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西方文明,绕不开两本书。
一本是承载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圣经》,一本是引领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荷马史诗》。这两本书渗透了西方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对希腊理性的呼吁和对希伯来上帝的崇拜相互交缠,在人们的思想中此起彼伏,共同交织成西方文明繁花灿烂的美妙图景。
视诗人为毕生劲敌的柏拉图,都忍不住感叹:“荷马教化了整个希腊”。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声称:“我们都是希腊人”。能够与盲诗人荷马相提并论的,或许只有那个半神半人,飞天而去的耶稣基督。
然而,耶稣的存在还有史可查,荷马的存在则引起激烈的争议。这就是西方史学中著名的“荷马问题”:荷马究竟是否存在?是男是女?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整体?是否希腊人?甚至《荷马史诗》是否他所作?在时间机器发明之前,或许我们难以回答这些问题。
但或许,我们也可以抛弃众说纷纭,选择采用耶鲁大学Donald Kagan教授提倡的“Higher Naivety”(高级天真)的历史研究方法。即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我们倾向于相信前人的结论。古代作家如公元前5世纪的希罗多德,较晚的修昔底德,公元前4世纪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都肯定这两部史诗是荷马的作品。
按照一般的看法,荷马生活与公元前9-8世纪,根据民间流传的诗歌综合编写了《荷马史诗》,记叙了前12-11世纪的特洛伊战争和战争后还家的海上奇异征险。《荷马史诗》长期、大范围的影响了西方世界的文学、政治、历史、神学、宗教……
弥尔顿酷爱他的作品,拉辛熟读他的史诗,歌德承认自己每天都受到他的教益,雪莱认为在表现宏伟形象和构造完整性上,他超越莎士比亚。荷马当之无愧的成为欧洲四大史诗诗人之首(另外三人为古罗马的维吉尔、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弥尔顿)。
维克多·雨果在《莎士比亚》一文中写道:“世界诞生,荷马高歌。他是迎来这曙光的鸟。”
《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也有的翻译为《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伊利昂是特洛伊城的别称,而奥德修斯则是第二部的主角。两部史诗分别讲述了希腊联军对特洛伊的十年围困之战和特洛伊城破之后,奥德修斯的十年返乡之旅。战争、死亡与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伊利亚特》着重战争与死亡,而《奥德赛》则侧重爱情。
在希腊,《荷马史诗》的地位是神圣的。雅典和迈加拉曾为谁来统治萨拉米斯岛起争端,双方找斯巴达来仲裁,斯巴达裁定应该归属雅典,理由是在《伊利亚特》第二卷的船舶名录中,萨拉米斯人将自己的船紧靠雅典。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由此可见《荷马史诗》的《圣经》般的地位。
曾经,《荷马史诗》被西方历史学者视为神话传说,毫无历史依据。史诗中的迈锡尼文明和特洛伊城在西方学者眼中,就如同我国的夏朝一样是一个虚妄之物,尽管我们中国人人人知道“禹传子,家天下”,知道“夏桀无道,与商纣并称”,桀纣是与尧舜对应的昏君。甚至在《史记》等书中,连夏朝历代皇帝帝号、都城都有记载。
西方学者认为《荷马史诗》中的迈锡尼和特洛伊并无遗迹证实,而且根本也不可能有遗迹证实,只是妄语。直到19世纪,德国一个叫施里曼,并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在学院派看来“愚蠢无知”的商人,凭着荷马史诗的指点,证明了希腊人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伊城是历史事实,挖掘出湮没两千多年的特洛伊城遗址,找到了“普里阿摩斯宝藏”。继而他又发现了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坟墓,打开了埋藏三千年之久的地下宝库。这两个文明的存在才得以被西方承认。这正是Donald Kagan教授提倡的“Higher Naivety”(高级天真)。
《荷马史诗》有两个常见的译本:王焕生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陈中梅(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王焕生专攻过古希腊语,译本被称为经典,陈中梅的译本则有一些争议,更现代化一些。由于《荷马史诗》的史诗性,我更加推荐看王焕生的版本,但陈中梅的《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也是了解《荷马史诗》的一部杰出的学术作品。
神圣的愤怒——《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讲述了在“不和的金苹果”事件之后,将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罗马名维纳斯)评为最美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得到了女神的馈赠——斯巴达国王墨奈劳斯的妻子、希腊第一美女海伦的爱情。
帕里斯拐走海伦,激起全体希腊人的愤怒,加上评选失败的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推波助澜,引发了希腊联军对特洛伊长达十年的围城。人与人、神与神、人与神都卷入彼此狂放的战斗当中!
