即使主动逗他用零食吸引他,他也不肯讲一句话。

现在想想觉得挺夸张的是吧?


那他如今的成长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之前我也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倒是这次的分享让我静下心来梳理一下。


一.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

要看清这个转变,我们先来了解下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他认为人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期,

每个个体都面临着重要成长危机也就是发展任务,需要其去加以解决,发展好了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

而教养环境直接关系着危机是否能够得到积极解决。


具体各阶段大家可以看这个图表。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根据这个理论,在幼儿早期和中期,孩子对事物满怀好奇,渴望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充分的探索才能获得主动性体验和追求目标的勇气。


而在多多4岁之前,我们并没有给他创造充分的探索环境。

那时候我和多多爸爸社交圈很窄,

之前为数不多的朋友都各自结婚生子鲜有密切联络,

我们的兴趣爱好几乎为零,平时就是公司和家两点一线,基本不参加什么活动,周末也比较宅,

连带着没上幼儿园之前多多的活动范围几乎不超过我们家方圆3公里,基本上就是小区广场和步行可及的超市。

而且第一次当父母,多多小时候又过敏体质,加上老人带,未免谨慎,怕磕着碰着,限制比较多,

所以那时候多多的探索空间和机会都非常非常有限。


这种情况直到2016年下半年我决定创建小小图乐园开始才有了转变,

而这种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开始的多次活动,多多都很不配合,

会哭会闹会找我抱,会不肯参加某个环节,

多少次让我这个组织者尴尬得心里直冒火。


这是第一期活动时的图片,他全程参与很少,

要么钻到桌子底下,要么只粘在我身边。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随着小小图乐园的定期活动,加上我和多多爸爸的转变,多多也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


他开始学着主动表达自己,不仅在父母面前,也在很多陌生人面前。

他清晰表达内心的想法,讲他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讲他画的画,讲游戏规则,讲他观察到的大自然。


他和小伙伴们嬉笑打闹玩耍,在互帮互助中体验友爱,也在冲突碰撞中学会社交。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除了小小图乐园活动以外,

他还参加了之前图乐园的城市挑战赛、亲子幸福课,梅沙的夏令营冬令营,玩转上海、露营、徒步等活动。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这些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中,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尽情地探索自己,探索环境,

我们也积极鼓励他的想象力、独创性,他收获了很多正向体验,逐渐拥有了追求目标的勇气和自信。

这是最近幼儿园老师对多多的反馈。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 自我效能感

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这一阶段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儿童的自我概念的形成,这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关键时期。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是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简单来说就是“我觉得我能行”。


自我效能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一定的经验或信息为依据。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是这四个方面。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一个个来看。

1.成就行为

成就行为也就是成功经验,是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功给个体带来自我效能的体验。

这是个体获得自信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对孩子教养而言,我们可以做的是提供给孩子更多机会,更多挑战体验成功的机会。


2017年夏天多多参加了梅沙的夏令营,

就是在那次夏令营中,他第一次做了主持人。

当我听到营地老师说是多多主动举手要做主持人时都惊呆了,那样一个内敛慢热不愿意在陌生环境里讲话的孩子啊,

在营地老师温暖的接纳在营地开放的环境下,竟然突破了自己,由此获得了成功体验。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年多多在玩转上海路演活动中,勇敢上台演讲方案,

当晚我引导他说出上台时的感受和心情,

进而聊了去年夏令营他主动举手做晚会主持人的事情,

问到他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他说“我就是想要试一试”,

简单几个字他说的清清楚楚,充满力量。


还有上个月多多代表班级参加幼儿园的带球跨越障碍比赛。

他每晚都积极努力练习,还拉着我和多多爸爸组成小分队一起在操场上模拟。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虽然他最终没有入选,但我为他敢于追求目标和练习中的坚韧所骄傲,

而且老师反馈他比赛时沉着镇定。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替代经验

替代经验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

我们看见周围和我们相似的人取得了成功,会使我们增强对自身成功的信念。

就是“如果他能行,那么我也能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发现,当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环境,

比如新的游乐场,看见不熟悉的设施时,起初可能不太敢尝试,

但如果看到其他孩子在玩,他就会去观察,观察别人的玩法也在增强别人做到了我也能试试的信心。


这也是为什么营地里面会采取混龄的形式,混龄让小朋友看见哥哥姐姐们的成就行为来激发自己的信心,也让哥哥姐姐有机会做榜样,体验榜样的力量。


3.言语说服

言语说服是借由接受别人认为自己具有执行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言语鼓励而相信自己的能力。

这一条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重要他人,二是切合实际。


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言语劝导来激发孩子的动机水平而使他易于成功,

而必须是重要他人,也就是孩子生命中的印刻者,

印刻者早期通常是父母或主要抚养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老师或好朋友的影响会增强。


同时言语劝导的目标是切合实际的,不切实际的话很难在活动中得到兑现,这样不仅使说服者失去威信,还会反过来挫伤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所以如果想要达成的目标对于孩子而言太大太难,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把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鼓励他先完成小目标。

