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堂上的好教材?

自从推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之后,课堂上最常见到的景象就是老师利用投影仪,将PPT投影到布幕或电子白板上,按照投影片内容依序讲述,而这些上课的教材有些是老师自己利用备课时间制作,有些则是由教科书出版商提供。许多出版社还会提供电子课本,也就是多媒体电子书,节省老师备课时间,方便课堂上使用。

什么是课堂上的好教材?_第1张图片
教科书出版社提供内容丰富的电子课本

随着教科书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社提供的电子化教材也就越来越丰富,多媒体电子书中包括声音、影片、动画、练习本等一应俱全。在帮助老师节省备课时间的前提下,老师在课堂上使用这些教材时,通常只要点选电子书上的链接就有多媒体教学媒材代劳,造成教学英语时老师几乎不必开口,计算机都可以发出比老师还要标准的英语发音,甚至学生的练习也不必批改,计算机不仅自动改卷,还能做出完整统计。

什么是课堂上的好教材?_第2张图片
电子练习本让老师不必批改学生作业

但是做为一名有价值的教师,应该深入思考这些PPT和电子课本之类的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多少帮助?它们能刺激与促进学生的思考吗?它们能增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协作吗?如果可以,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些效果?如果不行,有其他更好更合适的课堂教材吗?

经由教师和出版社编辑人员等专业人士所编辑出来的PPT或电子课本,通常非常忠实地呈现教科书内容,课堂表现方式则以教师讲述的方式行之,其本质上仍是由老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表现出他们的思维和学习状态呢?很显然地,老师须有一些有效率的方法来让学生把学习所得的内在思维表达出来。

课堂上学生表达学习状态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如果老师是以提问选择题的方式,可以通过采用IRS即时反馈系统,解决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的问题。如果是练习题或数学解题,则学生可以在纸张上完成,老师再以拍摄方式转录到计算机中。

视频展台是一种非常好的学生作品采集工具,当然它不只能呈现学生作品,也可以让老师快速地将临时需要的教学素材转换到计算机中投影出来。

什么是课堂上的好教材?_第3张图片
视频展台能清楚展示各项素材

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练习、解题或作品和全班同学分享讨论,传统作法就是让学生上黑板再做一次,或是老师以数字相机拍照,再转到计算机上显示出来。有了视频展台,只要将它们放到镜头下,按一个按键就可以拍摄下来,并能立刻使用电子白板功能注记解说。它的实时影像播放功能,也可以把包括实验过程记录等,清楚地让所有人看到。老师的操作演示,例如书法示范、美术画法等,也都不只能够”转播”,还能录制下来重复回看。

不同充气程度篮球的弹性实验用视频展台可清楚看到回弹高度

除了单张拍照之外,视频展台的多张图片拍摄功能能够帮助老师进行连续记录或不同作品的对比教学。例如上杭一中刘家祥老师在物理电流与电压实验的演示过程中,请一位学生一边操作电流强度,老师一边在白板上将视频展台摄像头下的电压计指针拍照下来,最后再将这些记录数值画成统计图,说明两者间的关系。

什么是课堂上的好教材?_第4张图片
视频展台连续拍摄功能可做记录或对比

有了视频展台这项工具,老师几乎随时可将手边的任何素材化成课堂教学材料,结合IRS即时反馈系统使用,更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刺激课堂深度对话。

例如在〈如何深化信息技術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文中介绍过台北市双园小学林欣玫老师所设计的「小组研讨创作」教学模式,林老师先讲解造句范例进行引导,接着让小组共同研讨并创作一个句子写在A4纸上,完成的作品就放到视频展台下拍摄进行汇整,然后请各组派出一位代表同学,主持和全班一起的针对他们作品的讨论与修改工作。改过一轮之后,全班以IRS票选出写得最好的小组造句,最后老师和全班共同整理,归纳写出一个好句子的原则和方法。

什么是课堂上的好教材?_第5张图片
拍摄多张学生作品进行比较与讨论

分析林老师这段教学中使用到的教材,包括例句和学生创作及投票数据。例句可以直接取材课本内容,以视频展台拍摄后上传至白板页面,老师透过电子白板中的注记功能进行解说。其他使用到的教材,一是透过视频展台拍摄各组造句作品,接着小组代表像老师一样地在白板上注记修改拍摄下来的句子;一是以IRS投票表达想法,然后在课堂上根据数据进行讨论。几乎所有使用到的课堂素材都来自于学生的当场产出。

像这样的教学可以称为「生成性课堂」,所有教学与学习使用的素材都来自于课堂生成,学生不再只是教材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正因为教材来自于学生,所以和他们的认知理解程度更为接近,也更能创造好的学习效果。

再来看看老师讲述时所需要的例句这项教材,可以制作精美的PPT投影片,可以在电子课本上解说,可以用视频展台拍摄课本展示,也可以直接在白板上书写,其中PPT需要在备课时花时间制作。那么这四种型式的教材,在教学效果上有没有差异?如果没有,是不是采用最省力的方式来取得的效益最高?例如视频展台当场拍摄,既不需要课前准备,课堂上也可实时取得。

说到PPT这项拥有大量支持与爱用者的教材类型,其多媒体表现方式,让老师们可以制作精美的投影片来传递知识。融合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的PPT简报,更能透过大脑认知发展理论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其代价就是教师必须花费大量备课时间来构思与制作这样的教材。

正因为PPT的使用普遍,因此〈课堂教学常见的误区〉一文中提出的五项课堂常见景象,其中第一项就是针对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当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学习的时候,如果教学课件总是有动听的音效和眩人耳目的动画,试想,学生专注力是否会被这些诱人多媒体吸引,反而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再者,一个页面上呈现过多的文字是否会造成学生无法在限定时间内看完所有内容的压力?

另一种使用PPT课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一个档案中有多张投影片,经常是超过30到40张。其实简单计算一下就知道,一堂课40到45分钟,平均下来一页投影片只能停在画面上1分钟到1分半钟,这还是在老师不停地讲述的情况下。如果课堂上有一些讨论、活动或练习,那么一页投影片可能30秒就要闪过去进到下一页,学生可能连内容都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完它,遑论教学效果了。

如果真喜欢用PPT课件教学,也许可以做个练习,就是每次做完PPT,再从头看过一遍,试着能不能将投影片总页数减少3到5页,这时可以将一整张投影片拿掉,或是在不增加太多字数的情形下,将两三张投影片合成一张。经常练习,每次减个3到5页,一直到总页数只剩10到15页为止,这样就能成为简报课件制作高手,更重要的是,上课时有更充裕的时间,针对每一页内容都是精华的投影片进行深入教学。

课堂教材的选取随人而异,它和教学法有密切关联。讲述为主的课堂喜欢用PPT课件和电子书,因为它们结构化,教起来有效率。而越接近学生中心的课堂,越要将取材焦点转向学生,由学生自己针对正在学习的概念,利用各种方式把它们表达出来,例如按下反馈器按键回答问题、写出一段文字,或是画出一张图等,这些产出式内容更能成为课堂上的好材料,因为它们忠实反映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使老师有余裕进一步挖掘与扩展学生的内在思维,深化他们的内在思考与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课堂上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