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读了1065本书,挑出33本5星好书

接受书友建议,7月初开始制作本号的5星好书榜,方便书友选择。

 

1065本书绝大部是2015年本号开通以来我读过评过的,少数几本好书是之前读过评过后来把评论搬到公众号上来。

 

在公众号的菜单中可以找到持续更新的好书榜、差评榜。

 

经管类图书我看的多,评级的参考意义更大。

 

经管类图书的评级,主要考察思想的新颖度和信息量、信息浓度三个维度。

 

评级标准:

5星:大师经典;

4星:不错;

3星:凑乎;

2星:较差;

1星:特别差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的评级越来越越严格,好评率越来越低。有些以前的5星书,现在看不够5星了,不会放到这个书单中。

 

跟上次发文比,增加了一本熊逸的《道可道》

 


 

经管类5星好书

 

5星|《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大师经典,历久弥新。曾鸣和陈春花惭愧吗?

 

本书是德鲁克的两位好友整理而成,整理的素材来源是德鲁克1942-1999年出版的管理学著作。英文版2001年出版。我以前买过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出的Kindle版《管理大师德鲁克经典收藏版》,包括了含本书的23本德鲁克著作。最近机械工业出版社又出了这批著作的纸书。

 

我拿着纸书跟Kindle版对照着看。纸书跟kindle版文字完全相同,不过kindle版排版有问题:案例应该跟正文字体不同实际相同,有些标题的样式跟正文相同了,有些黑体加粗的文字跟正文相同了,注释被加到正文中放在了括号中。相对来说,纸书阅读体验更好。

 

本书篇幅较长,但是非常值得细读。我读了一天只看了一半内容。不过已经不影响我做评价了。

 

我看的前半部分讲德鲁克的企业管理思想,后面还有两部分分别讲个人和社会。

 

企业管理思想,重点是管理原则与技巧、战略、创新等方面。内容目前看绝大部分都不过时,依旧是非常有洞察力。

 

书中有不少思想都是被管理类书反复引用的,看起来眼熟。

 

关于创新,德鲁克也提出了一些跟《创新者的窘境》类似的现象与创新方法,比如发现经常有小企业打败大企业,提出应该搭建新的项目组来实施创新项目。这些内容成书于1985年,比克里斯坦森早了12年。

 

德鲁克著作《公司的概念》是在通用汽车考察两年后写成的。这本书开创了"管理学"这门新的学科。本书内容不含《公司的概念》等5本德鲁克著作的思想。

 

跟《公司的概念》的成就相比,国内两位知名教授应该会非常惭愧吧。在阿里巴巴任职多年的曾鸣,其新书《智能商业》中展现出来的是对阿里巴巴具体业务的不熟悉,对管理思想的贡献比如其“点线面体”的说法,跟德鲁克相比大概是抖机灵级别的。陈春花在新希望六和任CEO三年,没看到有什么商业洞察与思想发表,其新书《共生》我认为逻辑和语文都不及格,思想更不用说。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自然史》:开放连接意外错误催生创意

 

作者研究创意诞生的环境与条件,旁征博引,自己也做了相关的研究。

 

引用的创意案例主要集中在生物进化和科技发明两大类,其中的科技发明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分科,作者显然是查了许多一手资料而不是从其他书中抄故事。

 

除了案例,还引用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

 

作者举案例和研究成果的基本结论是:创意是在网络中通过交流产生的,一般是在已有创意的基础上做的小改动。

 

快结束的时候作者举了一个空调的例子,空调是独立发明的。作者最后提问:创意到底是类似空调这样独立发明的多,还是类似书中前面的大部分例子是在网络中交流改进的多?

 

最后一章是全书重点,作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坐标系,两个维度分别是:市场/非市场、个体/网络,然后统计了1400年-2000年之间诞生的重大创意在这个坐标系中所处的象限。结论是:

1:1400-1600年间,第三象限也就是“非市场/个体”的创意比较多;

2:1600-1800年间,第三象限(非市场/个体)和第四象限(非市场/网络)占优;

3:1800-2000年间,第二象限(市场/网络)和第三象限(非市场/个体)都有不少创意诞生,但是第四象限(非市场/网络)诞生的创意最多。

 

书中的重要结论:

1:创意一般是像进化一样是基于已有环境的小改进,偶尔有大的跳跃式的创意只能失败,比如19世纪巴贝奇的分析机,可以说是计算机的爷爷,理论上可行,工程上来说当时完全不现实;

2:创意的诞生需要有网络,并且创意可以产生新的连接。比如说从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社会关系网络更大了,人与人的交互更多了,人类的发明创造随之增多;

3:城市的创新指数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呈指数级增长;

4:开放促进创意的产生;

 

书中一个小错误是搞错了北宋和毕升所处的时代:#2192:活字印刷术是在公元前4世纪,由中国北宋发明家毕昇发明的。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完美解释中国经济奇迹和现存问题

作者解读了建国以来的重要经济事件和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最重要的观点是:应该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来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盲目追赶发达国家技术的赶超战略已经证明是错误的。

 

本书内容的高度广度深度都远超绝大部分财经作家、财经评论人,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文风相对偏学术,喜欢看故事看轻松内容的朋友可以绕开了。

 

完美解释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奇迹,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选择了双轨制等稳步推进的路径,选对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双轨制在改革开始的时候不被西方看好,被西方看好的苏联和东欧的休克疗法则最终失败。

 

解释中国经济发展奇迹这一部分,可以跟2016年出版的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1985年出版的雅各布斯《城市与国家财富》互参,本书弥补了后两者理论上的一些不足。文一强调工业革命成功的必经之路是纺织工业,本书则说明中国等国家稳步推进的价格双轨制也是重要的成功条件,还给出更具体的发展路径,可以不限于纺织工业,符合比较优势即可。雅各布斯强调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是城市,城市发展的基本路径是进口替代,举了不少工业革命前后的正反案例。但是最近几十年的各国实践已经证明了进口替代策略基本是错的,本书解释了为什么是进口替代策略错的,比雅各布斯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此外书中重要的观点与信息还有:

