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的黑色商业链揭秘

阅读更多

       因冒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名义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不实信息,11月16日,万达集团向北京市法院正式提起诉讼,起诉“顶尖企业家思维”微信公众 号,索赔1000万元,并要求其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同时,万达集团已向国家网信办举报“顶尖企业家思维”公众号的侵权行为。

  11 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向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分别提起诉讼,起诉今晚报社、福建省益红大白毫茶叶有限公司,针对其在新媒体刊登不 实内容《一天收了912亿,看马云如何吐出574亿》和《双11猫腻:你辛苦抢的那些大牌,竟然被这样换成假货》,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分别索 赔人民币1000万元。

  11月26日,北京芭莎星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芭莎娱乐”因发布“人人网即将关闭”的虚假消息,被人人网起诉,并索赔300万元。

  同样是面对微信公众号的纷争,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王健林和马云那样足够强硬的实力。对于公众号的不实消息,王健林和马云的做法对薄公堂、索赔1000万。效果也极其明显,对方马上求饶道歉。

  但同样的手法对王润来说太过昂贵,这位功夫熊创始人在遭遇不实消息——公司被倒闭后,处理方式显得被动又无奈:社交网络上辟谣、开公众号自证希望被传播。“团队都在辛苦工作,却被造谣说已经倒闭了。”王润无奈表示道。

  即便如此,那篇《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以下简称“倒闭”)的不实新闻,仍旧传得到处都是,至今还不断被公众号们转载发布,哪怕最先发布的“商界评论”已经将文章删掉。

  “人家马云和王健林有能力,但作为苦逼创业公司,我们只能继续埋头加班干活,哪怕别人说你‘已经死了’。诉讼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很高,创业公司伤不起。”王润说。

   王润口中的“苦逼创业公司”是自己的创业项目——上门推拿O2O公司功夫熊,此前发展一度顺风顺水,不仅先后完成两轮总额共计千万元的融资,还在蚂蚁金 服主办的创业栏目《一马当先》中晋级全国50强。直到今年9月,先被广州《新快报》以“B轮融资失败,或面临倒闭”的新闻登上创投头条,后又在公众号“商 界评论”的标题党文章中遭黑,“倒闭”文章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阅读量接近10万,媒体和朋友纷纷致电询问怎么“忽然就倒闭了”。王润欲哭无泪,自嘲 “被黑出翔……”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文章并不会单纯为黑而黑。有过同样经历的创业公司负责人孟益周告诉记者:“一般都会在在发文章前 通过一些渠道来委婉要钱,而且你也很难知道谁是幕后黑手,包括最后发文的那个公众号也只是发稿渠道而已。”不过,王润现在已经不想对此发表进一步评论, “反正好不容易回归宁静了。”

  公众号盈利模式

  “索要费用”并不代表公众号全部的盈利模式。作为新媒体形式的一种,公众号带来了新的内容传播方式,与新形式相比,并没有产生新的盈利模式。

  自媒体创业者孙策称:“很多人没有抓住微博粉丝红利那段时期,所以对其后兴起的微信公众号特别看重,大家都知道只要有足够的粉丝,就能賺钱盈利。不过最终来讲,基本还是发软文和植入广告,能真正做到所谓的‘社群’和通过电商来賺钱的简直凤毛麟角。”

   对于广告和软文的盈利模式,王亚峰表示认同,这位有20万粉丝的公众大号实际运营者,还做了进一步补充:“软文和广告会造成用户流失,在每一个公众号大 谈特谈‘干货分享’的情况下,你必须要有自己的‘干货’,除了鸡汤,还能装模作样搞一些负面新闻,标题一定要耸人听闻且有数字,并且尽可能符合时下大众想 看的负面消息,比如‘资本寒冬’、‘死亡名单’…有点击欲,容易分享。”

