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大脑:年龄大了,还学吗?

《唤醒大脑:神经可塑性如何帮助大脑自我疗愈》

>> 书名:唤醒大脑:神经可塑性如何帮助大脑自我疗愈

作者:[美] 诺曼·道伊奇(Norman Doidge)

译者:闾佳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ISBN:9787111544432


诺曼·道伊奇(Norman Doidge)加拿大神经学家,认知神经学家,作家。

诺曼·道伊奇的贡献是科普神经可塑。2007年出版《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中文《重塑大脑,重塑人生》2015年出版),销量超过100万,翻译成为26种语言,超过100个国家出版。2015年出版《 The Brain's Way of Healing》(中文《唤醒大脑》2016年出版)。


>> 论发现手,举在眼前,能挡住最高的山峰;日常生活琐碎例行的事务,也能让我们看不到充斥世界的耀眼光芒和奥妙奇迹。——18世纪犹太哈西德教派谚语

>> 论痊愈人生苦短,艺术永恒;机会稍纵即逝,经验误导入歧途,决策艰难。医生的职责不仅是做他必须做的事,也是要让患者、陪伴者和外界环境都各尽其力。——希波克拉底,医学之父,公元前460—公元前375


前言

>> 大脑的复杂性令它具备一种独特的自我修复、全面改善其功能的方式。

>> 本书是从作家的第一本书《重塑大脑,重塑人生》(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结束的地方开始的。即发现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大脑为响应活动和精神体验,促成自身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特点。

>> 脑是随着运作而变化的。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证明,随着学习的进行,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增加,200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还指出,学习能够“开启”改变神经结构的基因。

>> 书中介绍的治疗方法常常以身体和感官作为向大脑传递能量及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这些渠道也是大脑用来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方式,所以能最自然地调动大脑,侵入性最小。 他们改变了大脑,自己恢复了大脑的部分受损能力,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以前从不知道自己具备的潜力。

>> 真正的奇迹是: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大脑一路上获得了复杂的神经可塑性能力,并且获得了一种意识,这种意识能够指引其独特的生长性恢复进程。

  有关疼痛的一课:删除开关

>> 大脑可以切断痛苦,因为急性疼痛的实际功能不是折磨我们,而是提醒我们有危险。诚然,“疼痛”(pain)这个词的词源是古希腊语里的“poine”,意思是“处罚”(penalty),接着又变成了拉丁语里的“poena”,意为“惩罚”,但从生物学上看,疼痛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疼痛系统是一套奖惩信号系统,是受伤者身体无情的警卫员。

>> 在急性疼痛时,他明智地使用了足够的吗啡,阻断了神经,使之免于遭受长久刺激,日后也就没有得上慢性疼痛综合征。

>> 大脑具有瞬间切断疼痛的能力,有违我们关于疼痛来自身体的“常识性”经验。

>> 疼痛对身体受伤程度提交了一份准确的损害报告,大脑的作用只是接受报告而已。

>> 但1965年,这一观点遭到推翻。神经学家罗纳德·梅尔扎克(Ronald Melzack,加拿大人,研究幻肢和疼痛)和帕特里克·沃尔(Patrick Wall,英国人,研究疼痛和神经可塑性)发表了一篇疼痛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章:《疼痛机制:新理论》(Pain Mechanisms: A New Theory)。沃尔和梅尔扎克认为,痛觉系统遍布大脑和脊髓,大脑远不止是被动的接受者,它还控制着我们对疼痛的感受。

>> 当疼痛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从受损组织传递出去时,它们必须要经过从脊髓开始的几道“闸门”,才能到达大脑。只有大脑判定重要性后发下许可证,疼痛信息才能上传进入大脑。

  有关疼痛的另一课:慢性疼痛就是神经可塑性发狂

>> 神经可塑性的一条核心规律是,同时启动放电的神经元是连接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反复的精神体验使大脑处理该体验的神经元产生结构性变化,令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更为强健。

