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十二)

心理学之“十岁期”

对于自己着意强调“十岁期”的原因,村上春树解释道,“十岁是人类性意识开始萌动的年龄,具体说来女孩将迎来初潮,而男孩将迎来第一次射精,因此十岁意味着人生中某些新事物的开始,也意味着我们将与无邪的童真世界告别。”

很多人都将研究焦点放在孩子的青春期及性意识萌动方面,而村上春树则将视角对准的更早的“十岁期”,也许这就是他作为作家的直觉吧。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1Q84》中很多发生于十岁期的时间,都与个体的独立倾向有关。青豆、深绘里和小翼都是在十岁时决定脱离宗教组织(“证人会”及“先驱”),青豆与天吾也是在这一时期厌倦了继续扮演父母传教、催款的工具,并通过宣言或具体行动进行反抗。

那么,他们为何会在十岁时表现出如此强烈的独立倾向呢?

很多人都将“性”是为孩子向成人过渡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然而,很多心理学研究显示,十岁期是人类确立自我意识的重要阶段,也是成人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阶段。

对此,德国心理学家,夏洛特·布勒将其称为“自我经历”,具体指个体通过与另一自我的对话或着意营造的极度孤独感来实现。

之后我们将讲到的荣格的例子也是研究“自我经历”的典型案例。

另外,由日本创立并发展的“风景构图分析法”也形象再现了人类确立自我意识的过程。

“风景构图分析法”的灵感来源于沙盘盆景疗法,是由精神科医生中井久夫创立的绘图式心理测试。

具体过程为先由治疗师或实验人在画纸上画出边框,然后让治疗对象或实验对象在上面依次画出“山川”“河流”“稻田”等构图元素,并最终形成一幅风景画。

幼儿的图画仅是将若干元素简单罗列在一起,根本构不成风景,而大一些孩子的图画则表现出了一些构图能力。

差异最明显的是十多岁孩子的图画,贯穿于画纸的河流及高空俯瞰式构图都极为出色,有的孩子甚至能画出如地图般的风景。

临床心理师山中康裕对此结果十分感兴趣,并将画中的河流称为“站立的河流”,同时心理学家,高石恭子也认为这种俯瞰式构图与类似死亡经历及自我经历密切相关。

总之,孩子在十岁之后便逐渐会用透视法来进行构图。

幼儿在绘画时,执着于逐个绘出河流、山川等元素,而不会从整体角度构图,因此其作品呈现出零散无序的状态。与之相比,十多岁的孩子则能摆脱单个元素的限制而以远观的方式构图,并有意识地通过画中的各个元素来表达自己,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具备了透视构图的能力。

其中,高空俯瞰所营造出的强烈飞跃感及否定感让人印象尤为深刻,这种构图方式也标志着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另外,荣格也在《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中介绍了自己在十二岁时形成自我意识的经历。

有一次,荣格在学校被同年级学生推倒在地,自此之后他一听到“上学”就会头晕,于是便不再去学校了。

荣格的症状类似于某种神经官能症。当他痊愈后再次走向学校时,便与另一个“自己”不期而遇了。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十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图选自高石恭子“关于风景构图分析法的构图类型研究”(山中康裕编著:《风景构图分析法及其发展》,岩崎学术出版社,1996)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瞬,我一下就有了拨云见日、醍醐灌顶的感觉。终于明白了我就是我!之前,我一直陷入在重重迷雾中,并未真正形成‘自我’。然而就在那一瞬,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中略)之前,我总是听命于他人,而现在我将完全听命于自己。”

荣格准确捕捉到自己摆脱精神危机后发现自我及确立自我意识的瞬间,他拒绝了之前那种被动听命于父母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忠于自己的意志,这也促进了个体的独立。

《1Q84》强调十岁期这一年龄以及该年龄段与个体独立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呼应这一特殊年龄段的心理学特征。

从某种意义而言,十岁才是人生真正的起点。

书中,青豆曾这样对自己说,“我的人生从十岁时才真正开始,之前的生活不过是一场噩梦。”(BOOK1,485页)

无论青豆还是天吾,都是在十岁时摆脱了父母的控制,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从积极的角度而言,十岁期是人类确立自我与自我意识的重要阶段。

不过,从之前的风景构图分析法可以看出,十岁期孩子所绘出的贯穿整个画面的河流及高空俯瞰的效果,具有极其强烈的空间破坏感,这也暗示出十岁期孩子动荡多变的性格特点。

所以,十岁期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时期,很多人都会陷入荣格那样的精神危机。

河合隼雄曾写过一篇题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随笔。其中提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道难关,就出现在九岁到十岁。”

他还指出,“很多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就已表现出与成人完全相同的精神症状。”

确立“自我意识”即指孩子们将要告别之前那种单纯无邪的生活,而开始将自我作为主体意识的对象,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主体与自我的分裂、矛盾、纠结,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自卑感与罪恶感。

这些都是典型的神经疾病症状。随着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确立自我意识,他们也可能患有与成人相同的神经疾病。

同时,个体表现出的独立倾向,意味着它将逐渐脱离之前的“温室”(主要指家庭),独自去外面经历风雨。

《1Q84》中那些对人物造成身心伤害的事件恰恰就发生在这一特殊时期,例如庇护所老妇人的战争经历,以及遭受性侵的中野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