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入到输出的启蒙总结,低龄英语启蒙时间轴

最近因为有了输出的环境,给2岁9个月Mary的英语启蒙添了把火。很多句子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张口就来,比如看到我摘掉眼镜看书:”Why (did) you take glasses off?" 小娃经常忘记助动词; 把自己关进厕所里,挠了半天门后对我说:"I can't open the other door, what shall I do?"。可以跟着分级读物假模假式的认字,把一本兰登Step one的读物”自主阅读“式的顺下来。

这样的成绩,对于双语这样的目标来说,虽然差的还远,但总算是个开始。

然,我们家一来没有常驻英语母语者(父母日常交流都是普通话),平日也没有什么和外国人交往的机会。二来没有参加任何英语辅导班,所有的英语,都是在家学的。

到底什么是英语启蒙中最重要的事?是遵循哪套书单?哪套教材? 看哪部动画片? 还是要不要给孩子翻译?亦或是应该在三岁前学还是三岁后学?

依我来看,英语启蒙无关乎这些,而是一看你有没有找对方法,二看是否有目标能坚持。因为Mary的英语启蒙与绘本共读分不开,因此,我将Mary的亲子共读与英语启蒙的过程写成时间轴,一来算个总结,二来也算对启蒙的思考。

出生后四个月:

读了第一本育儿书《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台湾亲子教育专家汪培珽著,读后深感启发,认识到亲子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接着就在Mary两岁生日前,又先后读过,《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0到6岁,从婴语到英语》,英文原版的《The Read-Aloud Handbook》等等。

六个月:

开始磨耳朵,当时记得《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里面,作者曾分享过她女儿安妮小时候在美国出生,在婴儿期接受了很多美国脱口秀节目的熏陶,并猜想后来女儿的英语语感比较好是由于早期接收到了”英语语音信号“。于是我就开始狂热的搜集各种类型的”磨耳朵“音频,每天用电脑放给Mary听。女儿就是个普通娃,听了没有任何感觉,该哭还哭,说爬走就爬走,所以我放过几次就放弃了。后来看过TED的演讲,婴儿期的孩子对视频音频中的语音信号完全不接收,唯一能产生互动的频道就是真人对话,因此在婴儿期打算用音频把耳朵”磨“出来的可以不用在费力了。

中文还是英文共读每日如同对牛弹琴,索性后来就自己读给自己听。唯有一次共读时哼哼吖吖,还是我拿着Ipad, 给她读《海的女儿》,没有图画,没有圆角的纸板,就是一块电子屏,我读,她听而已。

一岁三个月-七个月:

坐不住的女儿这个时候才开始能够完整的听完一本书,至今记得这本书是阿波罗的小世界里面的《堆雪人》。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加班和出差,没办法形成每日共读的习惯,奶奶有比较重的家乡口音。因此这段期间,对孩子的普通话关心程度远远超出了英语,有机会给读的书都是中文。

但这个期间,利用幼儿识图卡片认识了很多英语名词。如下图所示,所以,我们家的第一本英文书,应该算“幼儿双语实物大卡”。先认识名词,是刚好符合孩子的语音规律,孩子学会的第一个问句也经常是:“这是什么?” 所以,女儿翻大卡翻的很来劲。我也经常在带她出门时给她指见到的事物,这一次出门时看花说“花”,下一次就变成“Flower”,同一次指认时两种语言不放在一起。

从输入到输出的启蒙总结,低龄英语启蒙时间轴_第1张图片

一岁半的时候,撕书咬书情况得到明显缓解,这个时候我又加入了几本立体书,开头一篇大公鸡就震住了她。从这本书里也学会了很多动物名称和英语里面的拟声词(动物叫声)

从输入到输出的启蒙总结,低龄英语启蒙时间轴_第2张图片

只会输出一首儿歌,即语感启蒙中第一首”Peek-a-boo"

一岁七个月-两岁:

正式开始形成每日读书的习惯,并开始坚持每日都有英语内容,这才是正是英语启蒙的开端。

一岁多的孩子对音乐特别有感觉,只要有音乐随时随地扭起来。所以一岁多这段期间,儿歌是没少带着唱的。第一个会的儿歌(能唱上两三句)是相对还算比较难的“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 之前没开始英语启蒙时,这是我会的唯一一首儿歌,经常在哄睡的时候唱。第二首会的是”Rain, Rain, Go Away"(唱整首),也是一到下雨天我就唱,很快就会了。这段期间,入了廖彩杏的儿歌洞洞书,一两个月后,能哼唱几句“the wheels on the bus”。为了让孩子理解,专门抱着她去坐了公交车。

从输入到输出的启蒙总结,低龄英语启蒙时间轴_第3张图片

这段期间也同时是亲子阅读的一个高峰期。以重复阅读为主,因为当时她有特别喜欢的中文绘本,叫做“和甘伯伯去游河”,以及全套的小熊绘本都是她每晚的必读。因为说话还算比较早,已经初步显现出中文强势,英语绘本除了儿歌书以外别的都明显不受待见。

为了扭转局势(不是说中文不重要,而是中文强势越大越明显,比较担心再大了不接受英文绘本),我开始限制新的中文绘本加入。以各种内容和材质的英文绘本以及阅读时夸张的表演来吸引她的注意,而后慢慢的开始喜欢上英文绘本。具体可见书单【书单来啦】两年217本英文绘本及分级读物书单,里面大部分绘本都是在这个期间读的(分级读物除外)。

