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复习一下基础知识
1. 截断低位与抹除高位 写道
如果一个数(二进制形式 n 位)对 2k 整除和取模:
● (1)整除是截断低位(k),保留高位(n-k);
● (2)取模运算是抹除最高比特位(要求 k = n-1);
不妨以 10(1010) 和 8(1000) 为例:
● (1)整除:10/8 == 1
● (2)取模:10%8 == 010 == 2
● (1)整除是截断低位(k),保留高位(n-k);
● (2)取模运算是抹除最高比特位(要求 k = n-1);
不妨以 10(1010) 和 8(1000) 为例:
● (1)整除:10/8 == 1
● (2)取模:10%8 == 010 == 2
2. 移位运算 写道
在构建哈希表散列值时,常用移位、异或等操作。
1)左移运算符
左移运算符用“<<”表示,是将运算符左边的对象,向左移动运算符右边指定的位数,并且在低位补零。其实,向左移n 位,就 相当于乘上2 的n 次方。
例如:16 << 2 // 结果 64
2)无符号右移运算符
右移运算符用符号“>>>”表示,是将运算符左边的对象向右移动运算符右边指定的位数,并且在高位补0,其实右移n 位,就相当于除上2 的n 次方。
例如:16 >>>2 // 结果 4
3)右移运算符
带符号的右移运算符用符号“>>”表示,是将运算符左边的运算对象,向右移动运算符右边指定的位数。如果是正数,在高位补零,如果是负数,则在高位补1。
例如:16 >> 2 // 结果 4
-16 >> 2 // 结果 -4
二、 哈希表
1)左移运算符
左移运算符用“<<”表示,是将运算符左边的对象,向左移动运算符右边指定的位数,并且在低位补零。其实,向左移n 位,就 相当于乘上2 的n 次方。
例如:16 << 2 // 结果 64
2)无符号右移运算符
右移运算符用符号“>>>”表示,是将运算符左边的对象向右移动运算符右边指定的位数,并且在高位补0,其实右移n 位,就相当于除上2 的n 次方。
例如:16 >>>2 // 结果 4
3)右移运算符
带符号的右移运算符用符号“>>”表示,是将运算符左边的运算对象,向右移动运算符右边指定的位数。如果是正数,在高位补零,如果是负数,则在高位补1。
例如:16 >> 2 // 结果 4
-16 >> 2 // 结果 -4
1、Hash定义 写道
哈希表通过记录关键字为自变量的函数(称为哈希函数)得到访记录的存储地址查找,所以在哈希表中进行查找操作时,须用同一哈希函数计算得到待查询记录的存储地址,然后到相应的存储单元去获得相关信息再判定查找是否成功。
根据设计哈希函数H(key)和处理冲突的方法,将一组关键字映射到一个有限连限的地址集(区间)上,并以关键字在地址集中的“像”为记录在表中的存储位置,这种表称为哈希表,这一映射过程为哈希造表或散列,所得的存储位置称为哈希地址或散列地址。
冲突定义:对于某个哈希函数H(K)和两个关键字K1和K2,如果K1<>K2,而H(K1)=H(K2),则称为冲突。具有相同哈希函数值的关键字对该哈希函数来说称为同义词。
一般情况,冲突只能尽可能减少而不能完全避免,因为哈希函数是从关键字集合到地址集合映像。通常关键集合比较大,它的元素包含所有可能的关键字,而地址集合的元素仅为哈希表中的地址值。
对于哈希表,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构造哈希函数,二是如何解决冲突。
根据设计哈希函数H(key)和处理冲突的方法,将一组关键字映射到一个有限连限的地址集(区间)上,并以关键字在地址集中的“像”为记录在表中的存储位置,这种表称为哈希表,这一映射过程为哈希造表或散列,所得的存储位置称为哈希地址或散列地址。
冲突定义:对于某个哈希函数H(K)和两个关键字K1和K2,如果K1<>K2,而H(K1)=H(K2),则称为冲突。具有相同哈希函数值的关键字对该哈希函数来说称为同义词。
一般情况,冲突只能尽可能减少而不能完全避免,因为哈希函数是从关键字集合到地址集合映像。通常关键集合比较大,它的元素包含所有可能的关键字,而地址集合的元素仅为哈希表中的地址值。
对于哈希表,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构造哈希函数,二是如何解决冲突。
2、Hash构造方法 写道
Hash构造即为关键字与哈希地址映射关系建立。
构造哈希函数的原则是:①函数本身便于计算;②计算出来的地址分布均匀,即对任一关键字k,f(k) 对应不同地址的概率相等,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冲突。
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直接定址法、数字分析法、平方取中法、折叠法、除留余数法、随机数法等。
构造哈希函数的原则是:①函数本身便于计算;②计算出来的地址分布均匀,即对任一关键字k,f(k) 对应不同地址的概率相等,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冲突。
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直接定址法、数字分析法、平方取中法、折叠法、除留余数法、随机数法等。
2.1 数字分析法 写道
如果事先知道关键字集合,并且每个关键字的位数比哈希表的地址码位数多时,可以从关键字中选出分布较均匀的若干位,构成哈希地址。例如,有80个记录,关键字为8位十进制整数d1d2d3…d7d8,如哈希表长取100,则哈希表的地址空间为:00~99。假设经过分析,各关键字中 d4和d7的取值分布较均匀,则哈希函数为:h(key)=h(d1d2d3…d7d8)=d4d7。例如,h(81346532)=43,h(81301367)=06。相反,假设经过分析,各关键字中 d1和d8的取值分布极不均匀, d1 都等于5,d8 都等于2,此时,如果哈希函数为:h(key)=h(d1d2d3…d7d8)=d1d8,则所有关键字的地址码都是52,显然不可取。
2.2 平方取中法 写道
当无法确定关键字中哪几位分布较均匀时,可以先求出关键字的平方值,然后按需要取平方值的中间几位作为哈希地址。这是因为:平方后中间几位和关键字中每一位都相关,故不同关键字会以较高的概率产生不同的哈希地址。
例:我们把英文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序号作为该英文字母的内部编码。例如K的内部编码为11,E的内部编码为05,Y的内部编码为25,A的内部编码为01, B的内部编码为02。由此组成关键字“KEYA”的内部代码为11052501,同理我们可以得到关键字“KYAB”、“AKEY”、“BKEY”的内部编码。之后对关键字进行平方运算后,取出第7到第9位作为该关键字哈希地址,如图8.23所示。