1: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业增速太慢;唯一长期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农民数量,让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

2: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工作机会不多,因此城市化程度比较低;

3:中国当前的最优金融结构,也应该是建立以中小银行为核心,同时辅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的金融体系;

4: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只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择好,短期可以创造需求,长期可以提高增长率、增加政府税收;

5:中国储蓄的独特之处在于较大的企业储蓄份额太大;

6: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问题是在我们这代才出现的问题,想从斯密或其他过去的经济学大师的著作中去寻找经济转型的答案是缘木求鱼。

 

版权页上说2012年第一版,2014年第二版,2018年第三版,不过书中的《初版序言》注明写于2008年,并且提到书名叫《中国经济专题》。貌似是2008年出的《中国经济专题》在2012年改版并改了名字,现在出到了第三版。这个信息有点乱。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突破现实的困境:趋势、禀赋与企业家的大战略》:战略书中少见的精品,麦肯锡书中少见的精品

 

三位作者是麦肯锡战略业务的领导者。本书是他们的一个费时费力的针对企业成长的研究结果。

 

作者们先是在书中指出了许多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的种种弊病。这一部分有不少幽默和讽刺。全书有不少幽默插图。

 

随后作者们给出他们的解决方案。他们分析了2393家全球企业在2004-2014这15年之间的业绩数据,认为经济利润是一个衡量企业业绩的好指标。他们根据经济利润把企业分为五个档。企业经济利润的分布符合幂律分布。

 

作者们的结论是企业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有10个,其中没有领导力、文化、人才、执行力等常见元素,营收规模、研发投资、行业趋势、并购、内部资源集中在优势项目等因素跟企业高速成长的关联比较紧密。

 

英文版是今年2月出版的。中文版算比较新了。作者在书中解释说分析数据消耗了比较长的时间,因此书中的最后数据截至2014年,书却是今年才出版。

 

书后23%的内容是附录、注释、索引。

 

看得出三位作者有实际的战略咨询的经验,又有严谨的数据分析的态度。这本书是麦肯锡背景(书名带“麦肯锡”的,或者麦肯锡的人比如大前研一写的)的书中少见的精品,也是讨论企业战略的书中少见的精品。

 

作者们的结论是不是有效,也许要过一些年才能看出来。但是他们的结论,比仅根据成功案例推导出来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书后注释中提到:公司的战略实践领导人最喜欢的战略图书清单包括:

1:《战略:一部历史》(劳伦斯·弗里德曼,2013年)

2:《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1997年)

3:《好战略,坏战略》(理查德·鲁梅尔特,2011年)

4:《孙子兵法》(孙武,公元前5世纪)

5:《合作竞争》(亚当·布兰登伯格和拜瑞·内勒巴夫,1996年)

6:The Lords of Strategy:The Secret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New Corporate World(Walter Kiechel III,2010年)。

除了这些主流图书,书单中还包括一些只与战略有些许相关性的图书,例如

7:《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受益》(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2012年)

8:《信号与噪声》(纳特·西尔弗,2012年)

9:《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内曼,2011年)

书单中的一些书籍还回顾了1776年以来战略的历史军事根源,包括:

10:《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1776年)

11:《战争论》(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832年)

12:《冲突的战略》(托马斯·谢林经典著作,1981年)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适应性市场》:金融市场在快速进化,金融危机没法简单取缔

作者是专业学者。全书是作者的专业理论的科普,内容涉及到心理学、进化论、金融等多个学科,几乎没有公式,有一些专业的图表。篇幅较长,有43万字,正文355页,注释与引用60页。信息浓度比较高。在经管类畅销书中算是比较烧脑的作品了。

 

作者在学术界提出了“适应性市场假说”来解释市场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以应对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的不足之处。

 

作者用适应性市场假说来解释2008金融危机,尝试给出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

 

适应性市场假说的核心思想我总结是这样的:人不总是理性的,进化而来的人脑,采用的是概率匹配策略来应对已经发生的变化;因此,人会根据已知的反馈快速调整下一步的策略,而不是搜集全部的已知信息理性分析。市场的表现受这种策略的影响,宏观来看市场也在不断进化。

 

前面部分花了不少篇幅说心理学与进化论,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概率匹配策略,用心理学实验来说明是这样的:屏幕随机展示A或B,实验者预测下一个字母,对了有奖,错了没奖也不罚。如果控制者调整字母出现的概率为A70%B30%,实验者很快就能发现,此时最优策略是全选A,但是人的本能是随机选择,70%的概率选A。

 

作者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推导,在多变的、不适者死亡的环境中,这种概率匹配策略是最优的。实际上在一些生物身上也能看到概率匹配策略。

 

作者从进化的角度看金融市场,发现金融市场和机构都在进化。最典型的是对冲基金,在以思维的速度进化,不断推演各种投资策略并实际应用,市场则在这种捕食者的压力下做出反应。第二个典型的例子是高频交易,本身在快速演化导致可以套取的利润不断减小,因此需要不断升级自身的软件硬件,同时市场也在做相应的演化,比如已经出现了禁止高频交易的市场。

 

作者认为,金融市场是典型的复杂且紧耦合的系统,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像石油泄漏,飞机坠毁,核能外泄和化工厂爆炸一样难以完全避免。

 

作者给出的预防金融危机的建议是:

1:更多的预防,比如在金融业成立类似“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之类的调查研究机构;

