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随笔,我的精神家园

(这是我近两年的读书清单,花了很多心血来整理。有些书比如鲁迅北岛海子奥曼的直到今天依然还在读。有些当时就没有耐心读完。文末有干货,关于我的阅读方法。)

大体格式如下:

序号、书目、作者/译者、出版社    心得与体悟

1《鲁迅全集(共二十卷)》鲁迅  同心出版社

我的阅读随笔,我的精神家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目前正在读第2卷,感触很多。这样说吧,要是排一份20世纪中国的文学大师,鲁迅无可争议的排在首位,就是放眼全世界范围我也会把他放在第一位。不要问为什么,翻开他的书你就能找到答案。对我们来说,鲁迅太熟了,我们从小就学鲁迅读鲁迅背鲁迅,听得腻了看得烦了,到头来难免心生抵触。其实,鲁迅是不希望青年人对他的书的,因为他的书“有些黑暗”。

我一直喜欢拿鲁迅和沈从文来比较阅读。他们都是现当代文史中极具风情的作家中的作家。鲁迅善于揭露黑暗,而且把人性中的黑点揪出来赤裸裸的暴露在阳光下。而沈从文却相反,在优美的湘西文化风俗里,挖掘人性中善良及优美的一面。在今天沈从文的名声越来越大,是与我们的时代有很大关系的。当今的社会人性中真善美的缺失,使我们越发怀念沈从文笔下简单淳朴的湘西风情。在这份书单里,没有沈从文,希望下年的书单里有他。说鲁迅。鲁迅的精神轨迹是与中国的奋斗息息相关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阵痛是彻底的刺痛刺醒了鲁迅那代人(那代人出了太多的国学大师太多的伟人太多的书生与志士)。今天我们无法复原那种阵痛所带来的伤,只能从只言片语中了解一二。而这期间,正好伴随了其家庭的变故。鲁迅学洋务学堂,有偶然的成分,其实也是必然的。那时的鲁迅认为国家的富强,是需要洋人的洋枪洋炮的,也就是说是需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的。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太多受了伤需要救治的中国人因为中医的荒谬与延误白白的丢掉了性命,这其中就包括他的父亲,他看到战争给人的肉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及时准确的救治是可以保住他们的性命的,这也是他后来赴日本学医的动因。其三,在《藤野先生》中我们都知道了,就是体格健壮的中国人因为心灵的麻木而让这个国家看不到希望。他弃医从文了。一个中国呼唤了太久的人终于出现在了合适的时候。

关于鲁迅要说的太多太多了,可能三千字都闸不住。为什么,只能说是因为他的重要性,这样的天才作家几千年才出那么一个。今天我们不妨做个大胆的预测,我们的后人会把鲁迅排在与孔子齐高的位置。孔子由他的弟子记录了言行,让之后的价值体系延续了两千年,虽然有所变异,但都是一个藤上的瓜;而鲁迅自己著书立说,针砭时弊,嬉笑怒骂,于无声处中鸣惊雷,开启了新纪元。相信就像一口井一样,我们的后人因为有鲁迅不至于没有水喝。

2《洛尔迦诗选》戴望舒、陈实  广东出版集团

戴望舒翻译的实在是好,洛尔迦西班牙公认的大诗人,对节奏韵律的把握太好了。北岛对洛尔迦的介绍与研读也很经典,简直在中文世界里复活了洛尔迦。陈实译得也很好,只是让诗人的光辉给盖住了。

3《艾米丽迪金森诗选》王宏译  南开大学

当初,为了包邮才买的这本书,一直没有读。读迪金森的诗大可不必正襟危坐,因为诗人从来都是信手拈来,不问意义。

4《洛夫诗歌精编》洛夫  长江文艺

我是因为在网上读到写梨的一首诗,才决定买来看看的。读诗其实就是读一种心情。有些诗歌喜欢,多数不喜欢,一种人生一种境界吧。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当当网

我的阅读随笔,我的精神家园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一直想说一说海子,其实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文学史欠海子一个交代。关于海子的地位,我们的文学史家也一直没有定论。想想是可悲的,这就是中国当代诗歌的处境。像海子这样的天才诗人,几百年也就出那么几个。他的天才诗作,活在众人心中。反过来想想什么定论不定论,还不是一种虚无的光辉。对一个诗人来说,诗歌存活在每一个读过海子诗作的人心上,诗歌复活了海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子又是幸运的,不是每个诗人都能享有这份荣誉,这是天才诗人的专享。关于人类、天空及大地的抒情诗作,未来一百年内无人可以超越他。诗人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6《曼德尔施塔姆诗选》黄灿然译    广西人民出版

我的阅读随笔,我的精神家园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曼德尔施塔姆对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相逢。其实,人这一辈子能有几次让你过目不忘的相逢呢?太少,太可怜。曼德尔施塔姆的诗作让我欲罢不能。这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天才诗人,诗人的遭遇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坦诚的说,读他的诗作我流泪了,写到了我的心里。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诗人,空有一身才华,却被那个荒谬的世界耍的团团转。我看到了他的伟大,也看到了他的卑微。诗人啊,你承受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你的良知就是俄罗斯的良知。他的后期诗作太好了,太美丽又太阴冷。今天我们全世界都能知道这个天才诗人,应该感谢她的妻子不离不弃。诗人死后,她用尽各种方法经历各种逃亡保存他的手稿。因为她坚信,她的丈夫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她做到了,诗人得以永生。