  神经可塑性的竞争

>> 要是当他处于疼痛当中,试着克服退却、躺下、休息、停止思考、精心呵护自己的自然倾向,那会怎么样呢?莫斯柯维茨认为,大脑需要反向刺激。他要强迫相关的脑区去处理疼痛之外的事情,弱化自己的慢性疼痛回路。

>> 莫斯柯维茨知道,当特定的大脑区域处理急性疼痛时,这一区域大约只有5%的神经元是专供处理疼痛的。就慢性疼痛而言,恒定的启动放电和连线会让该区域专供疼痛处理的神经元提高到15%~25%。这样,就有10%~20%的神经元,被盗用去处理慢性疼痛了。这就是他打算偷回来的部分。

>> 每当疼痛袭来,他就立刻开始可视化想象。但想什么内容呢?他想象的就是自己绘制的脑图,他提醒自己,大脑真的可以改变,好让自己保持动力。

  首字母缩写“MIRROR”

>> 根据神经可塑性的原则,莫斯柯维茨开始设计首字母缩写,提醒患者在尝试削弱慢性疼痛期间怎样组织思想(在疼痛之下,思想会略微模糊和混乱)。“MIRROR”(意为镜子)就是其中之一,每个字母分别代表motivation(动力)、intention(意图)、relentlessness(坚持不懈)、reliability(可靠性)、opportunity(机会)和restoration(恢复)。

>> 采用莫斯柯维茨的方法,患者必须变得主动,必须阅读了解疼痛如何发展,必须主动地进行可视化想象(或做一些类似的事情),对自己的治疗负起责任来。

>> 意图是一个微妙的概念。最直接的意图不是要摆脱疼痛,而是专注于思考,以改变大脑。

>> 坚持不懈是最简单的概念。闯入意识的疼痛是退后的信号。做到坚持不懈的挑战在于,疼痛才刚刚冒头的时候,患者或许以为能忍得了,或者转移注意力,希望它过去,或者说,吃一颗药丸、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更容易

>> 可靠性是提醒我们:大脑不是敌人,如果大脑有着明确和不懈的指导,患者能靠它恢复和维持正常的运作。

>> 机会是指把每一次疼痛发作对变成修复故障报警系统的机会。

>> 恢复的意思是,目标不是像麻醉剂或药物那样掩盖疼痛、弱化疼痛,而是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

  可视化想象怎样减少大脑疼痛

>> 任何被定义为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最终都会以这样那样的途径进入我们的主身体意象。(《重塑大脑,重塑人生》的第7章讨论了身体意象会以何种形式扩展到涵盖人为图像。)

  是安慰剂吗

>> 安慰剂治疗使关键脑区产生的内源性阿片增加了(即大脑产生用来消除疼痛的鸦片类物质),关闭了疼痛。他指出,安慰剂效应强化了大脑疼痛系统中阿片产生区域的接线。

>> 换句话说,思想能释放大脑正常产生的天然镇痛剂的内部供给。和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不同,天然镇痛剂不上瘾。


第2章 一个从帕金森综合征症状中“走”出来的人

>> 锻炼为什么有助于抵御退行性疾病,推迟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问题会在身体一侧的上肢或下肢出现,在大多数病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扩散到身体两侧。服药的人则发现,大约5年之后,药效会逐渐消退。

>> 身体残疾还不是唯一的隐患。帕金森综合征还会带来认知障碍。 认知问题有可能进一步演化成痴呆: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患上痴呆症的风险比普通情况高6倍。最后,患者还有很大可能早亡。

>> 左旋多巴仍然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常见药物,在一段时间内能带来明显的改善。它对克服僵硬和动作缓慢最为有效,但对震颤和平稳问题的效果则较差。

>> 为什么我们把帕金森综合征叫作特发性(idiopathic)疾病的原因,意思是我们不知道它的最终成因。我们知道它的症状是什么,也知道哪些主要脑区受到了损害,也就是知道了病理。但我们对发病机制,即致病的基本过程,还认识有限。