2:强制金融机构承担更多的风险,比如有人提出的极端建议:让高管承担公司相关诉讼的连带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最后一章作者畅想金融可以做的更好,可以利用金融手段来筹集更多资金来投入新药研发、气候变化等更宏大的目标。

 

本书是比较新的、比较权威的2008金融危机的相关著作。作者看过金融危机相关的书,给出过一个21本的推荐目录,出版社/译者没能把这个清单列出来。作者认为他看过的这些书都不够全面系统。

 

书中提到关于2008金融危机的一个典型的谬误是:2004年的SEC修订规则让银行的杠杆率提升数倍导致了后来的金融危机。作者指出原始数据公开可查,SEC修改规则前后银行的杠杆率没有明显变化。这个谬误甚至被收录到了经济学家的巨著《这次不一样》中当作真实的案例。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创新的资本逻辑》:量化研究金融与创新的关系,学术论文概要

作者是专业研究金融与创新的学者。本书基本是作者的学术成果综述。这些学术成果都是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论文。一部分话题作者还引用了其他学者的论文。书中介绍说,作者的一些论文影响力很高。

 

作者用13章来详细阐述他的研究成果。这13章又分为微观、中观、宏观3部分。

 

每一章讲一个金融影响创新的角度。都是量化相关指标来说话的。比如创新,作者在书中是用发明专利数量作为指标的,风险投资机构的失败宽容度,则是用机构在最终失败的项目上持续的时间来衡量。

 

每一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作者的论文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具体的算法,结果数据的表格等等,基本是学术论文的概要。

 

每一章研究一个问题,给出研究结果后,继续介绍问题的原因和相关的研究。比如介绍过风投机构对失败的容忍度的研究后,继续分析为什么不同的机构对失败有不同的容忍度,主要影响因素是哪些,如何用数据证明各因素的实际影响力。

 

作者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美国的金融机构和美国的企业,有些章节也研究了国内的企业与金融机构。

 

全书极少讲具体的案例。

 

因为是专业的学术论文的介绍,可以认为数据、研究方法、结论是非常靠谱的。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创新陷阱》:给国内医疗创业公司泼点冷水

 

两位作者据最近几年美国的医疗业创业公司的失败案例,结合中国的情况,分析国内医疗业的创业公司可能遇到的坑。

 

作者是业内专业人员,全书有案例有数据有分析有观点,读后我认为作者水平比较高,本书是国内原创经管类图书中少见的精品。

 

书中一些重要观点:

1:美国医疗市场的支付方力量比较强大,由于支付方的改革,才让医疗业众多可以节约成本的创新公司有了机会;

2:国内医疗市场的支付方比较弱小,服务方非常强大;

3:慢病管理是反人性的,病人和医保都缺乏支付意愿,并且医生没有意愿和精力来提供服务;

4:国内的数据孤岛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医生之间的合作还很难真正地展开;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穷查理宝典》:智者语录,当代《论语》

本书名气非常大,并且其中的内容是不是有人提起,因此我判断是名实相符的名著。买了纸书好几年了,最近买了电子版对着看。

 

内容比较多,实质性的内容接近语录体,全书没有特别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芒格对市场、社会、人生的观点的汇集。

 

具体内容我认为非常不错,是一位智者的人生经验与感悟。我评5星。

 

kindle电子书中的热门评论集中在前30%。实际上核心内容在30%以后。从这个数据推测大部分读者没能看到核心内容就放弃了。

 

核心内容是第四章,尤其是第11篇。前10篇是查理的演讲告,第11篇是查理关于人类心理学误区的总结。

 

纸书几乎每页都配有彩色插图和插图下的文字注释,排版复杂,电子版丢失了许多排版信息,阅读的时候有点乱。不过电子版的照片质量明显高于纸书。

 


 

5星|《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专业、完美地解释了中国近30年来和世界近200年来工业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作者在国内念本科,现在是美国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讲习教授。本书比较完美地解释了中国近30年来和世界近200年来工业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指出了当前主流经济学派在指导和解释国家整体经济建设方面的缺陷。我认为比较有道理。读后感觉豁然开朗,感觉比较震撼。

 

作者是专业学者,所有的信息与资料,尽力给出来源,有不少页面的注释的篇幅超过了正文。

 

书中主要观点:工业革命是有路径依赖的,需要先培育市场,然后激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业的爆发为主),然后激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能源、动力、运输和通信行业的爆发为主)。中国各种机缘巧合在改革开放初期走对了路径,之后以极快的速度重复了英美数百年的工业化历程。陷入中等国家陷阱的国家,最重要的问题是工业化路径没走对,而不是政治制度的问题。

 

读后感觉有几个小缺陷(不影响评为5星):整体上条理不够清晰;内容上有一些罗嗦,一些事实和观点多次重复;对全局的叙说不太够,以为到了结尾能给出全部重要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进程,实际没有,至少没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做分析;另外最遗憾的是完全不提专业圈子内对他的观点的看法。

 


 

5星|《经营战略全史》:主流商学院理论百年混战史:定位学派和能力学派打起来了,创新学派占了上风

 

本书综述一百年以来商学院教授们的主流思想,以及使用这些思想做指导的企业的实际后果。可以作为快速了解主流商学院思想的读物。

 

本书中有不少图表,在kindle上看效果不佳,还得到kindlePC版上看。

 


 

5星|《创新者的处方》:09年的著作,对医疗业的商业模式与颠覆机会的分析是我见过的资料中水平最高的

 

作者是《创新者的窘境》的作者,“颠覆式创新”之父。本书英文版写于09年,是对美国的医疗相关行业(包括医院,药厂,保险公司,医学院,医疗器械厂商,监管机构等)的商业模式与颠覆机会的分析。

 

美国的医药行业,跟国内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是我认为作者总结的医院的商业模式的问题,同样适用于中国。我感觉作者09年写在书中的相关的分析,在中文世界中,针对中国的医疗行业,也看不到超越者。

