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边塞之长城烽火(3)

——高台县境内长城及烽火台等遗址考察记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这首唐代李益的诗《统汉烽下》,写出了边塞战乱的凄惨景象。按计划,下一站我们要考察的是八坝段长城。很奇怪,八坝段长城及九坝段长城都是建立在合黎山南部的平原之上的,很让人纳闷。查资料才明白,原来明代杨博任甘肃巡抚时上疏朝廷,一反常规不再利用山险设障的优势条件,而是追求边墙的坚固耐用,建议将此处边墙“移改北山坡下”,平地筑墙,以此达到一劳永逸的长久之计。八坝段长城向西在水涯墩入口处两线并行。此段长城因处于居民区,几百年来,附近居民取长城“发土”改善农田土质,以致部分长城彻底消失,现在遗存也只剩1.5公里左右,很是可惜。此处附近还有水涯墩烽火台一处,位于八坝村二社西北侧约800米处。墩台西南两侧墙体尚有遗迹,墩台西北角已坍塌很严重了。


八坝段长城


我们向西继续探查,很快在九坝公路的北侧2公里处发现了两座烽火台。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从九坝的一条沟渠边的小路绕了进去。也许冥冥之中自由安排——因为我们在茂密的玉米地里又发现了一座烽火台!这座烽火台名叫四牙墩烽火台。四牙墩烽火台平面呈方形,剖面呈梯形。顶宽4~5米,底宽6~7米,高6米。黄土夯筑,长期雨淋将墩台冲刷成了四块。也许四牙墩烽火台的称呼就是这样得来的吧。


四牙墩烽火台


我们越过农田向东北方向走了大约2公里之后,就到了路边看到的白沙墩烽火台。白沙墩烽火台平面呈方形,剖面呈梯形。顶宽4~6米,底宽8~10米,高10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15~0.18米,四面及顶部用土坯包砌,包砌层厚1~3.5米,顶部加高2米,土坯规格40×30×10厘米。白沙墩附近地势开阔,很可能这里也是以前的兵营所在地。白沙墩附近遗留的长城遗址有1000多米长,但不细心观察,已经看不到了。


白沙墩烽火台


今天的最后一个考察目标是八棱墩烽火台。八棱墩烽火台位于黑泉乡十坝村四社东北。平面呈八角形,剖面呈梯形。台体有8个壁面,每面顶宽2米,底宽3米,高5米。基础石块垒筑,平面大致呈圆形,直径9~11米,高1~2米。烽火台西壁正中有登顶脚窝,黄土夯筑,夹有栣木,夯层厚0.1~0.2米。这座烽火台的造型是非常怪的,以往的都是方形,这一座却是八棱的,很像一座塔的样子,也可能它历史上就是一座塔。


寻梦边塞之长城烽火(3)_第1张图片
八棱墩烽火台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梦边塞之长城烽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