例:我们把英文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序号作为该英文字母的内部编码。例如K的内部编码为11,E的内部编码为05,Y的内部编码为25,A的内部编码为01, B的内部编码为02。由此组成关键字“KEYA”的内部代码为11052501,同理我们可以得到关键字“KYAB”、“AKEY”、“BKEY”的内部编码。之后对关键字进行平方运算后,取出第7到第9位作为该关键字哈希地址,如图8.23所示。
关键字 | 内部编码 | 内部编码的平方值 | H(k)关键字的哈希地址 |
KEYA | 11050201 | 122157778355001 | 778 |
KYAB | 11250102 | 126564795010404 | 795 |
AKEY | 01110525 | 001233265775625 | 265 |
BKEY | 02110525 | 004454315775625 | 315 |
2.3 除留余数法(Jdk HashMap实现) 写道
假设哈希表长为m,p为小于等于m的最大素数,则哈希函数为
h(k)=k % p ,其中%为模p取余运算。
例如,已知待散列元素为(18,75,60,43,54,90,46),表长m=10,p=7,则有
h(18)=18 % 7=4 h(75)=75 % 7=5 h(60)=60 % 7=4
h(43)=43 % 7=1 h(54)=54 % 7=5 h(90)=90 % 7=6
h(46)=46 % 7=4
此时冲突较多。为减少冲突,可取较大的m值和p值,如m=p=13,结果如下:
h(18)=18 % 13=5 h(75)=75 % 13=10 h(60)=60 % 13=8
h(43)=43 % 13=4 h(54)=54 % 13=2 h(90)=90 % 13=12
h(46)=46 % 13=7
此时没有冲突,如图8.25所示。
h(k)=k % p ,其中%为模p取余运算。
例如,已知待散列元素为(18,75,60,43,54,90,46),表长m=10,p=7,则有
h(18)=18 % 7=4 h(75)=75 % 7=5 h(60)=60 % 7=4
h(43)=43 % 7=1 h(54)=54 % 7=5 h(90)=90 % 7=6
h(46)=46 % 7=4
此时冲突较多。为减少冲突,可取较大的m值和p值,如m=p=13,结果如下:
h(18)=18 % 13=5 h(75)=75 % 13=10 h(60)=60 % 13=8
h(43)=43 % 13=4 h(54)=54 % 13=2 h(90)=90 % 13=12
h(46)=46 % 13=7
此时没有冲突,如图8.25所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4 | 43 | 18 | 46 | 60 | 75 | 90 |
/** * Retrieve object hash code and applies a supplemental hash function to the * result hash, which defends against poor quality hash functions. This is * critical because HashMap uses power-of-two length hash tables, that * otherwise encounter collisions for hashCodes that do not differ * in lower bits. Note: Null keys always map to hash 0, thus index 0. * 获取散列值 */ final int hash(Object k) { int h = hashSeed; if (0 != h && k instanceof String) { return sun.misc.Hashing.stringHash32((String) k); } h ^= k.hashCode(); // This function ensures that hashCodes that differ only by // constant multiples at each bit position have a bounded // number of collisions (approximately 8 at default load factor).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 /** * Returns index for hash code h. * 采用除留余数法,构建哈希表 */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 assert Integer.bitCount(length) == 1 : "length must be a non-zero power of 2"; return h & (length-1); }
2.4 与运算法(Jdk ThreadLocalMap实现) 写道
首先定义2的整次幂哈希表长度M,取出小于等于M的最大素数N(一般为N=M-1)
其次通过算法构建一个散列值V(Jdk定义为:0x61c88647)
最后执行与操作:
index = V & N 或
index = V & (M-1)
为什么使用“与”操作,目的是为了将散列值高位全部归零,只保留低位,用于做哈希表地址(即数组下标)。如以哈希表长度16为例,16-1=15,二进制为表示为: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与某散列值做“与”操作如下,结果就是截取了最低的四位值。
其次通过算法构建一个散列值V(Jdk定义为:0x61c88647)
最后执行与操作:
index = V & N 或
index = V & (M-1)
为什么使用“与”操作,目的是为了将散列值高位全部归零,只保留低位,用于做哈希表地址(即数组下标)。如以哈希表长度16为例,16-1=15,二进制为表示为: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与某散列值做“与”操作如下,结果就是截取了最低的四位值。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
& 10011100 00001101 00100101 (散列值)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1 //高全部归零,只留最低4位