 

作者基本的思路还是颠覆式创新。作者说的颠覆式创新,指的是边缘的不被行业领先者重视的细分市场,作者认为这往往是颠覆式创新的机会,行业领先者初期不关注这些细分市场,往往能给小公司颠覆的机会。

 

除此之外,作者认为医疗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把两类不同的商业模式混在一起:问题解决模式和增值服务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是给病人作出明确的诊断,应该适用按次收费,按工作时间收费的商业模式。增值服务模式则是针对诊断明确治疗手段明确的疾病做治疗,应该适用按效果付费的模式。

 

作者认为按人头付费的医保,将有助于医院的战略方向从希望客户生病转变为希望客户更健康。

 


 

5星|《废物星球》:隐形的、高利润、高风险、全球化的废品回收业的现状。作者是出身废品回收世家的美国记者

 

本书体裁有点像纪实文学,作者以废品回收行业的美国记者的身份,结交了中国美国的许多废品回收从业者,以讲故事的形式,逐步把这个行业的全貌展示出来。

作者的上两代都是美国的废品回收从业者。作者自己则是美国一个新闻机构的驻上海记者。出书的时候(2014年)已经在上海呆了10多年了。

全书翻译相当流畅。我注意到的唯一的一处翻译问题是把“速8酒店”翻译成了“超级8旅馆”。

 


 

社科、历史、小说

 

5星|熊逸《道可道》:秒杀樊登力荐的《道德经说什么》(new)

从古今中外哲学与政治的思想体系大框架中,看后世大家如何评价《道德经》,看《道德经》思想跟其他学派、其他宗教思想的异同与演变碰撞历史。

 

作者对《道德经》是研究的态度而不是崇拜的态度。

 

对《道德经》不是81章逐个讲解,而是按作者的思路整理,涉及到许多中外古代哲学思想,提到历史上多位大家对《道德经》的讲解,提到好几个《道德经》自相矛盾的地方。最有趣的一点是1993年出土的郭店竹简中的《道德经》,是一个司马迁都没见过的古老版本。另外唐代就有史学家刘知几指出当时通行的河上公版《道德经》有问题。

 

当代学者的相关著作中,书中提到最多的是李零的《人往低处走》,作者对李零的观点有一些反驳,看起来至少逻辑自洽,有理有据。

 

书中重要或有趣的观点:

1:《道德经》的进言对象不是官僚或者百姓,而是国家统治者,也就是书中提到的“圣人”;

2:“无为”是对统治者的进言;是让他们不要违背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来做事;

3:道家是方法导向型的,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强调的只是方法。所谓“因循”,是基于对这样一个道理的尊重,即“形势比人强”;

4:黄老之学还有一个要领,叫作“君臣异道”,用法家的话说就是“君无为而臣有为”,要的是老板闲死,员工累死,做员工的绝对不能“无为”;

5:“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把复杂化、烦琐化的政治慢慢减损下来,从最繁文缛节的礼的时代先退回到义的时代,再逐渐退回到仁和德的时代,最后回到道的时代,上古合于道的政治于是就可以再现人间了;

6:许多《老子》的读者认为“道可道,非常道”意味着“道”不可说,一说便错,而同样的难题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本身是不是错的?

7:不过,也确有一脉道术只法天而不法地,只法阳而不法阴,这便是道教全真派;

8:穷人的柔弱谦下和富豪的柔弱谦下毕竟是两回事,《道德经》这些话,是说给“圣人”听的,是说给统治者听的,不是让老百姓拿来做安慰剂的;

9:《道德经》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不是要把老百姓“当成”傻子,而是要把他们“变成”傻子;

 

讲《道德经》的书极多,最近刚看了《道德经说什么》,以前看过一点《人往低处走》。我对这几本书的评价是:

《道可道》(也就是本书)5星;

《人往低处走》4星,专家学者型作品;

《道德经说什么》3星,讲师级别的讲解。

 

作者不公开他的学术背景,非常影响我对本书水平的判断。我读后的感觉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史非常熟悉,对西方古代哲学史了解也比较多,对西方的英文作品也有涉猎,对理工科知识、经济学知识了解不多。跟《人往低处走》比起来,不像是专业的学者。

 

总体评价5星,不错。


 

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彻底颠覆了世界格局:5星|《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大师经典型作品,严肃的学术著作,正文369页,注释115页。书中有详尽的数据和案例,也给出一些实际的故事让书更容易读。

 

作者考证250年来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改变世界格局的历史大势和细节,也花一章的篇幅介绍古代的棉花种植与纺织的情况。

 

过去的250多年内,棉花的种植和纺织出现了巨大的规模化产业化,是英美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极大的冲击了世界各地古老的棉花种植纺织业,相关的技术与组织形式也逐步扩散到了许多国家地区,导致世界格局的天翻地覆。许多国家借由棉花纺织业实现工业革命。

 

书中的重要信息与观点有:

1:重商资本主义其实叫战争资本主义更合适,奴隶制、对原住民的剥削、帝国扩张、武装贸易、众多企业家对人民和土地主权的主张,是它的核心。

2:英国工人工资高,资本家为降低棉纺织品价格,不断对机器设备做改进;

3:北美奴隶制棉花庄园是战争资本主义的重要环节,英国控制了当时的世界棉花贸易网络,因此不断从奴隶制棉花庄园中获益;

4:英国的先进机器设备不断向欧洲各国扩散;

5:埃及尝试模仿英国的战争资本主义,在本国推广纺织品工业,在工厂推行奴隶制工作,没能长久;

6:古巴奴隶主们更愿意降低关税倾销糖和咖啡,因此巴西没能用贸易保护主义实现工业化;

7:欧洲早期的棉纺织品工厂主要雇佣童工和女工;

