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常在爱里——《余生,请多指教》读后感

人生苦短,常在爱里——《余生,请多指教》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言情小说一直是我生活的调味料,我只看温暖的言情小说:认识的过程暖暖的,爱的过程暖暖的,结局也是暖暖的那种。这次送来的正好是本暖的不能再暖的《余生,请多指教》,很和我胃口。

男主角叫顾魏,是位年轻有为的外科医生。女主角叫林之校,地质学的博士。

顾魏绝大部分时候是很无敌的,各个方面似乎都拿捏的很好,从小到大没让长辈操过什么心。一路学霸、学霸、学霸,就像棵小白杨,噌噌噌一路往上长,遇到问题自己掂量决断,没冒过歪枝没开过旁岔,就成了一株修森秀木。然后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爱的人用心珍惜,最关键颜值高、身材好、眼睛漂亮,放到哪里都是男神范。

林之校,也是个学霸,虽然会表现出看书看到头晕,写论文写到昏天,还是一路很顺利的读到博士。她本科上学上的不开心,和宿舍的人相处的不好,那些给她留下美好回忆的人,最终一个一个的离场。遇上顾魏后,却让她觉得,遇到他之前,经历的所有事都是有意义的,不论好坏。虽然曾经想过,如果早些遇到对方,那多好,现在只觉得,在最好的时间遇见对方没有错过,才是真的幸福,大约是年龄长了,更懂得知足。

前半部是林之校和顾魏相识相爱的点点滴滴,后半部是他们婚后的生活,其中还夹杂了一些双方家庭和双方死党的温暖故事,对话居多,暖心有爱。

1、少女都想抢的顾魏

顾魏骨架匀称修长,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腿长手长。

顾魏,有无敌的好耐性,会尊重你的所有爱好,他的手冬天也很暖和,他即使不看你都能有种温柔……

顾魏说,对于他而言,一辈子也许有很多手术,但是对于患者,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刀,因此每次手术都不敢不尽心尽力。

顾魏最打动林之校的,是他自始至终对于这段感情的态度,干净、坦诚、尊重,以及完整,林之校很早之前就知道,顾魏的家人是盼着他早日成家的,但是他从来没有让她暴露在这些压力之下,他有很多理由和林之校速战速决直奔小红本而去,但是他仍旧选择按部就班专心恋爱,好好地经营一段完整的爱情。

顾魏坚持林之校身边有一堆人照顾着,还必须是亲人,才能要孩子。

张爱玲说:“遇到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一多花来。”大概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喜欢上一个人就不由自主的把双方放到天秤上,期待平衡却又忍不住看轻自己。顾魏比林之校大6岁,我换算了一下,这个年龄差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顾魏初一的时候林之校一年级,顾魏高三的时候林之校六年级。顾魏就觉得大6岁,是林之校风华正茂而他人老珠黄之际,男神也会在爱情的天平里看轻自己。

2、两个温暖的大家庭

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林之校家,爸爸被称为林老师,是个老顽童,衣来伸手翻来张口,被照顾的无微不至。爸爸妈妈感情很好,在林之校小的时候还顾忌她未成年,会注意影响,等她上了大学,两个人就肆无忌惮了:早饭吃个包子都要一人一半,散个步都要手牵手,看个电视都要靠在一起,中间放广告的时候,还要亲一下……

顾魏家,就是标准的男主角之家。顾爸爸是医生,顾妈妈是麻醉学的老师。顾妈妈让顾爸爸做什么,只要一句话,顾爸爸就开始动手,从来没有半句废话,说干就干。虽然他们工作都很忙,但是他们都是坚持自己打扫卫生。

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

两个原生家庭都很温暖,然后有两个相互温暖,三观很正的孩子,所以在一起更好撒狗粮。

3、信不信,爱不爱

从中学开始看言情小说,爱情电影,我从来不想信不信、真不真的问题。我相信爱情,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个想法。爱情的模样,永远只有爱情里的人才知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顾魏和林之校之间,就是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的爱情。

别后悔,别蹉跎,人生苦短,常在爱里。

最后,放上书的封底用女主人公林之校的语气写上了这么一段话,好像淡淡的,又浪漫无比:

曾经以为,自己这辈子都等不到了——世界那么大,我又走的这么慢,要是遇不到良人要怎么办?

早过了“全球三十几亿男人,中国七亿男人,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猖狂岁月,越来越清楚,循规蹈矩的生活中,我们能熟悉进而深交的异性实在太有限了,有限到我都做好了“接受他人的牵线,找个适合的男人慢慢煨熟,再平淡无奇的进入婚姻”的准备,却在生命意外的拐角处迎来了自己的另一半。

2009年的3月,我看着父亲被推进手术室,完全没有想到那个跟在手术床后的医生会成为我一生的伴侣。

我想,在这份感情里,我付出的永远无法超越顾魏,我只是随着自己的心,一路只管跟着他,但是顾魏却要考虑两个人的未来。他总开玩笑的说:“林之校,我现在都不敢犯错误。”

这个绝大部分时间深沉,偶尔幼稚的男人,几乎占据了我对爱情的全部看法。

他说:“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不论好坏。”

我告诉他:“即使生命再来很多遍,09年的那个春天,我依旧会对你一见钟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苦短,常在爱里——《余生,请多指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