神与人共同的“愤怒”可以说是《伊利亚特》一书的中心。其开篇第一句便是: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
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
给阿开亚人带来受之不尽的苦难,
将许多豪杰强健的魂魄打入了哈迪斯,
而把他们的躯体,作为美食,扔给了狗和兀鸟
阿喀琉斯是本书的第一主角,他的两次愤怒左右了特洛伊战争的走向。开篇的第一次愤怒是由于希腊联军的统帅,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夺走了他心爱的女奴,给勇士的尊严带来侮辱。阿喀琉斯愤而离开战场,发誓不再为阿伽门农作战。
而阿伽门农的行为也是源自愤怒。他掠夺了太阳神阿波罗祭祀的女儿,言语不敬,触怒了神。阿波罗降下灾祸,他只有放回祭祀的女儿,但却剥夺阿喀琉斯的战利品,以显示自己王者的尊严,不容侵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行为其实是暗含了对太阳神阿波罗的愤怒,只是无法对神发怒,只能体现在阿喀琉斯身上。
愤怒其实是一种对事情无法掌握而引发的情绪,但愤怒本身并不是罪恶。岳飞对金人掠走徽钦二帝,欺凌中原的“怒发冲冠”,跟吴三桂为陈圆圆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愤怒;对不公、邪恶难以容忍的愤怒与一己私利无法满足的愤怒也是泾渭分明。然而,失去节制的愤怒,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阿喀琉斯的愤怒具备双重属性,一方面,他是因为自己的战礼无理被夺而愤怒,另一方面,他也发出了无产阶级对剥削的资本家一样的呼声:
我所得的战礼从来没有你的丰厚!
苦战中,我总是承担最艰巨的任务
但在分发战礼时,你总是吞走大头
而我却只能带着那一点东西,那一点受我珍爱的所得
拖着疲软的双腿,走回海船。
够了!我要返回家乡弗西亚——乘坐弯翘的海船
回家,是一件好得多的美事。
我不想忍声吞气,呆在这里,为你积聚财富,增添库存!
阿喀琉斯的愤怒导致了他枉顾希腊联军共同的利益,要求母亲海洋女神塞提丝向宙斯恳求,让特洛伊人大获胜利,以让阿伽门农后悔自己的行为,重视阿喀琉斯的战力。
海洋女神一大早就从海浪里踏出身腿,
直奔俄林波斯山顶,辽阔的天界。
沉雷远播的宙斯正离着众神
独自坐在山脊耸叠的俄林波斯的峰巅。
银角的塞提丝发出求肯:
多谋善断的宙斯,奥林匹斯的主宰,
让我儿获取尊誉,让特洛伊人得胜战场,
直到阿开亚人补足他的损失,增添他的荣光!
宙斯答允了塞提丝的恳求,这引起了他妻子赫拉的强烈不满(赫拉为特洛伊王子没选自己而愤怒呢),但宙斯,这位天上的独裁者横蛮的威胁道:
闭上你的嘴,静静地坐到一边去。按我说的办——
否则,当我走过去,
对你甩开双臂,展示不可抵御的神力时
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就是全部出动,也帮不了你的忙!