8:利物浦的棉花交易中心,催生了棉花标准和棉花期货。

9:欧洲棉花制造业的大规模扩张,摧毁了古代棉花制造业,给纺纱工、织工和农村种植者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10:棉花种植者把美洲原住民赶出了他们自己的土地,雇用了其中一些人在棉花种植园工作;

11:由于这种极其廉价且无投票权的劳动力的供应,日本棉花工业继续迅速扩张;

12:但是到1963年,欧洲对棉花帝国的统治结束了;

13:目前美国和欧盟都在补贴棉花生产。

 

总体评价5星。

 

书的精装版印刷有点小问题,看书时间长了之后手上容易沾上封面上的荧光粉。

 

有两本相关的好书推荐阅读: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可以看作这本书的续集和补充,详细说近现代以来纺织业是各国完成工业革命的必由之路。《被掩盖的原罪》则重点阐述美国实行奴隶制的70年间奴隶们承受的痛苦和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5星|李硕《孔子大历史》:详尽还原孔子一生和当时的大小环境

 

全书依据现存文字和考古资料,详尽还原孔子所处的时代,当时的大小环境,在此基础上来看孔子的学术思想与成就、一生主要政治与教育活动。

 

书中一些重要观点:

1:春秋是中国的贵族共和时代,跟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社会有一些相似;

2:英国的大宪章,和孔子时代的“侯马盟约”,都是封建主之间协商的产物。

3:孔子想恢复的是周朝初年各级封建主规规矩矩的社会,现在看是逆历史潮流的;

4:孔子一生述而不著,但是整理六经是非常大的贡献,否则后人很难了解孔子之前的社会;

5:孔子提倡惯例法,反对成文法,后世在成文法的基础上纳入孔子的思想,就越搞越复杂;

6:孔子不是十全十美的圣人,他的家庭生活很失败,他那套“孝悌”家庭伦理学说也问题多多;

7:孔子死后,子贡带头振作孔门,提升孔子地位,他的方法就是神化孔子;

8:老实又有点笨的曾参整理了《论语》和《礼记》,《礼记》许多反人性的内容可能是曾参不明白孔子说话的上下文,给后世的儒家埋下了“吃人的礼教”的伏笔。

 

作者对这一段历史的解读,我感觉学术功力强过易中天和王立群两颗星。

 

书中对许多事件的不同学术观点做了自己的取舍,逻辑上比较自洽。最重要的是不仅仅根据史书把故事讲一遍,而是极力还原出当时的场景。

 

读后感觉终于基本明白《论语》的主要思想了。

 

涉及到许多诸侯国的狗血故事,人物事件纷繁,并且这段历史是媒体上相对较少提及的,基本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有许多生僻字,适合在电脑上用Kindle PC版看,可以随时查生字,随时看地图。

 

书后附了当时的大事记,我感觉还缺更详细的地图,和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的关系图。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中世纪欧洲城墙又薄又脆战争频繁导致巨炮出现:5星|《从丹药到枪炮》(完整版)

 

对比讲中国与欧洲的枪炮发展历史。跟大致算同类题材的《杀戮与文化》相比,水平更高,战争案例更多,中国案例更多,读起来更有趣,最重要的是,作者的背景更可信,逻辑更严谨,证据更多。

 

作者是海外汉学家,全书是严肃学术著作的风格,大部分的观点给出信息来源,对已有的学术观点做简单介绍,并给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与证据。

 

难得的是读起来比较轻松有趣。具体的战争案例纷繁复杂,作者旁征博引,从浩瀚的中外史料中找出许多跟枪炮火药及相关战争技术有关的细节。

 

英文原版出于2017年。还算比较新。

 

书中比较重要的思想有:

1:枪炮是中国人首先发明然后由蒙古大军传入欧洲,理由是中国可以找到早期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火器实物和资料;

2:火药同样是中国人发明然后传入欧洲,理由是中国早期的火药配方纷繁复杂,欧洲的早期配方则是相对固定的且跟中国配方接近;

3:火枪兵轮射技术,中国的出现早于欧洲,中国在弓弩时代就这么做了;

4:步兵操练,中国从战国开始一直没断过,欧洲则是在中世纪拾起了罗马人的传统;

5:战争技术的发展,跟一个国家需要面对的战争的烈度和频率密切相关

6:宋朝始终面对强敌,因此火器发展很快;明朝和清朝中期国家稳定,因此热兵器发展相对停止,同时期欧洲战争频繁,枪炮发展迅速;

7:中国宋元明时期因为城墙太坚固,热兵器只能向火枪的方向发展,同时期欧洲则大部分城市没有城墙,少部分有但是又薄又脆,因此发展出了一炮打穿城墙的巨炮;

8:明朝和清朝前期战争频繁,军队战斗力非常强,但后期持续和平100多年,军队战斗力下降严重;

9: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廷没感受到致命威胁,军事技术改革持续了10年就中断了;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让清廷感受到了致命威胁,洋务运动开始自己造船造炮,成效显著;

11:儒家思想并不排斥火器,1522年葡萄牙人第一次打广州,明朝依靠人多船多取胜,第二年葡萄牙人再来,明朝的船载火炮已经明显优于葡萄牙了;清朝时候曾左李都是博学宿儒,都不排斥火枪大炮巨舰;

12:欧洲人发明的棱堡,防守效果明显优于中国的四方城堡,不过几乎没传到中国来。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可靠史料中找出来的4+2个大明案例/故事

全书是6篇相对独立的文章,4长2短,5个法律案件,1个档案馆史料。作者依据学者整理出的史料再整理,或者直接根据史料翻译改写。情节都是几经反转,内容比较吸引人。

 

内容确实如书名所说,能通过这些故事看到明代社会运行的具体细节。

 

