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家有孩童的父母,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孩子与小朋友之间发生纠纷的问题。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学校,不管是大的冲突还是小的矛盾,家长都需要引导孩子处理好问题。
其实,孩子之间有些小冲突并不一定是坏事,这是孩子融入集体的一种方式,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矛盾处理当中,孩子能够得到锻炼,可以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与别人相处。
每个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引导孩子的方法也不同,有的鼓励孩子勇敢和小伙伴“较量”,有的则劝孩子以和为贵,能让则让。
不管怎么样,只要最后能和平解决争端,让孩子明白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很好的处理方式。
而有一种思维模式,让家长看起来很大度,但其实对孩子的伤害却最大,如果一直这样,最后可能让你的孩子变得是非不分。
周日我带小茗同学去玩儿沙子,小茗从沙堆的一角运送沙子到另一角堆沙堡。那是一个公共的大沙坑,有很多小朋友大家都互不认识。
我正在旁边刷着手机,忽然听见了小茗和一个小朋友的争吵声。原来小茗转身运沙子去的时候,他堆的沙堡被那个小朋友踩了几脚,他急得跑过来大声和那个小朋友理论。
我一直觉得孩子之间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最好。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刚开始是不会过问的,就在旁边看着他们的争论。
小茗上去和那个小朋友说,这个沙堡是他堆的,他还要的。没想到那个小朋友在听了他这句话后又挑衅似的上去故意踢了几脚。
这下惹毛了我家的混小子,他虽平时还算讲道理,可也不是个善茬儿,顺手就拿了根小木棍指着那个孩子的脸。
我一看动用工具了,就赶快冲上去一把抢下了小茗手中的木棍,并告诉他先和小朋友讲道理,即便讲不通道理要打架,也不可以用“武器”。
我又和那个小朋友说:“你踩的这个沙堡是他的,你刚开始不知道,踩了就算了,现在你知道了,就不要再踩了好吗?”
最后,在旁边大人的劝说下这个孩子终于不再踩了,小朋友们才又开始愉快地玩耍。
但是事后几个坐在沙堆旁的家长的聊天,却让我听了直摇头。
他们一致认为这件事情我家孩子有道理,但却觉得我不该和对方那个小孩讲道理,应该劝自己孩子离开。
一位爸爸说:“就是一个沙堆,让你孩子让给他不就行了,公共的东西又带不走,堆了半天最后还是留在这里,为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争执太可笑。”
另一位家长也附和:“是呀,公共场所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玩儿嘛,踩坏了让你孩子再堆就是了。”
乍一听,确实是这个道理,孩子之间的矛盾似乎真有些断不明,因为争来争去无非是一个气球、一颗棒棒糖,但是这种思维却真的是要不得。
虽然只是一个不值钱的沙堡,在我们大人眼里不值一提,但是对孩子的意义却不一样,这是他辛苦半天的劳动成果,只有他才有权利决定让或不让。
这就好比两个人为一套房子打官司,身为首富的马云嘲笑这俩人傻,竟然为了小小一套房子大动干戈。
但是这俩人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并不能由马云说了算,房子对马巴巴来说不算什么,但对这两个人来说却很重要。
家长切忌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所拥有东西的价值。
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的劳动成果,也尊重他的物品归属权。
记得有一次带小茗和同事们一起出去旅游,途中小茗的望远镜让我帮拿一下,一位同事的孩子想用,就跟我要,我告诉他:“这望远镜是哥哥的,你想用需要征得哥哥的同意哦。”
另一位同事听了大吃一惊:“你家孩子这么霸道?他不同意你还不能借给别人?”
我笑着摇摇头:“当然不是,他很通情达理,不信你看这个小弟弟跟他说了能不能借到?虽然我知道他不会介意给别的小朋友用一下,但是这东西是他的我就不能不经他同意随便借给别人。”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东西不值钱,有亲戚或朋友的孩子看上了,不经孩子的同意就直接送了,这样往往会伤害孩子的心灵,让他觉得没被尊重。
再说回小朋友发生争执的事情,如果自己的孩子有道理,也并不是非要得理不饶人、一定要让他拿回该要的东西,但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可以告诉孩子,你是对的,但是如果你把东西让给他,就是你的大度和慷慨,这是一种很优秀的品质,说不定会因此交到更多的朋友呢。
教育孩子可以在物质上吃一些亏,但道理一定要说清楚,让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种传统的“和稀泥”式的处理方式,不仅会伤害孩子的感情,还会让孩子是非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