听罢这番话,牛眼睛夫人赫拉心里害怕
一声不吭地克制着自己的心念,服从了他的意志。
帕里斯对海伦的诱拐激起了全体希腊人的愤怒,甚至特洛伊的大英雄赫克托耳也对自己的弟弟,为特洛伊带来战争而大为愤怒。帕里斯于是提出与情敌斯巴达王墨奈劳斯单独决斗,以中止这场战争。然而,不甘特洛伊人完好的女神雅典娜怂恿特洛伊人破坏了约定,偷袭射伤了胜利的墨奈劳斯,从而再度点燃了希腊人的愤怒。希腊人和特洛伊人如同两头狮虎,开始致命的撕咬,血流成河,尸横千里:
痛苦的哀叫伴和着胜利的呼声,
被杀者的哀叫,杀人者的呼声,泥地上碧血殷红。
像冬日里的两条莽暴的激流,从山脊上冲涌下来,
直奔沟谷,浩荡的河水汇成一股洪流,
挟着来自源头的滚滚波涛,飞泻谷底,
声如雷鸣,传至远处山坡上牧人的耳朵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荷马独特的比喻。他并非简单的以喻体比本体,而是更进一步的以喻体的行动,来比喻本体的行动。这种比喻往往混合着一种不可能的夸张,形成一种独特的奇异感官。比如上文的碧血如泉,但又怎可能飞泻谷底,声如雷鸣,甚至传入牧人的耳朵中呢?
神的愤怒在这场战争中占据重要角色,甚至连神都忍不住亲自上阵作战。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爱神阿芙洛狄忒等站在特洛伊一方,而天后赫拉、海皇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则襄助希腊联军。雅典娜对阿芙洛狄忒的嫉恨与愤怒显而易见,她鼓动希腊英雄狄俄墨得斯,倘若遇到阿芙洛狄忒,你就可以举起犀利的铜矛,给她捅出一个窟窿。阿芙洛狄忒被狄俄墨得斯刺了一枪,带来钻心的疼痛,连战神阿瑞斯也因为雅典娜的神力,被打伤痛吼:
啸吼战场的狄俄墨得斯奋臂投出铜枪,
帕拉丝·雅典娜加剧着它的冲莽,
把它深深地扎进阿瑞斯的肚腹,系绑腰带的地方。
她选中这个部位,把枪矛推进深厚的肉层,
然后将它绞拔出来。披裹铜甲的阿瑞斯痛得大声喊叫,
像九千或一万个士兵的呼吼——
战斗中,两军相遇,挟着战神的狂烈。
所有的人,阿开亚人和特洛伊兵壮,全都吓得嗦嗦发抖,
惧怕嗜战不厌的阿瑞斯的吼叫。
神灵插手凡间的争斗引起了宙斯的愤怒,他严厉警告众神不得再插手凡人的战争,对妻子赫拉和女儿雅典娜发出厉声训斥:
要是让我发现任何一位神祗,背着我们另搞一套,
前去帮助达奈军伍或特洛伊兵众,那么,
当他回到俄林波斯,闪电的鞭击将使他脸面全无。
瞧瞧我的一切,我的力气,我的无坚不摧的双手!
俄林波斯山上所有的神祗,你们连手行动,也休想把我推倒。
至于你等二位,在尚未目睹战斗和痛苦的
战争时,你们那漂亮的肢体就会嗦嗦发抖。
我要直言相告,我的话语将付诸实践:
一旦让我的闪电劈碎你们的车马,你们将
再也不能回到神的家居,奥林匹斯山面!