主流的多巴胺药物均有副作用。30%~50%的人会因为用药(接受治疗2~5年)而出现另一种运动障碍(dyskinesia),以难看的样子扭动。 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问题,包括因为多巴胺含量太高而产生的精神幻觉。

  运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佩珀自费出版了一本小书,《帕金森综合征确诊后的生活》(There Is Life After Being Diagnosed with Parkinson' s Disease)

  患病和确诊

>> “帕金森综合征的特点”,因为它们的特征非常明显。四大症状分别是僵硬、动作迟缓、震颤、姿势不稳定及相关的平衡问题。它们一起带来了著名的拖拽步态。得了帕金森综合征的人分为两类:一种人有着明显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另一种人有着非典型的帕金森失调。

  与毒蛇飞鸟同行

>> 为生活奔跑/快走”(Run/Walk for Life),还贴了一些聚会的时间。 他的血压也高得危险,胆固醇高,还有美尼尔氏耳疾,听力受损;平衡有问题,容易眩晕和耳鸣;肩膀和膝盖有骨性关节炎;心跳不规律。但他还是照样快走。

  有意识的控制

>> 佩珀形容说,对步行的这种有意识控制,是他解决另一种运动症状所需要的“最后一块拼图”。 掌握行走后,他开始运用意识控制来对付震颤。

  有意识控制技术背后的科学道理

>> 基底神经节帮助我们把日常生活的复杂动作编译成自动化的程序,接着选择并发起这些复杂的行动。 所有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核心问题,”萨克斯写道,是被动……而治疗他们的核心方法则是(恰当地)主动。这种被动的本质在于特殊的自我刺激和启动困难,而不是无法响应刺激。

  帕金森的双面性格

>> 艾奥瓦大学神经学系研究员额尔古纳(Ergun Uc)在2014年主持进行了一项重要的随机研究。研究发现,每周步行3次,每次45分钟,连续6个月,能让患者的帕金森运动症状、情绪得到改善,并减少疲劳。

  推迟痴呆症

>> 结果表明,如果受访男性从事以下4~5种行为,认知(精神)风险和老年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概率就会下降60%:

1.锻炼(定义为剧烈锻炼,或每天至少步行3公里,骑行48公里)。锻炼是减低整体认知衰退和痴呆概率最有力的因素。

2.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每天至少吃3~4份水果和蔬菜)。

3.保持正常体重(如身体质量指数BMI在18~25之间)。

4.低酒精摄入量(酒精往往是神经毒素)。

5.不吸烟(也是为了避免毒素的缘故)。所有这5个因素有助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整体细胞健康。

>> 至于那些没有痴呆症的人,有一点非常清楚: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护大脑功能。 梅奥医院神经部门的J.埃里克·阿斯考格(J. Eric Ahlskog)及其团队审查了截至当时的所有1603项以痴呆症为侧重点的锻炼及认知受损研究。阿斯考格进行了所谓的“元分析”(meta-analysis),检验了所有高质量的研究,选出了其中最优秀者(包括随机和对照试验)。29项入选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明,锻炼(以有氧锻炼为主)有助于改善无痴呆症成年人的认知功能,提高记忆、注意力、处理速度,以及制订、执行计划的能力。

>> 科克·埃克森(Kirk Erickson)主持的研究小组最近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进行了一年有氧运动的人(无痴呆症),与久坐不动的成年人相比,海马体明显扩大了。另一项研究显示,步行的人在开始锻炼计划9年以后,海马体都是增大的。