比专业历史资料好看,可信度显然超过大部分通俗历史读物。文章后面都附了参考资料来源或资料提供者姓名。

 

6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歙县丝绢案:隆庆三年,徽州府歙县管钱粮的小吏帅嘉谟发现徽州府税赋中有一笔“人丁丝绢”,每年要缴8780匹生绢,单独由徽州府下辖的歙县缴纳,徽州府其他5县不用管。仔细计算后他认为有问题,应该由6县分摊这笔税赋。帅嘉谟越级上访,官司几经转折,最严重的时候徽州府几乎人人不得安宁,休宁县甚至闹起了自治。最终徽州府官员商议了一个妥协方案:歙县少交一些丝绢税,少交的部分用兵备道的一个不合理税收来冲抵;

2:婺源龙脉案:万历年间,婺源人认为他们近年科举考取人数太少,是因为有农民在婺源龙脉上采石灰,因此要求政府划出保护区,禁止破坏龙脉。结果只有头脑清楚执行力极强的知县可以真的保护龙脉,执行力稍差则很快有人因为利益驱使继续到龙脉采石灰。双方一直争斗到清末;

3:歙县呈坎镇罗氏祖坟的庙产争夺案:罗氏先祖在唐末迁到本地,后人在本地聚居,并在祖坟旁建了寺庙供奉祖先,把一些宗族田产划拨给寺庙。到嘉靖年间,寺庙的主持法椿竟然想把罗氏祖坟赶走,霸占田产。又是经过多次诉讼上访,经过嘉靖皇帝的批示,最终罗氏沉冤昭雪,法椿交代了罪行;

4:大明户籍档案库始末:明朝的户口档案库叫黄册库,在南京玄武湖。朱元璋推行户籍制度后就开始兴建。朱元璋规定每10年全国清查一次户口,清查后的户口档案存放到黄册库。结果执行到后期黄册质量越来越差,还给人民带来许多额外负担,最后有一部分成了南明政府做软甲的材料,大部分被清政府当废纸卖掉,剩下的成为故宫八千麻袋档案的一部分;

5:胥吏的盛宴:一个胥吏吃拿卡要的小案子;

6: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一个诬告案,几经反转,4个涉案小人物喊冤被杀,一些高官受到牵连。

 

读后有3个小疑问,书中没交代,不知有没有当代学者做过研究:

1:歙县丝绢案,帅嘉谟认为是200年前有人做了手脚把丝绢税改到歙县头上,吴琯给出反驳认为他的计算不对,他们俩谁的计算是对的?

2:歙县人凭空多出一笔赋税,纳税人都没觉察?居然是小吏从文书中发现疑点?

3:呈坎庙产争端,寺庙田产是从唐朝延续过来的,改朝换代的时候有没有做产权的认定?

 

6篇文章以前都免费放到了网络上,跟书中内容对照,书做了一些微调,删掉了一些彩图。

 

书皮印刷质量欠佳,看之前是绿色的,看完后已经被磨出不少白点。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大江大河》:改革开放前30年的商海故事(严重剧透)

 

这套书是阿耐的两本书《大江东去》和《艰难的制造》合并而成的,讲1978年以来各类商业人物的故事。

 

《大江东去》人物比较多,有个体户、集体企业、国企厂长、官二代,作为小说特别吸引人,也有许多可以作为历史资料来看的细节描写,我评5星。《艰难的制造》说的是长三角制造业1998-2008年的历史,相对来说稍逊,我评4星。

 

总体评价5星。

 


 

5星|《南北战争三百年》:还原中国古代冷兵器战争细节

本书是作者2012年的清华历史系博士论文。主题是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期间的战争尤其是具体战术细节的研究,详细还原期间的战争过程、形势、背后的财政后勤兵员支持系统,澄清了演义小说中的不少谬误。作者说古代将领们也经常搞混这些战术细节。

 

篇幅较长。基本上是把这300年间的战争,从一些不常见的技术角度做分类汇总,掰开了揉碎了反复说。直接看这段历史的话特别混乱,而且往往是只知道发生了一些战争,具体的细节,前因后果,胜败关键因素往往不得要领,本书则在这几个方面给出令人信服的解说。

 

我认为重要的内容:

1:秦汉以来,中原地区以步兵为主,匈奴以骑兵为主,但是匈奴的骑兵没能发展出与步兵列队冲锋的战术;

2:卫青霍去病对骑兵战术不了解,直接把步兵冲击战术运用到骑兵上获得巨大成功;

3:骑兵冲击战术回流到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在中央集权后,又借此战术压制中原步兵,从而入主中原;

4:北方政权有骑兵,南方没有,但是有长江天险和密布的水网,从而让骑兵难以发挥优势;

5:南方政权还尝试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来应付战争,梁武帝超发铁钱,用通胀手段从民间敛财;

6:南方军队采用堤坝、运河帮助运输军队、后勤物资或改变战场形势;

7:战神吕布在失去战马批量购买渠道后很快失败;

8:战神杨素在隋伐陈的战争中表现很差,一直到东线攻陷建康,他的水军还没突破三峡;

 

全书有明显的学术范。引用信息尽量给出出处与来源,经常引用史书原文。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清明上河图密码》已出5本的剧透

 

 

清明上河图密码,出了5本了,每本我都评为5星。

 

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时间地点为背景,5本写了5个神探破案,涉及士农工商兵5种主要职业,和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的各阶层人员,以及一个个惊天大阴谋。。。。

 

这是我写的读书笔记的链接,1,2比较简略,3,4,5都是严重剧透,请谨慎点击。期待大结局。

 


 

5星|《长安十二时辰》:大唐首都反恐24小时(严重剧透)

 

 

