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哲元:从事骨科近二十年,每天都是挑战

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做什么事?

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刚开始接触到黄博士,是一次无意中发现“黄骨头医生”这个公众号,看到里面的推文都是以漫画为主的人物形象,很难想象一个骨科外科医生还这么富有童心。


黄哲元:从事骨科近二十年,每天都是挑战_第1张图片

他是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博士,黄哲元医生。今年39岁的他,从事骨科临床工作接近二十年,医学这条道路对于黄博士来说,每天都是挑战。



热情迎来蹒跚友


 黄哲元博士称他的爱人是美术专业的,在他工作很忙的时候会帮他打理黄骨头医生这个公众号,目前为止有五千多的粉丝,不多不少,都是黄博士的病人,有创伤的病人也有脊柱的。


“我要把我的病人都聚拢起来,方便他们有情况时,能更方便地找到我,我也能更好为他们解决手术后的问题。”谈起他的病人,黄博士总能滔滔不绝。


医生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特别是外科医生。但是他总能在12点睡之前把病人的问题都一一回复完,然后这一天才算完整。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也是黄博士的座右铭。有时、常常、总是,三个阶段,一步步升华出为医的三种境界。



凡大医治病,当安神定志


经常会有病人问到“黄医生,我这个病能根治吗?”黄博士直截了当说:“不能。”也许病人会一下子被浇了冷水。


黄哲元坦言,很多人对医生的期望值很高,所以跟病人解释清楚很重要。这个病能不能根治?治病的本质主体是病人,医生只是辅助的作用,特别是脊柱外伤病人,创伤可能会存在区域性疼痛,这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我们不能欺骗病人说可以完全根治。


只有跟患者解释清楚,才能尽量避免误会,避免疑惑,一个好的医生应该为患者争取最好的治疗结果,同时也应该给患者传达最准确的信息。


“医患之间的沟通是否到位”是目前医患矛盾最大的痛点。


对于黄博士来说,医生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


每一个病人都不一样,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家庭都非常重要,甚至是家里的顶梁柱。外科手术的任何一个失误都会给病人造成终身的影响。一个人病垮了会连累到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


所以他手上的手术刀很重,但是选择了这一行就是选择了艰辛与责任,把解除病人的痛苦以及家庭的痛苦当做自己的责任。


病人是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爱。同时,医生也是个艰辛的职业,需要整个社会认可他们的辛苦劳动和人生价值。


医生的职业有特殊的风险和压力,需要脑力与体力双重付出,“高强度的生死搏斗”耗的是“心血”。



藐视三百天,重视一伸手


“我们医生的医疗技术不断与国际接轨,但是中国患者的就医安全感和就医满意度却好像越来越低了。”


对于就医满意度,黄哲元深有机会。优质的服务在当代医疗显得格外重要,也格外欠缺。


黄哲元对于医疗服务的态度,不仅是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更多是从患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为他深知患者求医的无奈,明白患者需要什么。


从患者找到这家医院,医疗服务就开始了:还没进医院,车位就开始让人头疼;到了门诊大楼,不知道去哪儿看,不知道该找谁;直到挂号,排队,一直到就诊……目前的医疗体制下,患者的就医体验真的好吗?


全部的就诊结束了,后面开始治疗、拿药,药房的人是不是冷冰冰的?最后结账、出院了,到家里发现一个小问题忘了问,这个药好像没有跟我说怎么吃。这些小细节都会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疗的本质是医生给患者看病,病人是服务对象,而医生则是服务者。


部分医生多少会存在着一种职业的优越感,但仅仅是技术好,而没有良好的医疗服务意识就谈不上什么优质医疗服务。


黄哲元感叹,医生在疾病方面研究甚深,但对患者的痛苦、患病经历知道得很少,国内的医生服务意识仍远远比不上某些发达国家。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送给所有坚持着的良医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哲元:从事骨科近二十年,每天都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