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教授“同居”的故事(1)

本人今年大学毕业,平时喜欢写点随笔,特别珍视大学期间的一段经历,特此记述下来,以砥砺自己,也希望传播出一些正能量。此文是一个总的概述。

在华侨大学(福建泉州)南区31号楼102室有一个特殊的家庭,由庄天山老教授和跨度近30年的不同届39位学生组成,这里交织着忘年交的深厚情感和学长学弟之间精神品质的传承发扬,也有力地证明了教书育人绝不仅限于课堂之上。用一句话概括:提携互济,亦师亦友;共尝悲喜,情浓至深。作为一个亲历者,我想用心地讲一讲这里发生的故事。

庄天山(1934-),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中国流星雨第一人,主要研究古天文,来华大后把研究扩展至自然辩证法、闽南文化领域,文理兼修,曾是社科系的教授,在学术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与老教授“同居”的故事(1)_第1张图片
庄老领取邮件

如今已是84岁的高龄,在过去一个甲子的时代巨变中,他经历了人生的跌宕,事业的柳暗花明,如今晚年却也遭受着淡淡的凄风苦雨,丰富的人生经历锻造了他坚毅的品格,克服阻力献身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事业,更难得的是始终保持着率性活泼的心态。作为这个“家庭”的核心成员,以自己的经历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着这39位成员的成长成才。

庄老为了教学方便和其他原因从84年开始,便没有和家人一起居住,独自居住教职工公寓,却也相继招纳了39位学生成为“家庭成员”,这些学生横跨了84届到如今14级,大部分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他们在这个家庭中生活时间长短不同,有的三年多有的几个月,但都成了人生的宝贵经历。从时间上以2005年为基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庄老身体健康,生活自主,把公寓空余的房间借宿给同乡的刻苦勤奋学生,给学生提供便利和指导,又感受到年轻人的陪伴和活力;后一个阶段,庄老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身体大不如前,几乎每年住院两三次,生活上、科研上和住院时需要帮助,一些外省的假期不经常回家的学生就成为了主力军,这些成员也承担了更多的职责。从84年至今,这份传承一直从未间断,随着庄老的老去,102室的面孔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却是这里家的气息。

总之,这些家庭成员都是大学期间受到国家或学校的资助,刻苦勤奋、踏实认真,懂得感恩回馈,平时就热心服务社会,在庄老师家里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在学业和生活方面又得到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加快了学业的进步和心智的成熟,在临近毕业面临选择的时候,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在前几年每年一度的庄老生日宴时,那些已经步入中年的老学长们也专门前来给庄老祝寿,激动地讲着自己当年住哪个房间,和庄老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虽然无从得知当年他们相处的情景,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感谢当年那段时光,庄老师作为他们的人生导师,使得他们在学业和个人能力方面取得进步,影响着日后的人生。

与老教授“同居”的故事(1)_第2张图片
2015年庄老81岁生日宴

下面就说说我亲身经历的近几年的故事,主要是两个梯队的接力。

现居于102室的丁同学,赵同学,李同学三位同学是这个传承中最新的链条,他们的接力棒是从10级的任同学、唐同学,11级的李同学、詹同学手中接过。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为什么来到这里,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任同学第一天到来就给庄老打洗脚水,庄老看到后急忙制止道:“小任啊,放下,这个我自己来做,你们可以适当帮我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我来这里是敬仰着您的学术成就和人生经历,作为年轻人就是向您学习,为您服务的”,这样一席话温暖着庄老,也道明了加入这个家庭的目的,更是在毕业后读研期间仍践行“为您服务”的誓言,也影响着后来我们这些接力者。其次是这里其乐融融的亦师亦友的氛围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学长们没能陪伴着自己家的老人太多时间,但为庄老做足了儿孙们应尽的职责:小到生活中洗衣扫地、买菜买米、领取信件,科研上的打字校对,大到测量血压、生病住院时病榻前的端水喂药、倒屎倒尿。学长们又非常独立向上,有的热心学术投身考研,有的积极参与学生活动成为学生组织的领头羊,有的热心志愿服务,但都把时间安排的妥妥当当,例如在2013年庄老住了两次院,第二次住院38天,无论是考研冲刺期还是校团委忙碌的工作,他们都轮流坚守在病榻前直至庄老出院。在这里,他们彼此产生深厚的友情,懂得了担当、有效地管理时间、坚定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毕业时或获得优秀毕业生,或考取了研究生,或入职了国企。在学长的引导和感染下我们搬到这个家庭,也逐渐承担起了这份角色。

与老教授“同居”的故事(1)_第3张图片
庄老在校医院住院

作为最新的也可能是最后一个梯队,我们真切地感受了这里的生活。无论是身份上以及年龄上的差距却丝毫没有让我们在这个家庭中造成任何的隔阂。例如我们的称呼是庄老概括每个人的特点再加上一个“娃”(闽南语指淘气的小孩子),反过来我们便叫庄老为老娃。庄老在生活中丝毫没有架子,甚至比我们还具有童心,经常用各种方法和我们逗趣;但是在日常生活的只言片语中又展现了他博闻强识的一面。所以生活中就真是一幅‘童颜白发,相乐其间’之景。生活上,庄老以严苛的标准要求我们,比如:内务整理、生活习惯、柴米油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每逢节日也组织聚餐过节俨然一片家庭的氛围,另外在庄老生病住院期间,我们更是学会了如何照顾老人,学会做饭,了解医护知识。爱好特长上,庄老有好几项体育特长,也引导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至少培养一个爱好使之成为特长,于是我们开始爱上骑行、游泳、篮球、羽毛球,甚至有的去参加马拉松。学习上,庄老生动风趣地普及了古代史、古代文学、闽南文化,又在学业方面给予我们指导。价值观上,经常以自己的丰富经历为例引导我们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或突破点,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近两年因为庄老身体的进一步恶化,我们三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也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在庄老和我们梯队最困难的时候,那些已毕业的学长们仍然尽力地给予帮助。由于庄老去年暑假回石狮老家期间中风病重,便不得不在家休养,在此期间我们经常和庄老通电话,每个月去石狮看望他一次,也许我们现在三个成员将是这个家庭中最后一个链条。

与老教授“同居”的故事(1)_第4张图片
庄老公寓

这个持续30多年的家庭诠释了一个学者尽职尽责地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将育人的环节扩展至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对后辈年轻人的提携和关爱。也丰富了我们对于家庭、感情、事业的认知,让我们有机会获得各方面的锻炼,使得我们身在其中成长成才。如果说走向独立,懂得担当,学会生活,找到目标倾心于事业,懂得感恩并回馈社会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一个标准,我想我们比其他同龄的同学更接近这个标准,也展现出我们公管学子的公共精神和人文情怀。我们这39位庄老的“关门弟子”非常珍惜和感激有这份经历,感谢庄老的苦心培养,也感谢我们自己没有辜负青春虚度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老教授“同居”的故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