有创意,基本是大片剧本,3分钟一转折,5分钟一高潮。主要故事是发生在大唐首都的反恐24小时,主人公身陷囹圄,遭遇黑白两道的追捕,多次万分危险差点送命,最终挫败了一场惊天大阴谋,挽救了危局。

 

剧本我给4星,涉及到的唐朝无数政治、经济、军事、生活、娱乐、制造业、服务业的细节我给5星。

 

全书最好看的部分是马伯庸在网上免费公开的前8章。冲突、转折、悬念、推理不断,有福尔摩斯的意思。书的下部基本是电影剧本的打斗描写,读起来感觉不够精彩,估计拍成电影电视剧也会很好看。

 

本书基本可以归入架空小说,虚构了一段历史,最终由于主人公的努力,让历史按原来的轨迹走了下去。细看作者还是安排了一些技术穿越了回去。以下4种技术理论上当时能实现但历史上没发生:

1:大案牍之术显然是当时的大数据技术,没有电脑就得找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担任电脑的工作;

2:用旗语和鼓声传递信息,没有这种技术的话,剧情就没法快速发展变化;

3:用石油制作炸弹;

4:用狗去根据气味去跟踪。

 

跟所有的侦破小说一样,最经不起细究的是幕后黑手的动机。

 

参与到剧本中的一些的历史名人,有的是重要角色,有的是跑龙套:贺知章、李泌、岑参、姚汝能、张小敬、杨玉环、唐玄宗。

 

这是我看过的马伯庸的第4本书。马伯庸跟人合著的《帝国最后的荣耀》在还原历史细节方面,跟本书一样是5星水平。

 

这本书跟《清明上河图密码》的风格接近,节奏更快。《清明上河图密码》作者号称研究北宋的那一段历史10多年。这本书中的细节也不是临时查点资料就能搞定的。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经与史》:比较深刻地总结中国历史背后的规律的一本奇书,基本观点之一是:中国历史是蛮族与吏治社会的互动与转化

腰封上说本书是一本奇书,作者是一位奇人。看完后基本认可这是一本奇书。

 

作者是专业世界史学者,作者对世界史、中国史非常熟悉,经常假定读者也熟悉。

 

全书以中国历史为纲,不断地概括当时的情况,阐述大小各种定理定律。充满了各种疑似作者自创的概念与术语,但是没给出详细的解释和推理过程,也基本没给出参考资料。不过个人感觉作者是严肃的历史学者,结论虽然经常出人意料但是可信。

 

全书大概只有讲唐代藩镇割据的时候抽出几页叙述历史事实。罗辑思维137期的基本观点貌似受了本书比较大的启发,但是概括出来的史实不如本书有趣,观点不如本书深刻。

 

看完全书后还能记起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之一:中国历史是蛮族与吏治社会的互动史。蛮族有比较强的战斗力,战胜吏治社会后往往迅速演化为战斗力低下的吏治社会,等待被下一个蛮族征服。(不是书中原话,是我的总结,不见得准确)

 


 

5星|《致命心律》:精彩的悬疑小说,涉及非常专业的医学背景知识

 

主人公菲利普是心内科专家。出急诊抢救的一位富翁的妻子后来死在了医院。富翁把菲利普告上法庭。法庭判菲利普赔偿。菲利普失去了工作,生活颓废潦倒。数年后逐渐发现了那个死亡病例的疑点,动用医学界的关系和黑客搜集证据……

 

全书内容涉及不少医学知识,尤其是QT间期延长综合征。还涉及美国制药、医疗、法律、药品审批等行业的许多细节。总体来看非常专业。看后禁不住要问书中涉及的医生、法官、药厂、药名是不是真的。不过再翻书发现作者在扉页上声明了几乎全是假的。

 

英文原版出版于2012年。不算旧。但是从书中提到的两个细节看写的是稍早一些时候的事:录音用磁带,放磁带的录音机好像是比较普及的设备;基因检测非常不便,没有商业公司做,要找实验室。

 

翻遍全书看不到英文原版的书名,比较怪异。用作者名搜亚马逊美国网站应该是《Deadly Rhythm》。但是亚马逊美国上面只有一个作者。中文版则列出了第二个作者。

 

译者是阜外医院的一帮搞心脏电生理的学者。翻译相当专业,文笔也不错,比较流畅。

 

跟最近刚看的另外一本国内的以医生为主角的小说《死亡病例》相比,本书的冲突、转折、悬疑偏少,前半部分中除了医院抢救部分外,整体偏平淡。

 


 

科技

 

5星|《世界观》:科学简史及伴随的科学哲学思辨,有趣烧脑

作者先介绍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如真理,证明,证伪,工具主义与现实主义等,然后分两部分介绍科学简史,以及伴随的科学哲学思辨。有趣,烧脑。

 

科学发现简史第一部分讲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理论演变。

 

亚里士多德的核心观念,是一整套互相嵌合的观点集,在中世纪跟宗教也嵌合到了一起。哥白尼的日心说,仅仅是去掉了托勒密地心说理论中的一个“等距点”的概念,复杂度是相当的,对天体运动的预测能力也是一致的,仅仅是一位天文制表师采用了哥白尼的学说,导致哥白尼的学说影响力大增。但是直到伽利略用望远镜发现金星的相位(就是像月亮一样的盈亏变化),地心说才遇到了一个实质性的难题,不过依旧可以修改旧理论来适应。

 

牛顿力学三定律加上万有引力,则可以去掉托勒密、哥白尼学说中各种复杂的生造出来的概念,解释、预测天体运动还更准确。

 

科学发现简史第二部分讲相对论、量子力学、进化论带来的现代科学世界观的改变。时间空间都不是绝对不变的,量子世界跟宏观世界差异极大,进化论完全不需要上帝这样的角色。

 

作者在书中表达的一个观点:科学发现的过程比大多数人脑子里的故事要复杂得多。

 