7《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聂鲁达》 陈黎,张芬龄译  南海出版

没怎么读,翻译的有问题。尤其是合译的这种,问题更为严重。我信任陈实的翻译,下次有机会买来看看。

8《我知道怎样去爱--阿托玛赫娃  》伊沙,老G译  外文出版社

读这样的集子,读不出多少诗意来,问题还是出在翻译上。诗人翻译诗人,虽说有天然的优势,但我感觉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诗人经过长年累月的写作实践,本身对世界已形成了一种成见。而带着这种成见去翻译另一种成见,很可能会得出第三种成见。读这个集子就是这种感觉。没读完。

9《茨维塔耶娃集》马海甸  花城出版社

茨维塔耶娃是我喜欢的俄罗斯女诗人。不得不说,这个集子简直是砸了诗人的招牌。

不得不挑剔,挑剔是诗歌的艺术标准之一。

10《北岛诗精编》北岛  长江文艺

北岛是我喜欢的中国诗人。加上北岛的这部诗集,他的书我基本全了。相比他难懂的诗歌,我喜欢他的散文随笔。干净克制的文笔带领你走过英国,法国,瑞典,挪威,美国等地,有家之人的无家之旅,如他的诗歌一样震撼你的内心。

11《三苏集》  三苏  万卷出版

还没有读。我是因为苏轼才买的,这基本是必读书目了。不解释。

12《陶渊明集》陶渊明  万卷出版

我的阅读随笔,我的精神家园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应该这样说,陶渊明开辟了中国文人的一块明亮的栖居所。既然求之不得,不如抛开纷扰回归田园。这是何等的洒脱,又是何等的境界。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向乡里小儿谄媚,自陶渊明之后,士可不死于朝堂。

13《里尔克诗选》林克编选  长江文艺

里尔克公认的20世纪世界大诗人,与他的诗篇一样,他的经历同样具有神奇魔力,吸引着后来者。这部书编选的很好,尤其冯至先生对《豹》的翻译,堪称经典,其难度不亚于再创作。只有经历越深,才会对这首诗理解越深刻。这哪是在写豹,这分明是在写人,现代人的精神痛苦与困顿皆呈现其中。

14《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李双志译  译林出版

这本书是偶然的机会看到的,没有读完,因为读不懂。

15《我是凤凰,只在烈火中歌唱-茨维塔耶娃诗选》古羽译  上海译文出版

我的阅读随笔,我的精神家园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诗歌爱好者来说,这本诗集算是不错的了。尤其是下面的注解,对理解诗歌很有帮助。当然,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从整体上来说,这算不错的译本了。

16《苏东坡传》宋碧云译  江苏人民出版

我的阅读随笔,我的精神家园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是在网络上读完苏东坡传的,读完很喜欢,简直爱不释手。决定买来收藏。买来后,才得知此本非彼本。

林语堂是厉害,这本传记是用英文写作的,是介绍给外国读者的。而我们读苏东坡传居然还得靠翻译。想想,也是够讽刺的。

17《钟摆下的歌吟-阿克梅派诗选》 杨**译  十月文艺

这翻译的垃圾透顶,这样的书居然还能在市面上流行。奇了怪了,这叫诗歌吗,拜托,别开玩笑了。

18《时代的喧嚣》刘文飞译  敦煌文艺

刘文飞翻译的很好,尤其是某些诗歌片段,堪称经典。对了解诗人有很大帮助。

诗人书信真是太好了,很扎心。尤其,诗人最后一封,不哭算你赢!

19《奥曼夫人回忆录》娜杰日达

我的阅读随笔,我的精神家园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娜杰的第一本回忆录名叫《希望对抗希望》,主要写了他的诗人丈夫1934年第一次流放,到1937年最后一次流放的生活经历。翻译的好,文笔也好。这本书在八十年代的苏联畅销百万,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当时的多数读者,是通过这部书才知道曼德尔施塔姆的。读这部书,对了解诗人有很大帮助。苦难早就了诗人,坚韧造就了女人。相信对这样一部书,任何人都会对诗人的不公正遭遇为之动容,因为心并不是石头。

原版书我读完了,配合奥曼的诗歌阅读,感触很深。刘的文笔翻译太完美了。简直在汉语里复活了奥曼这个大诗人。

后来,我大学朋友大款同学在我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他拿起来之后就再也没有放下。这厮直接带着走了。过了有半年,我索要这本书,这家伙耍赖皮直接没收了。我想再买一本,一查才知网上绝版了。

