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越浮躁,知识越值钱

南美洲一只美丽的蝴蝶煽动了几下翅膀,两周后在美国就可以产生巨大的龙卷风。亦如当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引发中国人民的抢盐风暴。起初人们害怕核电站爆炸使食盐的生产受到影响,一开始小部分人抱着不管有没有受到污染先买了再说的心态购买食盐,然后形成了群体效应,大家开始争相购买,一时间整个中国都在为了食盐而沸腾,但殊不知我国食盐大多是内地盐矿生产,根本无缺盐之虞。

知识其实也一样,我们的父辈也就是没有互联网的那代人。他们仅靠着书本积累知识便达到相当的高度,现如今互联网发展日异月新,人们的知识储备量远远超过了父辈们,这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还可能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但知识越多,人们似乎也变得越“饥渴”,越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拓宽自己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已悄然爆发一场追寻知识的风暴,如今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培训视频,各种分享知识的文章,各种公开课,各种脱口秀,各种让人涨知识的APP。现在如果再说信息社会便会引来鄙夷的目光,会有人来告诉你说现在早已是知识社会了,在知识社会里,知识便是王道,懂得越多越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越能赚更多的钱,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说到底,人们积累知识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和社会地位,知识不知不觉变得如此功利了,在古代,君子们认为知识是为了修身养性而存在,真正的知识分子视金钱如粪土。而如今知识分子们都在比拼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带来多少利益,能吸引多少关注,能带来多少流量。所谓知识社会,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样,既然是社会就有统治阶级,就会有既得利益者,知识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那些真正能赚到钱的、贩卖知识的“知识分子”,而普通大众真正能从这些二道贩手里买到什么能让自己提高的知识吗,我认为很难。

从小到大,我们上了十几年的学,光是接触到的课本都可以说“汗牛充栋”了,还不用说那些课外书、辅导书,我们读了那么多书,被逼着灌输了那么多知识,然而扔掉课本后,我们还能想起哪些知识呢?语文书上学到的课文还有几篇有印象?离开校园后高中数学题还有几道会做?这些可都是结结实实的硬知识啊,我们都会很快忘掉,更不用说从那些二道贩手里买来的所谓知识了。

甚至“知识社会”这个词也不过是别有用心的炒作,利用人们对于未来的恐惧编造出来的所谓社会。人们对于未来的恐惧来源于对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人们总想着自己的竞争力不够,未来会有更年轻更优秀的人取代自己。其实人们的恐惧很正常,但正中知识贩子的下怀,他们大肆宣扬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加剧人们的忧患意识,让人们人心惶惶,不得不购买他们的产品。

竞争力不够是要得提升,知识储备量少当然得获取,但是得到知识真的有什么快捷方式吗? 通过订阅一些人的文章就可以掌握知识吗?这种途径我觉得很难奏效,别人写的东西是他经过大脑加工后产出的,就像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产生大便一样,再嚼这些经过加工的知识,很难有自己的味道,更别说吸收什么养分了。

其实很可以理解,如今社会节奏很快,很难抽出时间提升自己,城市的白领从早上九点忙到晚上六点,回到家吃晚饭洗完澡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看书学习更是奢侈,只好订阅一些快餐式的东西,以期提高自己,然而我们从小到大的读书生涯使我们很容易理解一件事:知识是无法速成的。举个例子,如果你一学期都不学习,然后考前突击,也许能考及格,但是要说掌握所学知识,恐怕也是痴人说梦了。我们曾经啃过那么多厚厚的专业书籍,那些知识才是最终转化为我们竞争力的真正武器,然而我们还记得当初啃这些书时的痛苦了吗,如此下功夫才能掌握的东西,通过写几篇文章分享给别人,让别人也同样掌握这些知识,恐怕神仙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吧。

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相信那些文章、视频、讲座能使我们提高呢,与其看这样的文章,还不如多看一些方法论、教会你如何学习、分享学习经验的文章,这样也不会把时间和金钱白白浪费掉。

人心越浮躁,只是就越值钱,与其浪费时间、金钱在快餐式的知识上面,还不如乖乖拿起厚厚的专业书籍,慢慢啃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心越浮躁,知识越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