比如练乐器,可以分解成一节节,甚至一节里面还可以再分解成一小节一小节,

让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感受到及时反馈后,再一步步迈向最终目标。


4.情绪唤起

指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身心反应对个体自我效能的影响。

一般而言,平静的身心状态容易使人镇定、自信。


关于这点,大家很好理解,当一个人情绪紧张、激动、焦虑不安时完成任务的水平肯定比平时要低,

孩子更是如此,所以让孩子保持一种较平和的情绪状态就很重要。


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下我们之前在小小图乐园活动时针对情绪智力培养的做法。

我们会用情绪相关的绘本让孩子认识情绪,

了解情绪的名称和不同情绪带来不同感受,

进而用情绪卡片和扮演游戏来练习表达情绪。


这些活动让孩子感知到产生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可以跟身体里的情绪小人友好相处。


多说一句,情绪平和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对情绪平和的父母。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还有很重要一项是运动。

体能水平增加与积极的情绪直接相关,

而且运动还能缓解焦虑和压力水平。


多多现在每周有大量运动,常规的有飞盘、足球、游泳,每天骑滑板车,不定期的羽毛球和其他户外活动等。


三. 积极的解释风格

跟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关联的另一点就是乐观。

乐观是看到半杯水时认为它是半满,或总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或是习惯性地期待现实中的问题能有圆满的结局。


乐观的孩子自我效能感更强。

而乐观养成的基础是解释风格。

乐观不在于励志词句或是胜利的想象,而在于我们对原因的看法。

我们都有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这就是个人特有的“解释风格”。


比如对同一件不好的事情的看法,

事件:贝贝不跟我玩

A: 贝贝讨厌我,他再也不会和我一起玩。

B: 今天贝贝生我的气,并且不肯跟我玩。


A和B就是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

A给出了永久性的解释“再也不会”,

B则认为导致坏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今天”。


再来看一组,

事件:爸爸和我一起玩

A:“爸爸花时间陪我是因为他最近心情好。”

B:“爸爸最喜欢与我在一起。”


我们可以看出积极的解释风格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里要谈到一点是,

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

所以在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解释风格拥有自信乐观品质的前提是,

作为家长的我们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先拥有积极的解释风格。


而我们的积极解释风格可以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影响。


我和多多在每晚睡前都会聊天,聊各自当天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

就是聊些他在幼儿园我上班的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儿,

他说他今天最开心的是小朋友过生日发礼物啦!

我说我最不开心的是工作任务没有按计划完成啦!


这个睡前聊天已经持续了半年多,

从开始多多不太爱说不肯说,

到现在变成有时候我忘了累了,他都会主动提起“妈妈,我们今天还没聊开心事儿呢”。


每天聊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其一,家长可以了解孩子一天中发生的特别的事情,

这对了解孩子很重要,你可以知道孩子会为什么事情开心,他在意哪些事情。


其二,在你自己说开心不开心事情时,就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表达你对事情的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这种事情,如果直接跟孩子灌输恐怕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而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家长平时表现出来的解释风格会深深影响到孩子。


其三,撇开什么了解什么解释风格不谈,单单这几分钟的聊天、笑笑闹闹,本身就是美好的值得珍藏的亲子时光。


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1.孩子不肯讲,不强求

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还不太明白怎么分享怎么表达。


2.如果孩子不愿意讲或者不肯讲

你可以尝试着主动说“妈妈想跟你分享下我今天最开心和最不开心的事情,你愿意听吗”

同时,你分享完就结束了,同样不强求他来说,除非他主动。


3.尊重孩子的感受

有时孩子分享的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在大人眼里来看真的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但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

我们以为的小事在他们眼里就是天大的重要的事情,

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能说诸如“这有什么值得难过的” “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此类的话,

这样只会让孩子离他们的感受越来越远,离我们越来越远。


4.形式不重要

可以根据每个家庭实际情况来变换具体形式。

我最开始是采取分享感恩三件事的方法,

多多对此不太配合,可能感恩这个概念对于他还是太抽象了,

所以我就改成开心不开心事情。


5.没有做到每天分享怎么办

我们都很想坚持做一件事情,某天自己太忙太累状态不好孩子生病等等情况,

都可以使每天分享中断,怎么办?


没关系。

你可以选择继续,轻易地很轻易地原谅自己那一天或几天的中断,

就像每年的新年计划一样,不怕打脸,中断了再继续拾起,做了总归比不做要好,做一次总归比一次不做要好,跟沮丧再见,继续前行。


你也可以选择结束,可能你觉得这种方法并不适合你和孩子,那就换个思路换种方法喽,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必须要用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比“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重要的事情是,

如何在孩子未来“人生马拉松”跑得更远上助推一把?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事情是,勇于追求目标积极乐观的孩子今后无论顺境逆境都可以活出他自己的精彩人生!

咱们都是初次为人父母,一起学习,一起加油!


邸长慧

20180522

你可能感兴趣的:(梅沙家长课堂 - 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