战局的失利引起阿伽门农的献礼,他恳求阿喀琉斯的原谅,却被后者毫不留情的拒绝。赫克托耳是帕里斯的兄长,但与勾搭海伦的弟弟不同,他是个阿喀琉斯一样的英雄人物,可以说是《伊利亚特》的第二主角。在他的带领下,特洛伊人几次威逼到希腊人的船只。赫克托耳横扫千军,在神的帮助下几乎无人能挡。
普里阿摩斯之子赫克托耳,像杀人不眨眼的战神,
投入你死我活的拼搏,像一场突起的风暴,
从天空冲扫扑袭,掀起一层层波浪,在黑蓝色的洋面。
光荣的赫克托耳猛冲进去,提着两支枪矛,
脸面乌黑,像突至的夜晚
穿着护身的铜甲,闪射出可怕的光寒
其时,除了神明,谁也甭想同他阵战
天后赫拉心中着急,用出了美神计。她一方面盛装打扮自己,并欺骗爱神给自己增加魔力,一方面承诺许配给睡神一位年轻女神,以换取睡神的助力,将宙斯诱入迷人的睡眠。海皇波塞冬趁机亲自上阵,帮助希腊人击退了特洛伊的进攻,埃阿斯也得以击伤赫克托耳。
宙斯醒来后对遭到的欺骗愤怒至极,责备赫拉,赫拉引祸水东流,声称是波塞冬自己的意思。波塞冬遭到宙斯的强力警告,威胁再不收手就会跟他单独打一场,波塞冬权衡利弊,强压愤怒离开战场。宙斯派阿波罗治愈了赫克托耳,希腊人再度陷入困境。
战局引起了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洛斯的同情,他向阿喀琉斯恳求借助他的的盔甲出战,却不知道恳求的正是自己的死亡。在战争中,他被勇猛的赫克托耳所杀,从而引起阿喀琉斯的第二次愤怒。他不顾母亲的告诫:杀死赫克托耳之后,紧接着便是他的死亡。决定重返战场。他后悔自己曾经被激起的愤怒:
但愿争斗从神和人的生活里消失,
连同驱使哪怕是最明智的人撤野的暴怒,
这苦味的胆汁,比垂滴的蜂蜜还要香甜,
涌聚在人的胸间,犹如一团烟雾,迷惘着我们的心窍——
就像民众的王者阿伽门农的作为,在我心里激起的愤怒一样。
因为盔甲被赫克托耳所得,塞提丝前去请求火神赫淮斯托斯为儿子打造盔甲。而阿喀琉斯在无甲的情况下现身希腊阵营,使希腊人士气大振,夺回了帕特洛克洛斯的尸体。火神为他铸造了精良的战盾和铠甲。
神匠先铸战盾,厚重、硕大,
精工饰制,绕着盾边隆起一道三层的因围,
闪出熠熠的光亮,映衬着纯银的背带。
盾身五层,宽面上铸着一组组奇美的浮景,
倾注了他的技艺和匠心。
他铸出大地、天空、海洋、不知
疲倦的太阳和盈满溜圆的月亮,
以及众多的星宿,像增色天穹的花环,
铸罢这面巨大、厚重的战盾,
神匠打出一副胸甲,烁烁的闪光比火焰还要明亮。接着,
他又打出一顶盔盖,体积硕大,恰好扣紧阿基琉斯的脑穴,
工艺精湛,造型美观。他给头盔铸上一峰黄金的脊冠,
然后用柔韧的白锡打出一副胫甲。
当希腊联军聚合完毕,捷足的阿喀琉斯当众与阿伽门农和解,说出一番至理名言:
阿特柔斯之子,说到底,
你我的争吵究竟给我俩带来了什么好处?
为了一个姑娘,你我大吵大闹,种下了痛心裂肺的怨仇。
但愿在我攻破鲁耳奈索斯,把她抢获的那一天,
阿耳忒弥丝一箭把她射倒,躺死在海船旁!