这段期间的输入除了共读绘本外,还有Super Simple Songs,Baby signing time,以及Mother Goose Glub的视频音频。

输出方面,这个阶段以儿歌输出与词汇输出为主。

两岁-两岁三个月

很奇怪,低龄孩子不是爱上绘本就一直爱的。经过了几个月的共读“热恋期”,两岁后开始变的不那么喜欢读书了。有时甚至是我把书送到她手里,她都丢在一边。纠结了几天后,我释然了,安慰自己说不爱就不爱吧,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心里又觉得有点不甘心,毕竟前面和英语相处的还不错。于是,在这段期间,共读减少了,也放弃了儿歌视频,开始动画视频。

为了控制她的视频时间,约定好,每次只能看一集Maisy加一集Peppa,这两个动画看了几个月,其中Peppa Pig到现在还在看。因为喜欢这两个动画形象,她开始又喜欢上配套的故事绘本,Maisy系列故事绘本基本算是每次共读时的必读。

因为平日看视频后,在游戏和生活中我都会用里面的语言和她互动,因此,输出时都是”Peppa风“,在日常生活中,也加入了一些简单的英语,比如看了Peppa后学会了“Ready,Steady,Go“,以及捉迷藏时候说,”Ready or not, here I come"等等。逐渐加大了输出的样式,可以利用词语或句子表达简单的意愿,比如more,I want milk,bye bye frog, see you later等等。

两岁三个月-八个月

这段期间,用我自己创的词说是“刷书”阶段。就是不停的共读,经常是坐在书柜前的地上,女儿一本一本随意拿,拿到哪本读哪本。因为坐下了就很少动地方,所以经常是一个系列一个系列的读,或是分级读物坐在那里一读可以读一两个级别。(女儿身后的五格柜我家有八个,她身后的全是分级读物。)这几个月,读的多是分级读物,从简单的海尼曼,丽声,牛津树,I can read, Peppa Pig故事,到难度比较大的故事绘本如Curious George,Caillou,和各式各样的绘本。但几乎没有精读,而是大量大量的泛读。每一本书读过就过去了,可能明天会再读,也可能再也没有读。

从输入到输出的启蒙总结,低龄英语启蒙时间轴_第4张图片

这个阶段,表现为,阅读理解能力空前增长,即便是比较难或是长的故事,她也能理解和明白。应该说听力和理解能力已经达到同年龄的母语孩子,但输出没有明显提高。

动画片依旧控制着每次两集的量,但她每次都意犹未尽,因此睡前日程改成读书--看两集动画--听Peppa Pig的音频入睡(实际上每次都是我强制关掉)。值得一提的是,听故事音频的时候比听儿歌的时候精神集中很多,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动画音频的某一场景。

两岁八个月至今(两岁九个月)

因为这一个月在美国探亲,输出一下子就来了,而且很少出现中英文混杂的情况,这点非常意外。她会很自然的与英语者说英语,和我说中文。

这段期间,儿歌启蒙改为我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儿歌。除了日常生活中Grandpa会与她说上一些英语外,由于年龄小没办法去上学,其他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英语环境的机会仍然有限。但是可以全程完全不用我干预的和任何英语者聊天或厮混,(打招呼除外,这个年纪对刚认识的陌生人还是有点抗拒),阅读和看过动画时完全用英语思考对话。可见前面一年的启蒙工作做的还算到位。

这个月只精读三四本绘本,并且读到了汪培珽推荐的分级读物I Can Read系列的第二级,并且可以在共读过程中全句甚至全段复述。

总结:

泛读和精读:

个人认为,如果想要从小可以接近母语孩子的英语水平,泛读是离不开的,可以为孩子的词汇量,理解能力打下基础。就好像金字塔一样,底层越宽阔,往上累积的顶层就越高。亲子泛读是最有效的输入,而精读就能有效的鼓励输出。一个英语不是特别好的人,当你打算跟外国人聊天的时候,最容易脱口而出的就是你小时候背过的句式。

因此,深化记忆是语言内化的表现,能够让你不加思考的说出来。限制已经不流行逼着孩子背诵句式了,这样虽然短期有效,长期太消耗孩子对语言的兴趣,通过重复阅读的方式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输入与输出

很多人不强调输出,觉得静待花开输入多了就能够输出,我觉得这样想太理想化了。鼓励输出并不是一定要问孩子,“这个用英语怎么说”,还有很多别的办法。

首先,输入第一要保量,以我们一般双职工家庭来说,能读上一些英语绘本,还要匀出一些时间儿歌,动画,手工,已经时间不够用了,量首先就难保证。得鼓励家人一起加入孩子的英语启蒙阵营中。之前学过的儿歌,白天如果是长辈带,就用手机放这些歌给孩子听。还可以让孩子教爷爷奶奶学英语,孩子一定自信心大涨。

第二,输入还要保质,语言学家史提芬平克教授提出,6岁前孩子学习语言的三大要素是声音环境、母亲式语型、父母的回应与自我实践。因此,动画只能以另一种方式保证孩子的声音环境,重点还是靠对话和绘本共读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内化输出。

另外,当孩子可以理解动画片后,及时加入动画音频。不止能满足孩子的乐趣,还能让孩子少看一些电视,保护眼睛。

在生活中,随时引进绘本和动画中的桥段,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加深印象,还能和孩子找到共同话题,增进亲子感情。

第三,父母英语不好不能对话怎么办?那就在孩子看英文动画片的时候,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看,学习里面的句子并在日常中应用。

音频动画选英音还是美音?

仅以我个人来说,我是没所谓的。据统计,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或是官方语言的国家有110个,全球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是外语的人数达15亿,这样来看,英语的口音基本上是五花八门。就连在美国不同的城市的纯美国人,你都能听到不同的口音。

只要保证是欧美母语者录制的,都没有问题。而且多听不同口音的英语,更有利于孩子耳朵的敏感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输入到输出的启蒙总结,低龄英语启蒙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