  “除了可以获得更多关注实现涨粉,有时还能获得一些相关企业的‘公关费用’,于是有些公众号开始铤而走险,为钱而黑。但基本黑那些没有还手之力的公司,毕竟大公司各方面都难搞一些。”王亚峰说。

   实际上,微信公众号“有市有价”是公开的事实。此前曾有“公众号收费标准”的图文广为流传,甚至还有公司基于此开发了“微信自媒体价格查询”。比如据微 播易查询系统显示,公众号“互联网那些事儿”的头条图文报价是2106-2528元——基于23954的阅读量。但也有些公众号并不直接显示价格,需要填 写联系方式等进行具体接洽。

  比起“上头条”的公开询价,“被上头条”的价格就要隐秘得多。据当事人王润称:“当时只是暗示要给钱,但我压根没想理,所以最后也没跟我透露价格。”

   对于王润的困境和选择,孟益周深表理解:“我们当时也不想给,但没办法,正在融资谈判最关键的时候,最后以2万的价格将‘黑稿’换成了软文,名义是赞助 费,一切操作得滴水不漏,看起来步骤都已经很成熟了。反正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遇事儿能花钱解决比什么都强,毕竟折腾不起。”

  实际上,比 起传统媒体涉及的事后公关方案不同,公众号自媒体会在发稿前做更多工作,决定这种差异的是公众号本身发布后不可更改的属性:一旦发布,就意味着传播将失 控,任何公众号可自由转载,只要你没有申请原创申明。在蓝色光标任职多年的赵亮说:“在新媒体之前,我们的主要工作是铲负面消息和消除影响。但现在更多的 是主动对外营销,因为负面消息一旦出来,你就再也铲不干净了。”

  此外,随着自媒体影响力的加强,公众号正逐渐成为商业竞争的手段之一。

   “现在想放出某个消息,只需要花钱找个公众号自媒体,再找人多的群,发个红包转到朋友圈,最好还是跟媒体记者相关的群,这样等影响到正规媒体,这个消息 就会像真的一样。你还记得此前‘美团融资失败’的消息么?就是先找自媒体,其次影响到一些地方纸媒,最后就大媒体甚至门户都信以为真纷纷转载的时候,目的 基本就达到了。”赵亮说。

  公众号平台漏洞

  归结起来,公众号给内容产生和传播带来 了全新的方式,但同时也在某些环节上没有相应的制约性规则,让隐秘的黑色商业链大行其道。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则》中,对公众号运营有相关约束,但更大 的重心倾向于“原创保护”。对于造谣、涉谣和传谣,微信始终缺乏强有力的有效措施。

  “微信的产品属性就是半开放的,是非常典型的‘圈子 社交’,这种模式下,某一个消息的传播会更加垂直精准,但也会造成传播速度和传播影响力受限。最典型的就是很多重大事件发生时,微信的辟谣速度更慢。另一 方面来说,很多类似《莫言小说里的十句话,白岩松感动到哭》的文章始终不会消失的原因也在于此。”社交App观察者郝明称。

  实际上,微信目前也在基于用户举报试图去维护整体秩序,但微信传播的另一个问题开始变得突出:来源很难把控,最初时间也不显示。更进一步来说,即使谣言确认,删除流程也不够彻底,有些谣言甚至稍加改头换面,就继续大行其道。

  “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就是让谣言公开,比如微博上有谣言粉碎机之类的,微信也可以在某个被证实的谣言图文上醒目标注‘谣言’。对于谣言的打击手腕也要强硬,多次造谣的就永久封号,不能任其封了开,开了又封,成为周期运动。”

  然而,对于王润一样的受害者来说,目前已没空去关注如何对付造谣者,“哪有时间请律师打官司?最多就是被黑习惯了,突然有一天忍不了就出来吼两句,还能怎么办呢?就这么地吧……”

  (为保护受访者,文中孟益周、孙策、王亚峰、赵亮和郝明为化名)

 

更多请支持:http://www.webyang.net/Html/web/article_202.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互联网,公众号,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