/** * Construct a new map initially containing (firstKey, firstValue). * ThreadLocalMaps are constructed lazily, so we only create * one when we have at least one entry to put in it. * 采用“与”运算构建哈希表 */ ThreadLocalMap(ThreadLocal firstKey, Object firstValue) { table = new Entry[INITIAL_CAPACITY]; // firstKey.threadLocalHashCode哈希散列值 // INITIAL_CAPACITY哈希表长度 int i = firstKey.threadLocalHashCode & (INITIAL_CAPACITY - 1); table[i] = new Entry(firstKey, firstValue); size = 1; setThreshold(INITIAL_CAPACITY); }
2.5 分段叠加法 写道
这种方法是按哈希表地址位数将关键字分成位数相等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可以较短),然后将这几部分相加,舍弃最高进位后的结果就是该关键字的哈希地址。具体方法有折叠法与移位法。移位法是将分割后的每部分低位对齐相加,折叠法是从一端向另一端沿分割界来回折叠(奇数段为正序,偶数段为倒序),然后将各段相加。例如:key=12360324711202065,哈希表长度为1000,则应把关键字分成3位一段,在此舍去最低的两位65,分别进行移位叠加和折叠叠加,求得哈希地址为105和907。
2.6 伪随机数法 写道
采用一个伪随机函数做哈希函数,即h(key)=random(key)。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并用实际数据测试它的性能,以便做出正确判定。通常应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
1) 计算哈希函数所需时间 (简单)。
2) 关键字的长度。
3) 哈希表大小。
4) 关键字分布情况。
5) 记录查找频率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并用实际数据测试它的性能,以便做出正确判定。通常应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
1) 计算哈希函数所需时间 (简单)。
2) 关键字的长度。
3) 哈希表大小。
4) 关键字分布情况。
5) 记录查找频率
三、 哈希表
冲突处理方法
3.1 开放定址法 写道
这种方法也称再散列法,其基本思想是:当关键字key的哈希地址p=H(key)出现冲突时,以p为基础,产生另一个哈希地址p1,如果p1仍然冲突,再以p为基础,产生另一个哈希地址p2,…,直到找出一个不冲突的哈希地址pi ,将相应元素存入其中。这种方法有一个通用的再散列函数形式:
Hi=(H(key)+di)% m i=1,2,…,n
其中H(key)为哈希函数,m 为表长,di称为增量序列。增量序列的取值方式不同,相应的再散列方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
线性探测再散列
dii=1,2,3,…,m-1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冲突发生时,顺序查看表中下一单元,直到找出一个空单元或查遍全表。
二次探测再散列
di=12,-12,22,-22,…,k2,-k2 ( k<=m/2 )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冲突发生时,在表的左右进行跳跃式探测,比较灵活。
伪随机探测再散列
di=伪随机数序列。
具体实现时,应建立一个伪随机数发生器,(如i=(i+p) % m),并给定一个随机数做起点。
例如,已知哈希表长度m=11,哈希函数为:H(key)= key % 11,则H(47)=3,H(26)=4,H(60)=5,假设下一个关键字为69,则H(69)=3,与47冲突。如果用线性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3 + 1)% 11 = 4,仍然冲突,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3 + 2)% 11 = 5,还是冲突,继续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3=(3 + 3)% 11 = 6,此时不再冲突,将69填入5号单元,参图8.26 (a)。如果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3 + 12)% 11 = 4,仍然冲突,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3 - 12)% 11 = 2,此时不再冲突,将69填入2号单元,参图8.26 (b)。如果用伪随机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且伪随机数序列为:2,5,9,……..,则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3 + 2)% 11 = 5,仍然冲突,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3 + 5)% 11 = 8,此时不再冲突,将69填入8号单元
Hi=(H(key)+di)% m i=1,2,…,n
其中H(key)为哈希函数,m 为表长,di称为增量序列。增量序列的取值方式不同,相应的再散列方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
线性探测再散列
dii=1,2,3,…,m-1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冲突发生时,顺序查看表中下一单元,直到找出一个空单元或查遍全表。
二次探测再散列
di=12,-12,22,-22,…,k2,-k2 ( k<=m/2 )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冲突发生时,在表的左右进行跳跃式探测,比较灵活。
