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羡慕的芬兰教育 (一)

令人羡慕的芬兰教育 (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完《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这本书,内心真是又羡慕,又感慨!

芬兰,北欧五国之一,圣诞老人的故乡,冬芬兰国土面积只有33.8万平方公里,人口555万,相当于北京的朝阳区,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它却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排名,芬兰排名第一;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一连六年被国际透明组织评定为全球第一。来自芬兰的Nokia曾经14年雄霸全球市场,销量第一。

这种种傲人的成就,与芬兰扎实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芬兰15岁中学生的教育水准,被OECD评鉴为全球整体表现首屈一指,数理成绩全球第二,吸引了全球各国争相前来取经。按我们的经验,要想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是老师不断加持,孩子拼命苦读、加班加点,可芬兰中学生的周授课时数最多不超过35小时(我读初中的儿子在校时间是50小时),上课时间少,却以平衡、平等、学生压力小、教育不扭曲等成就,在国际社会教育评比中表现出色,这是多令人羡慕的成绩啊!

令人羡慕的芬兰教育 (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芬兰非常重视教育,在芬兰,教育拥有很高的核心价值。因为芬兰人有很深的自知之明,缺乏自然资源、人口稀少、强邻环伺,能建构国家未来的,只有人力资源,而教育是把人力资源转换成人才的唯一窍门。所以芬兰的教育显著的特点就是平等:“我们这样的小国,不能容许社会上出现学习落差与失衡!”这是一线教师和学者们一致的口径。因为一个学习落后者,今后要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去弥补他的缺陷,不如早早地加以引导。所以芬兰教育注重公平性,师资力量均衡,城乡差距相当小,造就了“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评量成就。

在芬兰,学生接受相等的教育内容,更关注学习落后和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弹性学习空间。他们没有后进班,没有后进生,只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比如有的同学好动,坐不住,赶不上学习进度,这些我们眼里的后进生却能得到校长的充分理解,于是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实践当中去学习和摸索,所以他们的课堂就变成了披萨店、花店、洗衣店、餐厅、快餐店等,在务实中学习,讨论生活里的各项课程。对于弱势群体,他们有更人性化的关怀,比如孩子可以申请个人助教陪伴,学校还提供他一台个人专属的手提电脑。

看到这里,不知你会不会有点感慨?咱们的教育要是也能等等落后的同学,那么会不会就没有那么多自我放弃的同学了?我总是会记起儿子二三年级时的一个同学,一个女孩,三年级的时候厌学到无法继续的地步,每天只想赖在地上,没法坐到凳子上,迫不得已休学了。我见过她,与儿子一同练过武术,我觉得挺阳光挺坚强的孩子,说她要休学,既意外,又同情。无论是学习方式问题,还是学习动力问题,还是老师的放弃,要是有人更亲切地帮帮她,何至于此?

令人羡慕的芬兰教育 (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芬兰,几乎不太有城乡的差距,不管多偏远,不管一个学校有多么小(地广人稀的偏远地区,迷你学校、混龄班级是常见的,比如有的学校总共才140人、30人,甚至有的只有15人),但一个学校该有的设施都会有,室内体育馆、明亮的教室、设备完善的厨房、图书馆等等,从首府到北极北疆,从校舍到教学设备到师资教材,都出奇地一致,因为这个是宪法规定的每个公民应享有的义务教育中该有的福利和资源。

近来微信里有篇《浙江高考的小城忧思录》传得很广,我以为就戳痛了很多小城家长和学子的心。新高考制度下,孩子们考试科目多,考试压力大,无奈只有早早地将后面的知识点学下去。而小地方师资力量有限,只能远赴大城市参加培训,或者从别的地方高价请名师来上课。无论哪种方式,都意味着金钱的高额付出,还有时间和精力。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加大的是教育的分化,还有一部分人成为牺牲品。虽然那些教育既得利益者肯定是希望拉大差距的,可是教育本来的样子应该就是平等和平衡的,也是国家储备人才的最重要方式,让每个孩子绽放才是真的教育的春天,不是吗?

令人羡慕的芬兰教育 (一)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每跟身边的同事朋友或家长们聊起孩子,很多人的焦虑溢于言表。人为何会焦虑?我想无非是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求而不得无可奈何吧。那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叫嚣,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树立的标杆,那些虚荣心和对未来的恐惧不安等等,带来的通通都是压力,当然这些东西最主要有赖于内在的调节,但外在的教育环境一旦改变,我相信很多人的焦虑情绪会淡化不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令人羡慕的芬兰教育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