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12月14日,“孤篇绝冠”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出,要知道这幅画上世纪仅展出两次,一次在50年代,另一次在80年代末,此后在库房里待了近三十年。
本世纪仅在2013年全卷展示,本次展览消息一经发出,关于画作的报道纷至沓来,然而,关于画幅作者的介绍少之又少,就连名字也是从题跋中获悉的,这个在十八岁创作出足以与千里壮阔国土相辉映的旷世巨作的少年,二十来岁就告别人世,仅凭一副作品名垂千古,留给世人无尽想象,他是怎么完成创作的呢?
时势造英雄
我们得从他出生的时代说起,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座高峰,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爱好书画,在位期间建立了画学(翰林图画院),将当时各地的优秀画家召至京师,并且直接领导画院。
彼时,画院由一个单纯为产出画作而设的创作机构演变成了兼具教学功能的艺术学院,类似于今天的中央美术学院,王希孟在画学要学习如何画人物、山水、还要学习篆字书写《易》《尚书》《庄子》《列子》等经典。
三年后的毕业考试王希孟同学没有通过,被安排去文书库当了一名小吏,主要负责档案的抄写、登录和排架,年少气盛的他自然心有不甘,频频作画进献,希望引起徽宗注意。
或许是被希孟的执着勤奋打动,徽宗开始亲自教他画画。
他上头有人
关于这幅画作者的信息,我们是从题跋中得知的,题跋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蔡京,他和王希孟是什么关系呢?如果你以为蔡京仅仅只是为之著题跋,就图样图森破了。
《千里江山图》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逐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己”
前面提到王希孟画学毕业考试没有通过,那之前的作画又是怎么被宋徽宗看到的呢?
史料记载,王希孟十一岁入画学,而古代“志于学”的年龄通常是十五岁,他上头那个推荐人极有可能是蔡京,毕业后王希孟被发配至文书库,时逢蔡京被贬为太子少保、迁居杭州退休。
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被宋徽宗召回京师,官复宰相,封鲁国公,王希孟拿蔡京当“伯乐”,但蔡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为了献媚宋徽宗,投其所好,他频频将蔡京的画作进献给皇上,说到底,蔡京是王希孟和宋徽宗之间的纽带。
有钱、任性,随便造
即使身为徽宗的学生,他的职务仍旧是小吏,月收入也就一贯(一千钱),我们都知道《千里江山图》是画在绢上的,所使用的绢,织得紧密、平整,是北宋上等的“宫绢”,普通绢价在大观元年(1107年)每匹一千五百钱,《千里江山图》所用宫绢长四丈(门幅近两尺宽),撇开颜料和笔墨等开支,至少值八百钱。
画这样一幅高头大卷,需要有足够大的场地,仅仅用文书库的工余时间来画,要想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还须“突击”,加班加点。王希孟在绘制《千里江山图》卷的半年时间里,可以确定暂时离开了文书库,专心赶工绘画。
《千里江山图》一直深藏宫中,即便是故宫内部研究人员也很少能一睹画卷真容,因为画卷上的石青、石绿是矿物原料,颜色很厚,年代久远太过脆弱,一旦展开,画卷颜色容易剥落。
“青绿”是中国绘画的一种传统着色方法,一般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亮丽,极具装饰性,需要用青金石和孔雀石磨粉,单听名字就觉得很贵。
从画里可以看出石头顶部以汁绿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绿罩染,青金因其色如天很受中外帝王的器重,孔雀石则因其颜色像孔雀羽毛的斑点而得名,也正是宋徽宗对宋代绘画事业的投入,为王希孟创作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被上帝挑中的孩子
这长达12米的巨幅山水画是手绘的,绘画讲究手艺第一,手艺之上是眼光,眼光分两层,一是指观察之眼;另一个对画幅的判断,属于经验范畴,而年仅十八岁的王希孟论经验不可与同时期李成和范宽相提并论;观察之眼不可学不可教,同一片风景庸才和天才画是不一样的。
陈丹青曾有这样一种比喻:十八岁的感知功能是全息的,一个少年看世界,简直浑身都是摄像头。
年轻的希孟接到命题,他对眼前世界充满好奇、动心和热爱,加之以宋徽宗的指点,详确动人的细节跃然纸上。
隋唐五代,包括北宋的大家找不出一幅画,可以收纳那么多自成格局的景别,通常成年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却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赋了,就连西洋人都说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
“我们想象中国古典画家的时候都是白胡子老人,明清文人画确立了山水画中的老人符号,晚清齐白石、张大千又坐实了这类符号的单一形象,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18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他好像知道,过了几年就死了。”——陈丹青
了解了这个少年作画的故事后,不难发现,一切看似偶然的事情实则必然,画里理想的世界是一个少年的遐想,红尘世俗纷繁嘈杂,不妨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画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
最后,重温一下这繁华的史诗《千里江山图》
请横过手机欣赏☟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