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新证据!比中微子还幽灵的引力波,到底有何探测价值?

《科学》杂志本月中旬消息:美国东部时间8月14日17时10分39秒,美国东、西海岸LIGO和意大利Virgo三个设备同时探测到一个全新的引力波脉冲,“约9亿光年外,高度疑似黑洞和中子星螺旋碰撞,并产生了时空涟漪”,即引力波。

再添新证据!比中微子还幽灵的引力波,到底有何探测价值?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Science

引力波是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提出的物理猜想,科学家们借助aLIGO(LIGO升级版)、Virgo等设备已多次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而此次发现也只是诸多证据中的一个。那又是因什么样的亮点,再一次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呢

本文分三个章节:

第一节,通过类比,用更通俗语言粗浅讲述“什么是引力波”;

第二节,简要说明“举世界之力探究引力波,对人类有何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本次引力波事件,区别何在?

专业人士及熟知引力波的同学,可以跳过前两节。

一、听说过“引力波”,但不知道是个啥?

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水面涟漪称之为水波一样,是能量向外发散的一种方式,只是引力波是由引力引起。

再添新证据!比中微子还幽灵的引力波,到底有何探测价值?_第2张图片

当然,不是说只要有引力就一定有引力波。单有引力只会出现时空弯曲,引力波则须有质量的物体在引力作用下做非匀变速运动。

比如双中子星合并,两者距离减小的过程中使得加速度逐渐增大,相互绕转频率升高。该系统下的时空弯曲无法保持稳定状态,于是产生了时空涟漪

这一过程同样可以类比水波:单有石子和水面不一定有水波,必须是从石子接触水面那一刻起,至完全没入水中这一段时间内,两者非均匀接触过程才会产生水波。反之亦然。

引力波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质量和绕转频率,因而只有像中子星、黑洞等体积小而质量大的天体,其合并过程产生的引力波才相对容易被探测到。

不过由于引力波源距离地球通常太过遥远,等到达地球时其造成的形变尺寸数量级往往不足10^-21m,而原子直径数量级一般才10^-10m(质子/电子直径约为10^-15m),因此要想探测到引力波依旧非常困难。

二、探测引力波,到底有何意义?

1、探究天体内部结构

引力波是时空的形变感应,传播不需要借助任何物质,相对于电磁波其还有更独特优势:引力波几乎不会被物质(原子)干扰和吸收,比中微子具有更强的空间穿透能力,波源位置也更容易准确判断

再添新证据!比中微子还幽灵的引力波,到底有何探测价值?_第3张图片
幽灵粒子-中微子

由于任何原子都可以发射和吸收电磁波,因而即使是剧烈宇宙事件发出的强电磁波,除去空间发散导致强度削弱外,在传播过程中还会被途径原子干扰、散射、吸收。这使得到在地面接收到的电磁信号极度微弱,极易被其他宇宙噪声湮没,而且还很难判断准确(方向)来源。

由于电磁波的穿透力相对不足,故而人们对遥远天体的研究,往往只能局限于星体表面。借助引力波,天文学家可以获得天体内部结构及活动数据,例如黑洞、超新星及恒星演化等。

2、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另外,基于宇宙起源说之一的“奇点大爆炸”理论,“婴儿宇宙”时期极高密度的物质对电磁波不透明,而引力波的强穿透力则不受此限制。如果能探测到“原初引力波”,不仅可以证实“大爆炸”理论,还有助于人们对“婴儿宇宙”的了解。

当前,科学家们对早期宇宙的研究仅限于微波背景辐射(CMB)。但CMB只能反映宇宙诞生38万年之后的情况,且波段非常有限,在宇宙空间具有各自同性,不能给人们带来足够及更早的宇宙信息。

原初引力波,可以称之为“宇宙原始化石”。

3、证实虫洞及白洞的存在

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及引力场的本质是时空弯曲,弯曲时空的曲率1/r(r为天体半径)与r成反比

那么,黑洞的实体半径r相对于塌缩前原始恒星的半径R,r的取值可以近似为0,所以黑洞曲率(引力场)则趋近于∞,以致光都无法逃逸。

如果说“大爆炸”之前的奇点是一个超级质量黑洞,其引力场无限大,那宇宙中必然还存在引力场为0的区域——虫洞,以及引力场为负值、专门负责物质外流(向外喷射)的区域——白洞

虫洞是连接黑洞与白洞的桥梁,也是科幻系列中实现时空穿越的通道。虫洞、白洞的引力场与常规物质引力场有着明显区别,对于不会被常规物质吸收的引力场,途径这些区域时会被显著稀释或抵消削弱。

如果能探测到此类异常引力波信号,那不仅能证实虫洞、白洞的存在,还可以帮助人类准确找到它们的位置。那么,借助虫洞实现时空穿越也就不在是科幻。

再添新证据!比中微子还幽灵的引力波,到底有何探测价值?_第4张图片

4、寻找暗物质和暗能量

暗物质和暗能量虽然尚未被证实,但科学家们相信它的存在。

而暗物质和暗能量除了具有引力特性外,人类似乎再也找不到更多的切入点进行探测。因而,引力波也成为目前探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唯一办法

三、此次引力波事件,又有何不同之处?

以上引力波的探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似乎还有点遥远,人类或许得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努力付出。但任何一项成功,都离不开前期的基础探索。

自2015年12月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以来,期间又探测到十多次引力波事件及至少22次“候选”引力波事件。遗憾的是,这些事件均出自“黑洞-黑洞”和“中子星-中子星”合并。

致密度类同的天体合并,引力波信号差异化不足,波源持续周期较短,我们只能知道事件是否发生,很难获得有关此类天体的更多数据。

黑洞质量一般会大于5个太阳质量,中子星一般在1~3个太阳质量。此次事件的两个天体,质量刚好满足这一数值区间,因而“黑洞-中子星”碰撞的可能性极大。

而如果确实为“黑洞-中子星”事件,那在碰撞之前,黑洞会剥洋葱一样逐层“解剖”中子星。因此,除了能为引力波猜想又添一新例证外,还有助于人们了解致密中子星的内部构成,这正是科学家们所期待的。

再添新证据!比中微子还幽灵的引力波,到底有何探测价值?_第5张图片
图片来源:LIGO (有编辑)

番后篇:

基于引力波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中国在此领域也将积极参与探测,先后制定了“太极计划”、“天琴计划”和“阿里实验计划”。

其中,“太极计划”是于2033年前后,在太空架设三枚探测卫星,三颗卫星构成间距300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

再添新证据!比中微子还幽灵的引力波,到底有何探测价值?_第6张图片

参考来源:

1、Science:Scientists may have spotted a black hole and a neutron star colliding,Aug. 16, 2019.

2、Annual Reviews:Gravitational Wave Astronomy,Volume 54, 2004

3、人民网:中科院提出引力波探测“空间太极计划”,2016年02月1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添新证据!比中微子还幽灵的引力波,到底有何探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