这样,在我盛怒不息的日子里,
阿开亚人的伤亡就不会太过惨重,对方也不致把这许多人打翻泥尘。
如此行事,只会帮助赫克托耳和他的特洛伊人。
我想,阿开亚人会久久地记住我们之间的这场争斗。
算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尽管痛楚,
我们必须压下腾升在心中的盛怒。
现在,我将就此中止我的愤怒——
无休止地暴恨,不是可取的作为。
“无休止地暴恨,不是可取的作为。”这一句是对神与人的愤怒这个主题的回应,体现了荷马的思考和价值引导。但阿喀琉斯当下并未做到,他释怀了对阿伽门农的愤怒,只不过是因为一种更大的愤怒,挚友死亡的愤怒占据了他的身心。在这场和解中,两人均将愤怒导致的失去理性归结于宙斯,归结于神力的驱使。
阿喀琉斯抓起父亲的枪矛,重归战场。尽管他知道自己将注定要死在这儿,远离亲爱的父母。随着阿喀琉斯的回归,宙斯解除了众神不得参与的禁令:
奥林匹斯众神汇入凡人的队伍,
天上,神和人的父亲炸起可怕的响雷;
地下,波塞冬摇撼着无边的陆基,摇撼着巍巍的群山和险峰。
福伊波斯·阿波罗手持羽箭,稳稳站立,攻战王者波塞冬,
而灰眼睛女神雅典娜则敌战厄努阿利俄斯。
对抗赫拉的是啸走山林的猎手,带用金箭的捕者,
泼箭如雨的阿耳忒弥丝,远射手阿波罗的姐妹。
善喜助佑的赫耳墨斯面对女神莱托,
而迎战赫法伊斯托斯的则是那条漩涡深卷的长河,
就这样,双方互不相让,神和神的对抗。
这是个众神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好机会。阿瑞斯找上雅典娜,想要报被凡人刺了一枪之仇,却被后者抓起一块大石头,砸倒在地。阿芙洛狄忒前来帮助阿瑞斯,也被雅典娜当胸一拳,打得双膝酥软,心力飘荡。太阳神阿波罗不愿与海皇波塞冬战斗,却被妹妹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嘲讽。后者被赫拉夺走弯弓,劈打耳朵,泪流满面的跑回了父亲宙斯的身旁。
这一段诸神之战十分经典,既包含了雄伟莫大的神威,又展现了诸神让人忍俊不禁的人性。让人感叹荷马的想象力和魄力。而这种对神的描述也遭到柏拉图等人的强烈抨击,认为侮辱了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神灵。柏拉图的完美神学为日后基督教神学所借用,改造了原本喜怒无常,动辄惩戒人类的上帝,塑造了强有力的,无缺憾的创世大神。
与此同时,
阿喀琉斯迫不及待地冲入战斗,寻战赫克托耳,
渴望用他的,而不是别人的热血,
喂饱战神、从盾牌后杀砍的阿瑞斯的胃肠
他怒火中烧,凶暴狂烈!
一如暴极的烈焰,横扫山谷里焦干的树木,
焚烧着枝干繁茂的森林,疾风席卷着熊熊的火势
像一位超人的神仙,
仅凭手中的利剑,心中充满凶邪的杀机,
转动身子,挥砍四面的敌人。
特洛伊兵勇发出凄惨的嚎叫,吃受着剑锋的劈打;
水面上人血泛涌,殷红一片。
年迈的普里阿摩斯第一个看到迅跑的阿基琉斯,
飞腿在平野上,像那颗闪光的星星,升起在收获的季节,
烁烁的光芒远比布满夜空的繁星显耀,
人们称之为“俄里昂的狗”,
群星中数它最亮——尽管它是个不吉利的征兆,
带来狂烈的冲杀,给多灾多难的凡人。
这一段让我非常惊异,惊异于中西方文化对金星的同一认知。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也被称为启明星。在荷马史诗中,金星带来狂烈的冲杀;在基督教神话中,堕天的大天使路西法被称为拂晓的晨星;在中国的神话中,太白金星掌管战争之事,主杀伐。金星在特殊时间、区域出现,是“变天”的象征。为何中外众多民族都对金星有如此不祥却趋同的看法,十分值得思索。
赫克托耳被阿喀琉斯追赶,一连跑了三圈,无法逃脱。诸神遂劝诱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决战,将赫克托耳带上死亡的征途。赫克托耳临终前恳求阿喀琉斯,将自己的尸体归还给老父亲,遭到恶狠狠的拒绝,阿喀琉斯剥光死者身上的战甲,侮辱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泥尘,用马拉着胡乱奔跑。
赫克托耳的死亡给父亲和妻子,以及特洛伊人带来巨大的悲痛。而阿喀琉斯计划着羞辱光荣的赫克托耳,让饿狗生吞撕咬他的遗体,在太阳下暴晒,挟着狂怒,蹂躏着高贵的赫克托耳,这激起了阿波罗的不满和同情。他对众神言道:
你们这些狠心的神祗,残酷无情的天尊!
难道赫克托耳没有祀祭各位,焚烧过肥美的山羊和牛腿?
