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征战北五环,我家住在回龙观

下周就要搬家了,从北三环紧挨着单位的小区搬到北五环著名的回龙观,要开始忍受每天上下班通勤将近两小时的日子。

之前住在毗邻中国人民大学的小区,附近既没有像国贸、CBD那样的高大上写字楼林立,也没有像百度、网易、新浪那样的互联网大牛企业存在。但是她的附近,有人大附属小学、附属中学、不远处还有中关村一二三小等各大全国著名的学校。

这个位于全国学区房最疯狂的地区,小区里最不缺的就是房屋求租求购信息。曾经有一个广告,只有10个字:全款购房,只为孩子上学!

其实我是不愿离开的,毕竟在一个要求8:30打卡7:50起床都不会迟到的地方住,对我这种起床困难户简直就是福音。但是,涨到3700一间的房租,的确是让我无法再支撑下去。

这是个家属院,作为从小长在家属院的我,和以前的生活环境没有多大的区别,花园里永远都有谈天说地带着孩子玩耍的老年人,路上见到的人基本都在相互打招呼,虽然我们从来没有打过招呼,但是我仍然喜欢这一份人情味。在这里,我会感觉自己也是这个小区的一份子,我是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也许到了回龙观,面对每天的上下班流量大军,我会感慨自己是一个睡在这里的人。

一首《感觉身体被掏空》,仿佛掏空了所有回龙观居民的身体,作为著名的“睡城”,在这片仅有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近50万人口。人潮如同钟摆一样,在一次次的摆动之间度过一日一日的岁月。在一周以后,我也会加入这群钟摆大军,迎着朝阳出门,披着落日回家,等到家已经是满天繁星。

可以说,在北京,租到心仪的房子比找到心仪的工作都要难。地段、交通、价格、安全、周边环境无一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到了每年7-8月毕业季更是租房旺季,上午在租房软件中收藏的房源,晚上再打开的时候,显示就是已出租或已预订。

在去回龙观租房的那天下午,中介小哥带我们去看房,在看了5、6个房源之后,最满意最后一家的主卧,当时正好也有两个小伙子在犹豫订这一间还是隔壁的一间,秉着手快有手慢无的原则,当即就决定定下来这个主卧。

对于新的住所,抱着大大的期待,因为终于可以从8平米终年见不到太阳的北卧搬到20平米有个大阳台的南卧,这几天工作不忙的时候,就已经在默默规划,阳台的一半要放一张写字台,和屋里的舒适区分隔开以保证自己能够在家专心工作,另一半要放几盆植物,有了南面的阳台,终于可以种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之前的小屋子里只有一颗6片叶子的绿萝,花了一年的心血,非常不给面子的长出来三片叶子。

也许将来的自己,面对就是早上拥挤的地铁,体验一把脚不沾地被人潮推上去的感觉。

母亲虽然没说过一句回来吧,但是总在她心疼的话语中,听出她对我回乡工作的一种期盼。从小被教育挺进北上广,接触大城市的我,终于有朝一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结果这个时候,那个曾经天天如此教育我的人,突然转变了话锋,开始念叨,家乡也不错嘛,古都、美食、环境好,工作事少离家近。

于我,我也只能假装听不懂她的意思。

我们的祖先也是在不断地迁徙,破坏、重建的阵痛中不断蜕变。试想,如果现在我没有做这些努力,我的孩子,就会在小的时候,被我经常念叨外面世界的美好,被我灌输挺进北上广,虽然我不会刻意把梦想加载在孩子的身上,但是我相信我这种愿望肯定或多或少的存在对孩子教育的角角落落里。

如果现在我回家了,我的孩子就要继续从一个高考严峻的地方重新厮杀,走着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走过的路。这种阵痛,我可以忍受,甚至是乐于享受,总有一个人要承担迁移的痛苦,背井离乡白手起家的艰辛,那为什么不可以是我?为什么不能是我?

在这个既有激烈厮杀又能充分给人安全感的地方,每年都有汹涌的年轻人涌入,他就像一团篝火,吸引着很多人来取暖,也吸引着很多本来不明亮的小火苗,加入到这个队伍中,一起构成整个城市的灯光。

此时的我,仗剑远行,不在意居无定所,我只是害怕这座城市留下了我的青春却最终留不下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起征战北五环,我家住在回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