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文化与精神(二)

      “棋道虽小,实与兵合,恒视国运为盛衰。”

        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汉代马融《围棋赋》曰:“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围棋作为“争战”游戏,将战争的基本原理运用在棋局中。在“攻”与“守”中充满着战争的辩证法。兵法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出奇制胜。”弈棋中的谋略正是对军事中的战略战术的移植。围棋的“争战”,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兵家之道”。

        中国古代与兵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棋论,当属《棋经十三篇》了。《棋经十三篇》为北宋黄祐中学士张拟所撰,其中《得算篇》、《虚实篇》、《合战篇》,与《孙子兵法》相仿。兵法中重视“兵贵神速”;围棋中讲究“争先”。兵法与围棋也都强调“避实击虚”、“奇胜正合”、“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

        弈棋如同兵家行军布阵,每人统领一百八十个棋子,黑白双方在纵横十九路的棋盘上布阵、交锋、决胜,时而韬光养晦,蓄势待发;时而针锋相对,剑拔弩张。棋局中不乏精彩的战斗和激烈的对杀,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满盘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定谋定而后动,就是我们常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历史上留下了诸多的战争故事,例如我以前讲过的《谢安下棋定军心》的故事等等。古代还有不少诗歌,以兵家之事喻棋。唐太宗李世民作《五言咏棋》:“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 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 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 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这首诗以“治兵”起手,却以“怡神静俗氛”做结。一枰之上,有征战韬略,有戎马生涯的感慨,但此“兵”非彼“兵”,围棋中的谈兵最终是怡养性情。

        中国人重视“贵和尚中”,棋道之中见兴亡之基,知成败之数。“和而不同”正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手谈”,这种对话乃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既是对手,又是知己。围棋能带给人精神的自由,而无功利性,正所谓“胜敌无封地之赏,获地无兼土之实”。纹枰之中,令古往今来无数人沉醉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围棋文化与精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