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能量的计量单位:
营养学上,习惯于用卡路里(cal)或者千卡(kcal)表示能量的单位。其定义为在1个大气压下,将1克水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国际上通用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或者千焦(kJ)。1J相当于1牛顿的力使1公斤的物质移动1米所消耗的能量。
两者的换算公式:1 kcal=4.18 kJ或者1 kcal=4.2 kJ;1 kJ=0.239 kcal。
2、产热营养素:
在人体内可被氧化分解而产生热量的营养素,称为产热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产热系数分别为:糖类16.7 kJ/g(4 kcal/g),脂肪37.6 kJ/g(9 kcal/g),蛋白质16.7 kJ/g(4 kcal/g)。
3、人体所需的能量从哪里来?
维持生命活动必须依赖两样东西:通过呼吸系统获得氧气,通过消化系统获得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产热营养素经消化、吸收,在人体细胞里通过酶的作用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蕴藏的化学能,这就是人体能量的来源。
4、人体的能量消耗在什么地方?
(1)维持基础代谢。一般指清醒静卧于室温18-20℃舒适条件下的代谢状态。
(2)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4)生长发育和身体各种组织增长及更新。
二、计算方法
怎样计算出某个人每天所需热能?方法如下:
1、计算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2、掌握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消耗值区间:
(1)轻劳动者,如办公室文员、售货员、服务员、实验员、教师等,其热能消耗为35-40 kcal/kg。
(2)中等劳动者,如中学生、驾驶员、电工、车床操作工、厨师等,其热能消耗为40-45 kcal/kg。
(3)重劳动者,如非机械化农业劳动、炼钢、舞蹈、体育运动等,其热能消耗为45-50 kcal/kg。
3、根据个体的体重类型,在热能消耗值区间内选择“劳动时消耗的热能”的值:
(1)人体的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上下浮动10%以内的,属于正常型,选择热能消耗值的平均值。
(2)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轻10%的,为消瘦型,选择热能消耗值的高限。
(3)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重10%的,为超重型,选择热能消耗值的低限。
4、计算出个体的每日所需能量:
(1)男性:每日所需能量=(身高-105)×劳动时消耗的热能;
(2)女性:每日所需能量=(身高-105)×劳动时消耗的热能-体重×24×0.05。
三、举例:
问:
甲、乙、丙是三个身高同为1.80m的男性中等体力劳动者,若体重分别为55kg、75kg、90kg,计算出他们每日所需能量各为多少。
答:
1、身高1.80m,则标准体重=180-105=75kg,正常范围是67.5-82.5kg之间。
2、中等劳动者的热能消耗值的区间为40-45 kcal/kg。
3、根据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的比较,甲属于消瘦型,劳动时消耗的热能应当取高限,即45 kcal/kg;乙属于正常型,劳动时消耗的热能应当取平均值,即42 kcal/kg;丙属于超重型,劳动时消耗的热能应当取低限,即40 kcal/kg。
4、甲、乙、丙都是男性,其每日所需热量分别是:
甲每日所需能量=(180-105)×45=3375 kcal;
乙每日所需能量=(180-105)×42=3150 kcal。
丙每日所需能量=(180-105)×40=3000 k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