伪随机探测再散列
di=伪随机数序列。
具体实现时,应建立一个伪随机数发生器,(如i=(i+p) % m),并给定一个随机数做起点。
例如,已知哈希表长度m=11,哈希函数为:H(key)= key % 11,则H(47)=3,H(26)=4,H(60)=5,假设下一个关键字为69,则H(69)=3,与47冲突。如果用线性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3 + 1)% 11 = 4,仍然冲突,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3 + 2)% 11 = 5,还是冲突,继续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3=(3 + 3)% 11 = 6,此时不再冲突,将69填入5号单元,参图8.26 (a)。如果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3 + 12)% 11 = 4,仍然冲突,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3 - 12)% 11 = 2,此时不再冲突,将69填入2号单元,参图8.26 (b)。如果用伪随机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且伪随机数序列为:2,5,9,……..,则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3 + 2)% 11 = 5,仍然冲突,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3 + 5)% 11 = 8,此时不再冲突,将69填入8号单元
/** * Set the value associated with key. * * @param key the thread local object * @param value the value to be set */ private void set(ThreadLocal key, Object value) { // We don't use a fast path as with get() because it is at // least as common to use set() to create new entries as // it is to replace existing ones, in which case, a fast // path would fail more often than not. Entry[] tab = table; int len = tab.length; int i = key.threadLocalHashCode & (len-1); for (Entry e = tab[i]; e != null; e = tab[i = nextIndex(i, len)]) { ThreadLocal k = e.get(); if (k == key) { e.value = value; return; } if (k == null) { replaceStaleEntry(key, value, i); return; } } tab[i] = new Entry(key, value); int sz = ++size; if (!cleanSomeSlots(i, sz) && sz >= threshold) rehash(); }
3.2 链地址法(Jdk HashMap实现) 写道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所有哈希地址为i的元素构成一个称为同义词链的单链表,并将单链表的头指针存在哈希表的第i个单元中,因而查找、插入和删除主要在同义词链中进行。链地址法适用于经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情况。
例如,已知一组关键字(32,40,36,53,16,46,71,27,42,24,49,64),哈希表长度为13,哈希函数为:H(key)= key % 13,则用链地址法处理冲突的结果如图8.27所示:
例如,已知一组关键字(32,40,36,53,16,46,71,27,42,24,49,64),哈希表长度为13,哈希函数为:H(key)= key % 13,则用链地址法处理冲突的结果如图8.27所示:
static class Entryimplements Map.Entry { final K key; V value; Entry next; int hash; /** * Creates new entry. */ Entry(int h, K k, V v, Entry n) { value = v; next = n; key = k; hash = h; } /** * Adds a new entry with the specified key, value and hash code to * the specified bucket.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is * method to resize the table if appropriate. * * Subclass overrides this to alter the behavior of put method.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resize(2 * table.length);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
3.3 再哈希法 写道
这种方法是同时构造多个不同的哈希函数:
Hi=RH1(key) i=1,2,…,k
当哈希地址Hi=RH1(key)发生冲突时,再计算Hi=RH2(key)……,直到冲突不再产生。这种方法不易产生聚集,但增加了计算时间
Hi=RH1(key) i=1,2,…,k
当哈希地址Hi=RH1(key)发生冲突时,再计算Hi=RH2(key)……,直到冲突不再产生。这种方法不易产生聚集,但增加了计算时间
3.4 公共溢出区 写道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哈希表分为基本表和溢出表两部分,凡是和基本表发生冲突的元素,一律填入溢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