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的“双十一”购物车里少了些什么?

双十一,说白了就是台历上的一张纸,普通纸!都不是红色的!这个原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成功完成了“屌丝的逆袭”,顺利跻身中国热门节日行列!由一个比较扯蛋的“光棍节”摇身一变成了更加扯蛋的“购物节”,而且看似大有超越所有传统节日之架势!然而你我都在给双十一的火爆做着贡献,下单时的喜悦和收快递时的兴奋是这个节日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每逢佳节倍思金”则就是这个节日最深刻的记忆。光棍节的称号早已名不副实,未来还将有哪些传统节日遭此“下场”无从知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历史追溯动辄一两千年长者三四千年,传统节日的产生大多是炎黄子孙道德文化的传承亦或是华夏儿女思想情感的寄托,几千年流转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后人对五千年文明的敬仰,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虽然千篇一律,但也毫不乏味,小孩子过春节依旧期待穿新衣,大人们过中秋依旧期待家人团聚,老人们遇清明无不缅怀逝去的亲人……

     双十一,在厮人印象中就是个光棍节,而且也就诞生五六年时间而已,前几年过这个节也就是单身狗互相挖苦下、朋友们互相调侃下、有对象的互相炫耀下……这节也就过了,年龄稍长些的人压根就不知道这还是个节!也就是近两三年,不得不佩服国内的商家,成功将各种节日与购物扯上关系,情人节、圣诞节、七夕节等等都成了购物节的不同说法,最初线下搞的比较火,譬如圣诞节商店24小时营业打折促销等手法用尽,而现在看来线上B2C已经完全压着线下了,这里马云功不可没!只是厮人至今也没有想明白一个不起眼的光棍节怎么就被包装成比国外“黑五”还牛逼的中国第一购物节?细琢磨起来,“光棍”这个词貌似只有在中国才被定义的稍显贬义,男的找不到对象会觉得没面子,女的找不到对象会怀疑长相,年轻人聚会谈论的八九不离十都是这个话题,因而脱单对中国适龄青年来说成了一件比较时(zhao)髦(ji)的事,“光棍节来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苍蝇怀孕了,蚊子流产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连青蛙也生孩子了”,你还好意思单着?这么看来光棍节给单身狗的压力无形之中就大了,此刻脱单就成了一个商机!各种相亲PARTY借着光棍节也是搞的风生水起,淘宝、京东等电商也是看准了这个噱头,营销砖家一炒作,双十一购物节就诞生了!此时,那些有对象的、已婚的、离婚的都加入到购物大军里面,你看现在,双十一与光棍有半毛钱关系吗?

     一个双十一短短几年火的一塌糊涂,反观我们的传统节日,人们除了关心放几天假、高速公路是否免费以外就没有然后了。想想我们小时候,过节还是那么的单纯:春节垒旺火放鞭炮、元宵节赏花灯看焰火、清明节和家人去祭祖、端午节妈妈包粽子和邻居互送、中秋节全家吃团圆饭贡月亮……这些记忆不久真的就会成为历史了,眼前的你我也许会有些伤感,不仅仅是感叹光阴荏苒、时光如梭,更是对被人们逐渐边缘、淡忘的传统节日的惋惜和无奈!也许用不了多久,所有节日都会和购物挂起钩来,区别只是折扣力度的不同!当我们老了,我们的孩子回忆起他她们童年的节日或许是这样的:春节天猫全场8折、端午节京东全场7折、中秋节亚马逊全场6折、双十一所有电商5折……

     我们这一代人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一些老的传统习俗和地域文化逐渐被视为落后和古董,说白了就是土鳖或者OUT,然而爱面子的我们通常最怕被贴上“老土”的标签,因而什么时尚追捧什么,怎么潮怎么弄,看看周围人好像都是这样,于是乎整个社会导向开始逐渐“偏袒”这种观念,加之崇洋媚外思想的作祟,一些洋节日也让国人过的不亦乐乎,内外夹击,传统节日就这样衰落了,是的,就在你我这一代人存在的时期;与此同时,教育部能想到把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出现在课堂上,却不能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授予学生,这锅你还真得背!

     为人父母,多陪孩子过传统节日、传递文化风俗,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比什么购物节有意义的多,比西方节日历史悠久的很,反正厮人不想让孩子张口一个双十一,闭口一个圣诞老人;再者,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须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让学生从小懂得中国传统节日的博大精深,终有一天世界各地都会过中国节,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让传统节日的良好氛围再次形成。

     传承是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的原动力。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满载的“双十一”购物车里少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