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悟

第一场秋雨,带来不少清凉。也给38度高温烧坏的大脑降降温。天气凉了,心境也随之冷静下来。平常纠结在心里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豁然开朗。

早在去年读金刚经时,就非常不明白,既然万物皆空,那么人生还有什么留恋?还求什么解脱?一死百了,不是最好的方法吗?

我的这些想法,还惹恼了经常为我解疑答惑的师兄,说我就是吃饱撑的,多尝点苦就明白了。

可她不知道,正是因为我尝过的苦太多,又从佛法中得知万物皆空,所以更觉得生无可恋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一直喜欢音乐,听一个老师的讲座说,这也是一种贪着。也应该放下。

心里就不明白了,也就有这么一点乐趣了,如果也彻底放下,活着可真的没有滋味了。

这两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存在心里。

前两天,偶然得到铃木大拙的书《习箭悟禅录》,由此又涉及《在受苦的地方绽放》。当他说,“你要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指向月亮的手”的时候,心里忽然一亮,像打开了一扇窗。存在心里的问题一下子解开了,像找到了拆毛衣的线头。

我们为什么学佛?当然是有解不开的苦恼了。人生之苦,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她都是无差别对待。

贫穷人的烦恼容易解决,努力挣钱即可。而富裕人的烦恼,属于精神层面的烦恼,需要智慧才能解决。

所以,人不同,所处的阶层不同,生活的背景不同,烦恼就各不相同。佛法的对象是芸芸众生,学佛的人首先得明白自己学佛的初心,已经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让佛法起到特有的作用。

比如我的两个疑问,《金刚经》是讲空的,那是针对拥有太多却看不到自己的拥有,被欲望遮住双眼的人来讲的。就像是《红楼梦》里的主人们,知道了就是好,好就是了,就对了。

而对于我这种尝过更多苦味的人来说,往回走,选择一些可以让自己甜的味道,才是随缘。才能走出厌世的绝境。因为佛法是帮助的离苦得乐的。乐才是目的。空不是目的,放下也不是目的,她们都是走向乐的手段。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度我们过河的船。

第二个问题,喜欢音乐,不是贪恋。是乐在其中。已经在乐中了,为什么要舍弃?身在其中,物我两忘,正是当下的佳境。为什么纠结放下呢?

佛说的随缘,是负重难行时自然放下,而不是无事找事,自我虐待。

佛说,有三万六千法门。世间万物,每个人,每个物种都有其属于自己的法门。度我们达到极乐的彼岸。为什么拘泥于某个人,某个大师的某个视角呢?

阿弥陀佛!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