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已经结束了,接下来考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填报志愿。二三本合并之后,志愿该怎么填?专业该怎么选?
有的考生家长开始困惑,什么行业前景好又适合我家的孩子?我家的孩子分数低,是不是必须服从调剂?
…………
诸多疑问,诸多焦虑。不容置疑,今年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将面临很多新问题。
下面根据今年的新变化,提出了一些带有技巧性的指导方案,希望对我们的考生和家长有很大的帮助!
填报志愿要看清楚五大问题
批次合并后,投档录取规则有了新的变化
2017年很多省份出现了批次合并,例如山东海南一本二本合并,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份三本二本合并,批次合并后,相应的投档及录取规则有所变化,提醒考生通过省招生办官网及省内媒体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平行志愿突出了“分数优先”的原则,对同科类、同批次线上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志愿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的院校,分数相同的考生符合同一所院校投档条件且计划余额不足时,将按单科成绩(分文理科)排列顺序。如文史类为语文、文科综合、文科数学、外语;理工类为理科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对单科成绩高者进行投档,直至完成该校招生计划,单科成绩均相同的同时投档。
个人排名定位更加重要
这一点对于本科一批院校上线考生非常重要。考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排名定位成绩,做出一个大概相对准确的预计。建议考生在高考成绩公布时,留心自己在全省分科类成绩排名,做好个人排名定位。个人排名定位确定后,填报志愿时还要了解录取批次的划分、各批次内不同层次院校的区别。根据外省经验,按“一冲二稳三保”原则,适当拉开梯度,初步选定志愿院校。如A、B志愿可填报略微冲高的院校,C、D志愿可填报与自己实力相当的院校,E、F志愿为保底院校。至于专业服从或不服从调剂,考生应该权衡院校所有招生专业后再做决定。
考生选择院校余地增大
批次合并后,高分考生将成为此次高考志愿填报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很多高分段考生都会冲击名校,致使院校录取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缩小,呈现“扁平化”趋势,专业分数级差也会变化。只要志愿填报合理、发挥正常,高分考生应该都能进入好学校;与此相反,低分段考生进入好学校的几率则会大大减小。
批次合并后模式使“高分落榜”考生的风险降低,但并不是说没有风险。一方面,考生选择院校余地增大。另一方面,高水平院校录取分数会水涨船高,使考生投档录取难度加大。为了避免滑档和退档,建议考生在对所报院校满意度较高的前提下,还是要优先选择投档后退档几率低的院校。同时如果能接受院校相对冷门的专业,最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专业选择难度加大
批次合并后,使名校录取排名提高,选择专业难度加大,录取过程中,名校分数大幅提高,中等分数的学生进入名校的机会大大减少。随着院校录取排名上升,原来意义上的边缘考生将会彻底被“边缘”化,被录取的院校会更差。
使得很多院校录取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分差缩小,即院校录取分数“扁平化”趋势明显,专业安排难度加大。
录取的考生密集排列,每一分下考生人数增多,考生之间的“间隙”变小。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差距变小,也就是批次录取分数线差值中的“最高线差”与“最低线差”缩小。这样,院校每个专业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变小,每个专业之间分数差距也很小。填报专业,打算拉开专业梯度变得相对困难。
针对专业填报上容易出现的三种错误,有三种规避方法:
1.适度拉开档次。考生选报的六个专业在录取分数上要拉开档次。这样安排专业就可大大增加保险系数,高分专业首先是录取高分考生,一般专业考生也要有选择地找出报考目标,低分专业是“保底”专业,成绩没有选择专业的优势,又想被志愿学校录取,“保底”专业就成为必填专业。一所院校中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相差是很大的,不能认为你的考分只要够这个院校,报任何专业都没有问题了。如果你报的六个专业都是这个院校的高分专业,就意味着存在风险,需要做出调整。
2.做好专业排序。六个专业在顺序上不能随意填写,而要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否则可能由于专业分数级差导致未能被理想专业录取。同一所院校的六个专业之间在录取时一般要设置专业分数级差,其含义是:若考生未达到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则其总分减去专业分数级差后参与第二志愿专业排序。专业分数级差的大小由院校录取分数的“扁平化”程度决定,同时随着各院校“最高与最低线差”的不同而变化。
3.注重服从专业调剂。如果感觉所报院校办学实力及地域位置较好,建议考生“专业调剂”栏选择“服从”。不然,如果六个专业都没有录取的情况下,院校就会按照正常退档处理。
使用往年录取分数线资料难度加大
很多省份出现了批次合并,那么省招生办提供的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其可参考性受到限制,使用难度加大。2017年以前填报志愿,考生只要参考近几年与其高考成绩大致相当的院校录取分数情况,就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志愿院校,但2017年则不行,考生和家长就要更加注意分析,多方探讨。
志愿填报失败
三种主要原因
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和家长盲目追求热门地区、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们通过分析导致志愿填报失败的原因,总结了志愿填报的三大规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借鉴。
1
地域:区域扎堆,考生撞车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每年都会成为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大热门。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顾一切地往这些城市里“挤”。但无奈招生名额有限,如果你的实力不足,就有可能落榜。
1.院校的地域选择应尽量广一些、散一些,不要集中在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东西南北都填,不但能减少落榜的概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2.分数没有优势的考生,与其在大城市读实力较弱,甚至是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学校,还不如去中小城市选择实力雄厚、有特色专业的院校。一般情况下,填报边远地区的院校,能提高志愿命中率,读到含金量比较高的院校和专业。
2
院校:切勿被校名所蒙蔽
考生和家长除了喜欢名声在外的综合型大学,还非常热衷带电子、科技、理工、交通、财经、政法以及航空航天等字眼的专业型大学。许多人认为进入这些院校的学生肯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这些院校年年都会成为考生追逐的对象。但如果考生不顾后果,不留后路,让这些热门院校在自己的志愿表上扎堆,“上线落榜”就不足为奇了。
1.了解一下学校的历史和特色,理性地填报志愿,不盲目报考热门院校,做到该冲的冲该稳的稳。
2.保持志愿梯度,即在同一组平行志愿中,几个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一般是参考院校历年调档分数线,把志愿院校从高分到低分排列,相邻的院校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以形成前面的志愿能“冲”,中间的志愿能“稳”,后面的志愿能“保”的格局。
3.做到准确定位,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不盲目攀高。刚上批次线的考生,不要挤热门院校的门槛,求“稳”的做法是第一志愿选择本省院校,或是冷门院校,或是刚从二本升格为一本的院校。
3
专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不少考生不知天高地厚,他们估计着能够跨过某所高校的门槛,就力拼外语、新闻、医学、金融、电子、计算机等所谓的热门专业。然而,如果你不顾自己的实力,盲目填报这些热门专业,将会成为志愿填报的失败案例。
1.填报高考志愿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来挑选专业,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地填报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另外,除了从兴趣出发,还要考虑自己的性格、身体以及各门功课成绩和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量做到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
2.想要填报志愿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一般来说需要高出该校投档线15分以上,如果想要保险一点,那就必须具备高出该校投档线30分以上的优势。
3.正确的专业志愿填报法是“冷热搭配”,形成梯度,按照“热到冷”的原则安排专业,同时再加上“服从专业调剂”这道最后的防线。如果没有意外,一般只要上了投档线,就能圆你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