眼下,你们不愿动一个指儿,设法救护
你等神祗,却一心想着帮助凶狂的阿基琉斯,
此人全然不顾礼面,心胸狂蛮,
偏顽执拗,像一头狮子,
沉溺于自己的高傲和勇力,
扑向牧人的羊群,撕食咀嚼。
就像这样,阿基琉斯已忘却怜悯,不顾廉耻
廉耻,既使人受害匪浅,也使人蓄取神益
众神决定让塞提丝劝说阿喀琉斯,让他接受普里阿摩斯赎回赫克托耳的尸体。普里阿摩斯不顾众人的反对,义无反顾的冒险带着赎礼来到希腊人的营地,向阿喀琉斯哭求。后者看着老王灰白的须发,心中泛起了怜悯之情,接受了他的赎回,并答应12天按兵不动,以让特洛伊人进行赫克托耳的葬礼。由此,阿喀琉斯节制了自己的愤怒,催发了心头的怜悯。
故事以赫克托耳的葬礼结束,荷马通过赫克托耳的母亲和妻子的哭诉,展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大痛苦。但战争仍将继续,特洛伊人将无法避免被屠城的命运,赫克托耳的儿子也正如妻子预言的那样,在特洛伊城破之后被希腊人从城墙上扔下摔死。他的妻子安德洛玛刻沦为奴隶,成为阿喀琉斯之子皮洛斯的小妾。
《伊利亚特》的后世影响,决定了它是一把理解西方文化的黄金钥匙
《伊利亚特》精湛的布局、丰富的人物、奇特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比喻,使得它在西方文学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的欧里庇得斯深受影响,写出了《特洛伊妇女》、《安德洛玛刻》等作品,罗马伟大诗人维吉尔则借鉴《荷马史诗》创作了罗马的史诗《埃涅阿斯纪》。
然而,同为希腊人的柏拉图却对荷马有非常强的敌意。他认为荷马将神写得太过人性化,如月神的嚎啕大哭,贬低了完美的神,而对英雄缺点的描写,如阿喀琉斯的愤怒,帕里斯的自私等,都不是伟光正的形象。
事实上,柏拉图提倡的是“理念先行”的文学作品。弘扬真善美,英雄伟光正,“论勇武天下无敌,论道德众美兼赅”,这种要求在文学创作中只能是一种空虚,毫无生命力。文学是在表达人性,而完美的人是违反人性的,只能产生虚假感。但柏拉图就像是一个霸道总裁,一个蛮不讲理的任性孩子,对于此点,他如此回应:“哲学家只管规定,怎么解决是诗人自己的问题。”
柏拉图有此观点,是因为他没有理解文学作品的虚构性,而将文学作品视为对现实的模仿,他只抓住了文学来源于生活,却忽视了艺术要高于生活。而更重要的是,他与后来的庸俗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有一种相似性,都更加看重文艺的社会功能,而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从这一点上,柏拉图很像斯大林。
对无法表现伟光正形象的诗人心怀不满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驱逐诗人,决不能年轻人听到关于神的明争暗斗的故事,也不能描绘有缺点的英雄,不能描述战争的残酷,以免有损年轻人的勇敢。他提出应该由哲学家而不是诗人来担负起对下一代的教育。
然而,一方面,他指责诗人的作品并不真实,一方面,他又提出哲学家可以以假造的事实蒙骗大众。但即使是视为毒害青少年的死对头,柏拉图仍然对荷马的诗才赞叹不已,称他的才能只能来源于神授。
今天的我们,很难去读荷马,这一方面因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在故事构造上更加适合我们的审美,一方面由于阅读《荷马史诗》实在需要下功夫,补足关于对希腊神话和历史事件的认识。
阅读《荷马史诗》,尤其是《伊利亚特》,非常费功夫,因为它并不像《奥德赛》那样神奇魔幻,有独眼的巨人、邪恶的魔女、六头的海怪、可怕的大漩涡、神奇的风袋、地府的幽灵……但它崇高、宏伟的叙事有助于读者成为一个更伟大的人。
并且,它就像是“第一动力”,后世的文学、影视作品陈陈相因,增加了它的影响力和阅读价值。
它是一把理解西方文化的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