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对着蓝眼睛 | 因为文化误读,人类干了多少蠢事

黑眼睛对着蓝眼睛 | 因为文化误读,人类干了多少蠢事_第1张图片

价值误读倘若侵犯人的基准价值――尊严,别看表面的事情鸡毛蒜皮、微不足道,其导致的对抗常常是意想不到的不共戴天。

——祖慰


人类历史上有多少悲剧,是因为我们对文化差异的错误解读造成的?

第一个故事  麦哲伦误读: 以杀报恩

1520 年末,麦哲伦带领船队穿过南美洲的被后来人命名的“麦哲伦海峡”,在新发现的大洋中风平浪静地、太平地航行了100 多天(因此麦哲伦命名新洋为“太平洋”, 其实太平洋一点儿也不太平)。船队行进中却出现了另一种灭顶的不太平,此时粮尽水绝。1521 年的3月6 日,他们突然发现驶达了一个富饶的群岛――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群岛。当地的土人得知他们缺少食物而奄奄一息,马上给他们送来了粮食、水果、蔬菜和淡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非常感动和感激。然而,就在船员们狼吞虎咽美食时,土人们纷纷走上船来,选取他们感到新奇和喜爱的东西,不打一声招呼就大大方方地拿走。麦哲伦和船员们在惊愕之后开始几番阻拦,结果都无效。接着他们怒火中烧,斥骂土人是强盗并拿起枪炮向土人开火。最后是把“强盗们”歼灭。麦哲伦后来死于航行途中,那些完成环球航行的船员还理直气壮地把这个群岛命名为“强盗群岛”。

百年之后,文化人类学家来此研究发现,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跨文化误读所造成的杀戮。该群岛当时土人的制度文化是原始公有制。按他们的文化价值,见到来客十分饥渴,立即送上食物是天经地义的事;同理,按原始公有制文化价值,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拿来玩赏或使用,也是天经地义的行为。可是,积淀了私有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麦哲伦和船员们,他们把土人主动送来食物,读为基督教价值上的无须报答的爱心,而把不经允许拿走他们的东西的行为读成是“强盗行径”。

悲剧就在跨文化误读中酿成。

第二个故事  乾隆皇帝误读: 促商变盗

1793 年,英(国)王乔治三世,派出了一个700 人的空前使团到中国。领头的是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的代表麦克卡尔尼, 随行的有商人、科学家、艺术家、会计、工程技术人员、医生、水手和厨师等跨行业人士。目的是想与处在“康乾盛世”的有极大商机的中国做生意。上一年(1792 年),中国产品第一次大批量运到欧洲,掀起了欧洲人的狂热。当时,在法国王宫里最热门的摆设是中国瓷器;各国王后最爱穿的是中国衣料;甚至茶叶也成了欧洲上层沙龙的最珍贵最时兴的饮料。麦克卡尔尼带代表团朝见乾隆皇帝时是11 月14 日,正值乾隆83 岁的寿辰。麦克卡尔尼按照英国大臣对国王的最高礼仪,先向乾隆行鞠躬礼,然后跪下一条腿要亲乾隆的手背。坏了,立即遭到了乾隆的严厉拒绝。按照中国宫廷礼仪(价值),下臣觐见皇上不双腿下跪就已经犯了天条,更何况,皇帝的龙体(手背)怎么可以让下臣,特别是番邦的下臣吻得?还有更糟糕的,那就是麦克卡尔尼呈给乾隆的英王的亲笔信上竟然称乾隆是“亲爱的朋友”,而不是无限崇敬地三呼万岁,这还了得?就是因为这些礼仪价值上的“跨文化误读”――注意:不是因为商业利益摆不平的原因――英国人一无所获,败兴而归!

过了大约50 年,一头雾水的英国人不再派商团到中国来协议经商,而是野蛮地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商埠——国家级海盗破门而入了。

第三个故事  丈母娘误读:婚姻埋隐患

在巴黎,一位在此留学的日本女孩嫁给了一位法国小伙子。女孩的妈妈满腔热情来看法国女婿。按照日本的民俗价值,吃面条应该发出大响声,响声是对烹调者的赞赏,是对自己好胃口的证明,可是法国女婿的价值却认为吃饭有响声不文明。当女婿听到岳母大声吃面时耸肩做了个鬼脸无意让岳母看到了,岳母感到长辈的尊严受损而记在心里了。有一天,法国女婿感冒,老是喷嚏不断,鼻涕连连。根据法国民俗价值,打喷嚏不能有响声,擤鼻涕可以大声,故法国女婿打喷嚏时其拼命压抑的样子很可笑,而擤鼻涕时却肆无忌惮地通过大鼻子的共鸣腔放大而响声雷人。岳母用鄙夷的眼光看了女婿几眼被女婿发现了……就这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不断积累成了怨艾,岳母住了一星期就愤愤然走了。

