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读:APICloud联合创始人兼CTO邹达近日以“技术成熟度曲线”为模型,对app混合开发技术的成熟度趋势进行了深度解析,并通过鲜明的观点、清晰的论据撰写成学术文章,供以行业人士解读;本篇将分享上半章内容——参照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揭示app混合开发技术五个重要阶段!
众所周知,HTML5技术本身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如果HTML5想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开发的主流技术,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它的功能、性能和API扩展能力上必须要达到Native的水平。而在这一点上,依靠W3C规范的定义和浏览器厂商的支持是不现实的,混合开发技术是唯一的出路。令人欣喜的是混合开发技术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今天终于足够成熟,并且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根据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模型的定义,混合开发技术已经具备“稳步攀升的光明期”要求的所有条件。
“技术成熟度曲线模型”是业界公认的、用于衡量一项技术成熟度的标准模型。作为全球最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每年也是根据此模型来分析和推论各种技术的成熟度。
该模型认为一项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并且对每个阶段的边界和特征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第一个阶段-技术创新的启动期:技术概念被提出、相关产品出现、媒体有报道、有早期用户尝试、行业应用可行性还没有证明;
第二个阶段-过高期望的高峰期:技术体系成型、更多相关产品发布、媒体大肆报道、个别成功案例出现、过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行业期望;
第三个阶段-泡沫出现的低谷期:技术局限和缺点暴露、部分产品运营艰难甚至死掉、媒体兴趣下降、一些用户验证失败、行业前景不明;
第四个阶段-稳步攀升的光明期:技术特征清晰并且被用户理解、平台化、组件化和生态化的产品出现、媒体重新认识、大规模和重量级的成功案例出现、行业应用前景明确;
第五个阶段-实质生产的高峰期:技术体系完备并且标准化,产品相关的生态和产业链蓬勃发展、媒体一致好评、成为主流技术并广泛应用、行业应用稳定。
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模型”的定义,我们可以绘制一条描述混合开发技术的成熟度曲线,由此可见证今天的混合开发技术正处于第四个阶段的后期,并即将从“稳步攀升的光明期”迈入“实质生产的高峰期”。
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混合开发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2009~2012年左右,混合开发技术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此时已经有PhoneGap类似的产品在市场上发布,并且有一定量的媒体报道。
第二个阶段:2012~2015年左右,混合技术蓬勃发展并且媒体大肆报道,2014年的下半年HTML5标准定稿,同时市场上有更多混合开发技术的产品发布,例如APICloud平台就是在2014年的9月15日上线的,2015年上半年Facebook正式发布了ReactNative,此时行业对混合开发技术抱有很高的期望的。
第三个阶段:2015~2016年左右,混合开发技术进入了一个低谷期,至少在行业用户的眼中是一个低谷,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过高的期望造成在一些不适合的领域内应用。
由于不理解技术特点和原理,所以采用了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技术产品本身不够成熟,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还存在问题。
学习资源太少和缺乏优质的社区,开发者本身需要一个踩坑和成熟的过程。扩展模块太少导致功能受限,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开发者用混合技术开发一款app,最后发现大量的功能还需要自己通过Native来扩展,最典型的就是各类开放服务SDK的封装,常见的例如:支付、地图、推送、统计、客服、IM、IoT、AI等等,每一类服务又分不同的厂商,如果混合开发技术平台本身不提供相应的模块或插件,开发者就得自己封装,这里面的工作量和要踩的坑非常之多。
其实任何一门技术的成熟,一定需要经历平台化、组件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开发者参与,并且需要大量的应用来验证,使用者一定会遇到问题和挑战,如果期望过高或者使用方式不正确,负面的评价和失望的结论就难免会出现。
第四个阶段:在2016~2018年,混合开发技术逐渐成为一项被人熟知的常规技术,用户能够根据自身产品的研发需求自然的选择和合理的使用。虽然媒体关注度有所下降,但是却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和完善,表现为:技术特点逐渐被掌握、应用领域明确、功能覆盖越来越全面、性能体验显著提升、一些优质的混合开发技术产品完成了平台化、组件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过程、大规模的成功应用案例,混合开发模式已经成为一线互联网公司App开发的主流开发模式。
第五个阶段:未来,考虑到开发效率和成本,同时又要兼顾功能和体验,纯原生的开发模式会越来越少,基于HTML5的混合开发技术将成为全行业移动应用开发的主流技术。混合开发的思想会被所有的用户接受,混合开发技术的门槛会越来越低,并且逐渐形成一些标准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