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营销类的书,Grace和梦茵对这本书更是赞不绝口,期间有对美国历史品牌的懵懂与毫无背景知识。但通篇看下来,收获是满满的。
本书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即定位不是围绕着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着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赢得客户心智即赢得战争。从多个维度剖析“满足需求”无法赢得顾客的原因,给出如何进入顾客心智以赢得选择的定位之道。
以下是对我有启发的内容:
1.对公司(组织)的理解:组织存在的目的,不在于组织本身,而在于组织之外的社会成果。当组织的成果因未纳入顾客选择从而变得没有意义甚至消失时,组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与动力。
大白话就是开公司是为了赚钱,如果客户的心智中根本没你的位置,再好的产品也没用。从这个维度,翻看了现在单位的公司网页,企业愿景(目标)是:成为全球新能源技术领域有影响力的建设者。多么宏达的愿景与目标呀,但是,反观现在的营业额,真的是白日梦想家。
2.公司(组织)的消失:任何在顾客心智中没有位置的品牌,终将从现实中消失,而品牌的消失则直接意味着品牌背后组织的消失。
一直都清楚订单对一家企业的重要性,总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包装好、加上宣传,总会有市场的。却从来没想到心智的重要性,你再好,客户不知道你的存在,或客户心理已经有了定性思维的产品阶梯。
3.所有组织都需要定位:大到国家、城市、公司、部门,小到个人品牌的定位。往小里说,对于个人职业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惶恐中年被辞退或被年轻人所替代。有句老话形容企业里的员工“一个萝卜一个坑”,重复着单一狭窄的工种,但新的技术可以替代人力资源时,你的位置在哪里呢?
4.企业和品牌要获得竞争力,唯有聚焦。太阳的能量为激光数十万倍,但由于分散,变成了人类皮肤也能享受的温暖阳光。
5.心智的容量很有限:一般而言,人的心智只接受与其以前的知识与经验相匹配或吻合的信息。
这也是为什么再多的信息,再多的品牌,最终出现在你现实生活特定品类的品牌是屈指可数的,就如“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惯性的依赖等原因。
用一个设备校验举列子:我司设备计量目前只和两家合作,灵活沟通。但每天依然有全国各地的设备校验机构致电说他们就是专门做这个服务的,怎么怎么的好。可实际情况是,现有的两家服务态度好,距离公司近,可以说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商务关系了,其他厂家再想打入,是很难的,只因有一个替换成本。再往大局里看,要选择替代的,首先会咨询身边企业他们用的是什么公司、珠三角设备计量前三是哪些公司等因素。
还有你苛求的人脉,可是每个人在遇到问题想问寻求答案时,他会首先问身边最经常沟通的几个朋友,而不是一般朋友。
6.进入心智:进入心智的捷径:成为第一。
世界第一高峰、第一位在月球漫步的人、你的初恋情人。只有第一,才能让人不易遗忘。还有第一个站出来为行业说话的企业,拿书中孟山都公司为化学品重新声明为例,因为他是第一家企业站出来充当领头羊的职位,消费者自然而然也会重新为自己的心智阶梯排序。
7.你的眼睛只看到你想看到的。无论是审美还是味觉,只不是是心智的认知。
如同Q老师在《念力的缺失》一课讲的,午夜时分有个身穿貂皮大衣、带着钻石戒指、开着劳斯莱斯的男人敲你的门,要和你玩一场寻宝游戏,找一块7英尺长、三英尺宽的物品。但是你想遍了所有的答案,都没猜到这个物品竟然是你的房门。你的眼睛只看到你想看到的。你的鼻子只闻到你想闻到的。你的耳朵只听到你想听到的。
8.心智靠耳朵而不是眼睛来运转。人脑接收信息的模式是:把信息转化为声音存入大脑,再转为为图像。
在这里竟然找到了奶爸对教材使用的原因,以及古典老师说的熏耳朵。奶爸说对一本教材有三部学习法:全书听遍(听透)、读透、一字一句跟读。跨领域阅读真的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9.给你自己和你的职业定位:通往名望和财富的道路很少能从自己身上找到,唯一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方法是:为你自己找匹马骑。
第一匹马是你所在的公司。你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或者不客气的说,它究竟有没发展方向。
第二匹马是你的上司。永远争取为自己找到最精明、最出色、最有能耐的人一起工作。
第三匹马是朋友。
第四匹马是好的想法。
第五匹马是你自己。
第六匹马是信心。
赢得比赛的通常是骑着最好那匹马的那位,所以,要给自己找匹马骑,并且让它拼命地跑。说实话,对工作这个维度一直是单向思考的,我能做什么,有哪些企业发展好等只是从雇员角度看。
10.语言是心智的通货:人类用词语思考,选择了正确的词语,就能影响思维过程本身。
要想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比如英语,你必须学会用英语来思考。我猜这也是鼓吹要多看英语原著、多说英语、多用英语沟通交流的原因吧。
总结:太多美国历史品牌了,但核心理念运用职场规划倒是不错的,职业定位不止向内看,更要向外看。你的职场定位是什么,目标客户是谁,怎么利用自身优势去占据目标客户的心智第一位。很像Grace在个人品牌讲的,要持续大量的刷屏,更新朋友、同事等对你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