我只好买了影印版——上大学的时候,买书总是贪图便宜,多数是盗版书;工作之后,买书就买正版的,这样看着舒服——就这样凑合着又读了一遍。奥曼夫人写的很动情。哭了。

最后,我的干货来了——可能有一些朋友,是真奔这个来的,希望不会让你失望,我的阅读思路是这样的:

(一)从宏观上把握一本书。我还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些同学是这样读书:拿到一本书,然后从第一页啪啪的一目十行,这种阅读方法,看似精细,实则粗糙。如鬼子扫荡。我不建议那样去读,因为那样很容易迷失。尤其,当你读的作者是个老炮儿,而且还是是高手,那这样读书指定迷路。

掉进文本的圈套,是所有小说家的希望。

从大学翻了一百多本书后,我逐渐养成了这样的读书方法。不论拿到什么书,宏观上必须把握。我会先读目录,看看有几章,每个章节的标题是怎样说的,这一章主要交代了什么,与下一章有什么关联。仔细看看这些章节,在大脑中过过这些章节的隐性联系。

不论什么书籍,章节都不是随便设定的,有些钥匙就隐含在章节之中。先不要看具体页数,就看目录,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章节与书名之间的隐形联系。(当然,有些例外的,比如一本小说,就分了四章,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没有更加详细的标题说明。这种书目就得用其他的阅读方法。)

(二)先读后记,再读自序。只要有后记的书,一般都有作者的真情袒露,交代一些缘由和背景。最后一段就可以省略了,百分之九十的都是感谢XXX的支持等等,其实,对读者来说是废话。有自序的读自序,他人代序的就不要读了——废话居多,而且比较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概念先行或者角色植入,还是很影响阅读的。自序一般比后记篇幅上要长,交代的可能更详细一些。我比较喜欢读贾平凹小说后面的后记,我感觉他的后记单拿出来比他的那些美文(散文)好很多,甚至比他本身的小说审美价值都要高。

对那些既没有后记,也没有自序的书,扯淡是没有用的,读就是了。

(三)现在比较流行的读书,是读两遍。一遍是粗读,一目十行,了解故事梗概;再一遍就是精读,或者说是研读,一字一句的推敲着读——这样读真心累,其劳动强度不亚于你重新抄写一遍。这个阅读还是比较认可的,只是做起来会很困难。能坚持下来的估计连百分之十都不到。

在我们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都是手机或者平板屏幕阅读了。能做到精读的少之又少。其实,没有精读,你的读书乐趣会少了一大半。

王国维说,作学问有三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

其实,我们真正的阅读也是这样,是由厚——薄——厚这样三个过程的,只有这样读书才有趣。

(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身边要有个本子,要是没有本子,就随手拿个笔,看到好的句子,有感想的段落,标标画画。有读书笔记最好了,不在字多,贵在真诚。当你再重新阅读的时候,你翻看笔记或者看以前标记的那些,你就会想起以前读书的场景来。乐趣就翻了一倍。

其实,这一点我做的也远远不够。读书不在多,不在长,不在厚,而在于记录。你自己学到手的东西才是你的,你只吃别人给你嚼好的事物,终究不会进步太多。

另外,再说一下。我的这个读书单,涉及小说的,除了鲁迅,其他基本都是诗人的诗歌。有朋友问过我,读小说容易还是读诗歌容易。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我的随笔中提到过。这跟“一包袱棉花沉还是一包袱铁块沉”,道理是一样的。

答案是,都不容易阅读,或者换句话说,都是有阅读障碍的。诗歌字数少并不表明它读起来就容易,可能会恰恰相反,有些诗歌会难以理解,甚至是晦涩。比如奥曼的诗。

这几年,奥曼在中国开始大热起来。研究他的越来越多。这对中国诗歌是好事。这样是很容易看清中国现代诗歌跟一流现代诗的差距的。奥曼的诗歌成就我们今天的汉语诗人还是难以企及的。这是需要时间的积淀的。

我们国内研究奥曼的书还是有限的,这些书我都有。黄灿然翻译的《诗选》和《随笔集》;杨子翻译的诗选;智量翻译的《贝壳》;汪剑钊翻译编选的《全集》;北岛《时间的玫瑰》中关于奥曼的一章;刘文飞翻译的《时代的喧嚣》和《奥曼夫人回忆录》(第一本);陈方(刘文飞的爱人)翻译的奥曼夫人回忆录续集《第二本书》(奥曼夫人回忆录还有一本,不知什么时候能够翻译出来,我们的精英文化传播是多么的滞后!);差点忘了菲野八十年代的《跨世纪抒情》——放在今天这也是牛逼的存在,不解释,看就是了!(晴朗李寒也有翻译,网上可以看到,我大体看了看,不是很感冒,就没有买书。他的译本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我手头上的,这些都有。这些诗作比较着阅读,就慢慢地在汉语中再现了奥曼作为伟大诗人的神采。可以这样说,奥曼是我研读最深的诗人。我的一些诗歌创作受了他的影响,如果能学到奥曼诗艺的百分之一,我就阿弥托福烧高香了。

目前,感想就这些,谢谢阅读。也欢迎交流,毕竟讨论出真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阅读随笔,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