作者是在通过科学简史来讲科学哲学的概念与方法,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与历史,科学知识部分作者讲的都挺好。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5星|《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23期:地球年龄与人类进化的检测技术的简史

 

 

本期主题是人类测量地球年龄与人类进化史的技术的简史。地球年龄最终依靠同位素测量法确定为45.5亿年,人类进化史初期是根据化石推测,后来则根据DNA的变化来推算。

 

个人感觉这是看过的袁岳的文章中最精彩的一篇,有靠谱的技术发展史,故事也比较有意思。袁岳是理科生风格,严肃有余,讲故事的天赋则相对不足。当然反过来说讲故事天赋比较好的人,一般来说写出来的东西可靠性稍差。

 


 

5星|《这才是心理学》:心理学常见误解与相关伪科学辨析。反证《巨婴国》作者要么是有意的骗子,要么是心理学差生

加拿大心理学教授写的心理学科普。上网搜相关信息,这个教授应该是靠谱的。

 

本书对许多心理学常见误解与伪科学做了辨析。看完才明白心理学也是一本讲究实证的科学,佛洛伊德那一套在当代心理学界早就不招待见了,因为缺乏实证,不能预测与指导,只能事后诸葛亮。

 

《巨婴国》作者武志红自称是北大心理学本硕连读的,看完本书后我判断武志红要么是有意的骗子,明知他的那一套理论经不起同行评议这个最低的学术标准,还要在媒体上大肆宣扬,要么是心理学的差生,完全不认同心理学的实证方法,完全不认可学术发明发现的规范,执意到媒体上宣扬他自己的理论。

 


 

5星|《尽在双11》:阿里软件架构发展史

本书是阿里各技术团队对本部门的价格发展史的概括。前半部写的非常好,比较少的篇幅说明白了阿里面对的业务与技术的挑战尤其是双11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和阿里技术团队的应对经过。后面是一些相对外围的系统的介绍,偏简单。前半部分我给5星,后半部分3星。总体依旧是5星。

 


 

5星|《众病之王》:人类探索癌症诊断治疗的历史

 

 

这本书讲五千年以来人类诊断治疗癌症的历史。写的非常好。

这五千年来对癌症的认识充满了曲折和艰辛。除了科学方面的摸索,书中还讲述了美国人为了对抗癌症在社会组织方面的尝试,和一些公司对癌症的投入的决策过程。

涉及到许多医学知识,不知道没有医学背景的读者会不会感兴趣。后面一小部分讲基因相关的,尤其显枯燥。

比起同类的国产原创的《心外传奇》,个人感觉可读性稍差。虽然《心外传奇》作者也非常推崇这本书,认为《心外传奇》比不上这本书。个人感觉原因有两个:1:《心外传奇》是中国人原创,可读性方面超过翻译书是正常的;2:《心外传奇》涉及到的医学原理更容易理解。

 


 

5星|《盲眼钟表匠》:进化造就了这个世界的各种复杂的生物。30年前的书,离的有点远

 

 

本书英文版第一版是1986年出的。到现在近30年了。作者是英语世界中捍卫进化论、宣扬无神论方面的专家和名人。

神创论反驳进化论的观点之一是像眼睛这样复杂的器官一定是实现设计出来的而不是进化出来的。本书主要是针对神创论的这个观点做反驳。同时也把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各种误解、反方的各种观点梳理了一遍。

作者认为:有证据表明,许多复杂的器官都由多个物种分别进化出来。人类的眼睛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视神经分布在感光细胞前面挡住光线,视神经成组穿过视网膜的地方干脆成为盲点,章鱼的眼睛则没有这个缺陷;乌贼的眼睛则异常简单,比章鱼的眼睛功能上差了很多;除了蝙蝠外,还有一些动物独自进化出了利用回声来感知世界的本能;几种生活在光线非常差的水中的鱼甚至分别进化出了根据周围电波变动感知到外界情况的本领

趋同演化也比较好玩。许多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各自进化,最终形成了一些外表看来差不多或者在自然界的功能差不多但是实际完全不同种的物种,比如袋狼和狼外形、习性接近,但是属于有袋类,其祖先跟狗的祖先的关系很远;

书中提到:达尔文讲的是生物界的进化,追随他的人则在每一件事中看到了进化:宇宙的生成变化,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女人的裙子。书中没提到的是许多人把公司的竞争发展也看作进化。我感觉《失控》就是在讲进化。

个人感觉公司的发展和生物的进化有一点非常类似:路径不可重复。生物进化和公司发展,一路偶然随机因素太多,即使是知道每一步细节,也完全没办法重现。

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内容离我有点远,时间上是三十年前写的,作者也是写给当时的英语世界的读者看的。有不少篇幅郑重其事地反驳反对派对进化论的质疑,可是在我看来这些质疑派的观点闻所未闻,花这么多篇幅来说意义不大。这一点有点像现在看鲁迅的杂文,必须要先了解当时的大形势和反对派的论点。

另外,估计这三十年来进化论方面有不少进展,作者和译者在书中都没提到这方面的信息,我感觉也算一个缺憾。

我比较熟悉的进化论的反对派,只有拉马克的理论:用进废退,后天获得的改良可以遗传。作者的反驳很有道理:后天获得的疤痕、残疾、衰老可没遗传下去。另外,用进废退没法解释眼睛这样复杂的器官的产生原因。

翻译总体来说还算不错。不过译者是台湾人,进化论相关的词汇,有许多用的是台湾的习惯用法。最明显的一个就是进化,书中一律叫做“演化”。

 


 

 

 

全文完

 

相关链接:

 

2018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7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6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5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8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8月31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228本书(截至8月31日)

 

本号1038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截至7月31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近年读了1065本书,挑出33本5星好书_第1张图片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年读了1065本书,挑出33本5星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