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是月亮

2018第11周练笔        主题:女神节

“女神节”是指“三·八妇女节”么?如果是,我更愿意管它叫“妇女节”。“女神”能有几个啊?之所以把“妇女”奉上神坛,都是为了诓你花钱。就像三月七日莫名其妙就成了“女生节”,连大学学生会都纷纷认领这个“节日”,争相恐后在那一天组织各种活动,深怕自己落伍了。其实,我们除了在紧跟电商潮流,拼命消费这一点上冲锋陷阵外,其他方面,尤其对妇女权益的保障上,就算不是毫无意识,我们的作为也实在有限,无非丁点福利小慧,隔靴搔痒。最普遍的例子就是面对众商家们恶俗恶心的广告语,被打上“(三月七日)过一夜就成了女人”这种充满性暗示恶意物化女性的标签,我们很多人不仅不反感,甚至麻木无感到愿意埋单。

我时常感觉到,这个社会里,不管男性多么轻视欺辱女性,我们女性自身往往也没高看自己一眼呀?拒绝“妇女”这个称呼本身就显得幼稚可笑,怕把自己叫老了,这就值得跳脚呀?一大批女生不是标榜自己“大叔控”么,你们如此看得起“老男人”,那又有什么理由瞧不上“老女人”?你不是女人,你不会老么?你只不过不愿老,不敢老罢了,毕竟你由衷地认同“女性价值只体现在性价值上”,“我只有作为性客体而存在的价值”。这是顾硬硬的总结,精妙。整个东亚社会,女性在“扮靓装嫩”以取悦男性“病态自卑”的审美情趣这条道上走了上千年,如今,是不是该辟出一条岔路,让一部分健康自信为自己而活的女性走上“不把我作为客体呈现给男人”的人生正道?

我不反对女性扮靓,只是别(光)为“悦己者容”;我反对女性装嫩,那真的装不出来,还是服老认老,任时光从容雕刻,塑造一个优雅的自己吧。三十岁以后,相比“皮相”,“气质”才是真正硬气的通行证。气质这个东西,很少人能够天生高级,绝大多数人只能倚赖后天修炼。相比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我们可能、可以改变自身的气质,这简直太好了,苍天有眼。然而另一层面上看,相对整容、医美、塑形、美颜的极易获取,气质的良性改变不得不说尤为不易,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扇门甚至就不曾打开过。毕竟气质的修炼是一个有意识的内在的过于漫长过于耗心力的历程,自省、自律、自责、自弃、自悟,这中间千般体会万般挫折唯有各人独自面对,真真切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孤独吗?肯定的,尤其在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风格以前,你可能倦怠了畏难了,别人可能光顾着敷面膜抹口红呢,凭什么我要跟这儿修炼内心,还谁他妈都看不到?

凭你与众不同,凭你细腻聪慧,凭你心气高傲,凭你不甘平庸,或者直白点,凭你不当月亮。《女人不是月亮》,这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百度百科载:“该剧通过山村孤女'扣'的坎坷命运,揭示了自我解放的人生价值。” 我不到十岁时跟婆婆一起看的此片,婆婆启发我,让我解题,为什么说“女人不是月亮”?因为“月亮走,我也走”,而女人不应该跟随任何人,应该走自己的路。我婆婆正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在我人生初期,她就以各种方式指点我未来漫长道路当如何行走。这种生命的赋能对我的成长至关重要,我特别感谢、敬重她老人家,希望能不负她所望。

二十几年过去了,看看今天咱们拍出来的电视剧,各种意淫的“玛丽苏”剧称霸天下,搞得小女生甚至大妈们两眼放光,一个个五迷三道。这个社会真的有半点进步吗?呵呵。就在这阵子,一部“大女主”韩剧《迷雾》横空出世,撇开它“悬疑推理”外表下裹藏的“中年婚后恋爱”的纯情故事本身,不论女主多么玛丽苏地“人人都爱(恨)她”,又或者多么不合情理地“每一次都正面迎战,而每一次都能赢”,我始终觉得“高慧兰”这个人设难得,她理应“人见人爱”,她理应“百战不殆”,就算只是大众的一厢情愿好了。毕竟我们明白现实中的“高慧兰”只会一再受挫,只会被强权无情压制,只会向男权(夫家)屈辱下跪,她在剧中的一切孤注一掷,一切不择手段都在我们的内心旁白中刻下一句“she deserves it and I wish I could be like her”。再引一句顾硬硬评价本剧的话:“一个人真正的对手(也即ta生命中的最重要配角)是谁,是由这个人心中的cause(我为什么活着)决定的。To live for a cause greater than MYSELF,是所有极度成功、闪光、伟大的人们的共同信仰。” 高慧兰的信仰是“追求社会正义”,这个信仰greater than herself,更比祈求丈夫怜爱、夫家庇荫啥的高出一个珠穆朗玛峰。她的征途才是“星辰大海”呀。

编剧有意识地刻画一个“绝情断爱”的女主,其逻辑是“由爱生怖畏,由爱生忧患,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然而渐渐地,高慧兰发现自己失了心,竟然爱上了姜太昱,于是她心生畏惧,她束手束脚,她必须妥协以护爱人。我打赌,本剧最后几集一定会在这个“无爱不伤”的立意下实现反转,弘扬“大爱无疆”,否定“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因为人性之复杂之多层次,高慧兰若仅仅是“不爱”(不敢爱?)的女战士,她对社会不公的悍然挑衅,无论多么英勇孤绝都不足以丰满这个人物形象,更不堪承载“蚍蜉撼大树”之后的一片狼藉。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情感在托底,追求正义的背后即使不是为了实现爱与自由,也一定不会刻意压制之,高慧兰胜利之后的情绪释放会自然地导向“自我解放”、“人性发光”,而断不会是“挥长剑斩断情丝,今生最恨,怨有情人伤别离”。就算当年河明宇替她顶包入狱(?),就算现今姜太昱因她过失杀人(?),就算他们最终都要随着真相大白而不得不再次分离,我相信,对高慧兰而言,承担她应该承担的责任,实现她一直努力的目标,更唤醒她埋藏压抑的情感,这个人物完满了,非“完美”,是“完满”。还有四集,且看韩国编剧的功力了。

回到现实中,我想说很多女性恐怕不是“爱而不自知”,而是“无爱硬求爱”,因为“求而不得”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伤痕累累,这就作贱自己了。别这样,我们能不能有点格调?赶紧抛弃“白马王子灰姑娘”的幻想,醒醒吧,或许还有救。这世上没有几个男人值得你爱,在真的(撞大运)遇上“他”之前,千万请爱自己,遇上之后,也别忘了。那些(正常情况下)找不到男朋友,嫁不出自己的女孩子们,甭管家庭压力、社会舆论啥的,你们挺住了,腰板直直的,我为你们打气。不是你们不好,而是“遇上今生所爱”这原本就是极低概率的事,莫强求。更何况,好多情况下,问题多半不出在女性,而是(这一届)男性,他不配。你比他优秀,凭什么下嫁?我是支持“慎婚”,甚至“不婚”的,未来人类社会可预见也是往这个方向演变的。去他妈的结婚生子,女性来人世间走一遭,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做呢。另外,鉴于政治上的极权,社会风气上的保守,考虑到下一代的教育和意识形态问题,我是支持《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不婚主义”》的。这是中山大学学者陈纯的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同学找来看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人不是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