我曾专题采访过港台大陆嫁给法国男人的“王昭君”们。发现,伉俪们因为跨文化误读的概率太高、太累。还发现,夫妇间在一两年的跨文化新鲜期过去之后,接着就是话语的干涸期,话说干了,难以找到有趣的话题,太无聊。因此,跨文化婚姻善终的不多。

第四个故事  合作方误读:核电站险失败

法国跨国大企业法马通公司,承建中国大亚湾核电站的工程,兼有培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项目。按理,工程技术的培训,是以科学技术规范化了的无误读交流,然而也发生了严重的对抗。据负责“文化解读”的法马通公司高级中国顾问郑鹿年向我介绍,一位法方工程师居然到了见不得中国人面孔的地步:只要有中国人坐的车他就不坐,有中国人出席的会议他就退场。中方也向法方提出,一定要换掉这位工程师。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了呢?出在与工程技术完全无关的跨文化误读之上。核电站是人类最危险的造福工程,丝毫马虎不得。法方负责培训的工程师,为了让中方培训人员对每项技术问题加深印象,在讲授时经常用他们习惯的“是非法”,即一个问题故意提供一错一对的两个答案,点名让中方技术人员回答。法国工程师无意地数次让中方一位资格老、威望高的工程师来鉴别是非两个答案,结果这位中方工程师几次以错为对,引起众人哗笑。中方老工程师恼羞成怒,认为这是法国工程师故意让他在下级面前出“洋相”,内隐起了强烈的不满。老工程师按中国文化要有涵养的标准,并不形于色。法国工程师一点儿也不知自己犯下了跨文化误读的大错――即中国人忌讳当众丢面子,尤其是在下属面前丢不起。这个内隐的中国价值,中方老工程师不会说出来,而是处处不露痕迹、不留把柄地刁难、伤害法国工程师的尊严,以泄私愤。法方工程师如堕五里雾中,出现了精神障碍,泛化为抗拒接受全部中国人。本来有着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两位不同文化的优秀工程师,竟然闹到了有我无你、有你无我的地步。

如果说麦哲伦误杀是文化隔绝时代的跨文化误读事件。那么,当下已经是地球村时代,是以数字化网络快捷而无限地交流着信息的时代,各种文化的价值通过传媒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介绍,为什么还会发生跨文化误读的麻烦呢?为什么他们不能沟通解释一下各自的价值观呢?

价值是有内隐形的,它寄生在事物、事件中,对于同质文化的群体来说,它是约定俗成不言而喻的,在交往中互相能够心有灵犀一点通。然而,对于跨文化的人来说就无法解读而且不便说出“寄生”在事物中的内隐价值了。而且还让误读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误读,于是,常常发生一误再误的连锁误读,导致人际对抗的不断升级。日本岳母与法国女婿之间的相互看不惯是价值内隐而不说出来惹的麻烦。麦哲伦误杀马里亚纳群岛的土著也是内隐价值惹下的大祸。

法马通公司的案例还进一步说明,内隐的价值是极其细致复杂的,再详细地介绍中国文化价值的书,也不可能讲到(想都不会想到)在工程技术培训时不宜用“是非法”向中国高级工程师当众发问的价值细节。因此,即使在数字化网络时代,价值误读仍然不可避免。

尊严侵犯是价值误读的致命要害

在这价值多元的时代,人类仍然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基准,那就是人的尊严。尊严是每个人的“精神雷区”,是万万不可触碰的。不论你权位多高,财富多巨,都不能肆意地损害下属“卑微者”的尊严,不然你定会遭到引爆“精神地雷”的报应。

从上面四个故事可以看出,价值的寄生性、内隐性,成了跨文化人际交往误读的触发机制;同理,由于价值的内隐,导致误读双方双盲,即误读者意识不到自己在误读,没有与对方沟通的需要,误读常常会一误到底;价值误读倘若侵犯人的基准价值――尊严,别看表面的事情鸡毛蒜皮、微不足道,其导致的对抗常常是意想不到的不共戴天。

在这个复活节遇到愚人节的时刻,我们都应提醒自己,让人文精神复活,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尊严,不愚人,亦不自愚。

毕竟人文的复活就是为了拯救自己。

以上文字节选自《黑眼睛对着蓝眼睛》,祖慰著



黑眼睛对着蓝眼睛 | 因为文化误读,人类干了多少蠢事_第2张图片

《黑眼睛对着蓝眼睛》

祖慰 / 著

高高国际 / 作家出版社

祖慰

原籍江苏,旅法作家,现居武汉,早年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巴黎《欧洲日报》记者及专栏作家、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上海世博会世博局主题部顾问,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总设计师,IAI亚太设计师联盟创意委员会副主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同济大学教授。





黑眼睛对着蓝眼睛 | 因为文化误读,人类干了多少蠢事_第3张图片

将我的爱,送给你碰巧遇到的任何孩子们。

——刘易斯·卡罗尔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眼睛对着蓝眼睛 | 因为文化误读,人类干了多少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