第3章 神经可塑性痊愈的阶段

  习得性废用的普遍存在

>> 自从写完《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之后,有三件事在我看来变得很明显。

>> 第一点是,习得性废用不仅适用于中风。

>> 第二个适用于许多不同大脑问题的是“嘈杂的大脑”,即启动放电节奏出了麻烦。

>> 第三个实现神经可塑性痊愈的重要因素是神经元与其他细胞相比的独特性。

第8章 声音的桥梁

>> 苏格拉底:所以啊,格劳孔,音乐训练是种很重要的工具,因为节奏与和谐会深入到人的心灵内部,很快生根。——柏拉图,《理想国》

  一个诵读困难的男孩逆转不幸

>> 托马迪斯第一定律年轻的托马迪斯已经表现出了极佳的学术天分,以及毫不妥协的职业道德;在接下来的这一时期,他又开始展现出真正的天赋。战争结束后,他完成了医学学位,为空军担任顾问,用听力计观察出了重要的现象:在4000赫兹这一听力范围,飞机制造工厂的工人会失聪。他首次揭示了噪声这一职业健康危害。

>> 托马迪斯开始怀疑公认的理论(即喉咙是唱歌的基本器官)有错误:他将要证明,唱歌的基本器官是耳朵。

>> 自己的第二定律:“如果人让受损的耳朵正确地听到丧失或损坏的频率,就能立刻在不知不觉中恢复发声。”简单地说,如果能“修补”听力,就能治愈声音。

>> 第三条定律名叫保留律:让耳朵接触恰当的频率来训练它,能给聆听(以及大脑)和声音带来永久性的效果。托马迪斯知道,这是大脑训练的一种形式:“我们所知的耳朵的感知功能,只是大脑皮层的外部属性。”

>> 良好的倾听能让人充满精力,暗示较高的频率能激发大脑,于是,他总结道:“耳朵是大脑的电池。”

>> 或许口音和人所听到频率存在函数关系。经过测试,他很快发现,法国人能听到两个声音范围:100~300赫兹,1000~2000赫兹。说英国英语的人,听到的是较高的范围,从2000~12 000赫兹。这让法国人在英国很难学好英语。但北美英语涉及的频率是800~3000赫兹,这个范围更接近法国人的耳朵,所以法国人在北美更容易学英语。

>> 他最重要的发现或许是,耳朵不是一个被动的器官,而是相当于能聚焦于特定声音、过滤其他声音的变焦透镜。他将之称为听觉变焦。

>> 听觉变焦存在神经可塑性的构成要素。用音乐音量的改变和出发通道之间的来回切换,为聆听注入了新鲜感,而新鲜感是调动大脑可塑性的有力方式。

>> 为了巩固新形成的神经通路,保罗每天还不借助电子耳大声朗读,右手握拳,假装那是麦克风,对着它读。这个简单的技术让声音从右拳反弹回右耳,加强右侧倾听回路,以及高频率的主导地位。

附录A 治疗脑外伤和大脑问题的一般性方法

>> 《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中还介绍了另外一些针对中风、疼痛、学习障碍、智力减退及其他大脑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神经可塑性新疗法、训练技术。如果读者正在为自己或挚爱的亲人寻找神经可塑性方法,可同时参考这两本书,因为它们结合起来,对神经可塑性的应用做了更全面的描述。更多信息可到我的网站查阅:normandoidge.com。

附录B 针对创伤性脑损伤的矩阵模式重建

>> 矩阵模式重建是加拿大一位极具创意的医生乔治·罗斯(George Roth)开发设计的治疗形式。

注释和参考文献

>> 针对平衡进行锻炼:David Blatt医生,现年54岁,来自俄勒冈州的科瓦利斯。他40多岁时被确诊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但只表现出了极少量的症状,仍然是个职业级的滑雪高手。他认为,疾病发作如此缓慢,原因是他的锻炼计划专门挑战平衡系统。他认为他的锻炼计划发挥了作用,触发神经生长因子。他锻炼单腿站立、弯腰,站在“博苏球”(健身房里用来锻炼平衡感的一种不稳定的充气软球)上保持平衡、杂耍。

>> 结果的价值越大,人们付出行动实现该结果的速度越快:R. Shadmerh and S. Mussa-Ivaldi, Biological Learning and Control:How the Brain Builds Representation, Predicts Events, and Makes Decisions(Cambridge,MA:MIT Press,2012),pp.291-93.

你可能感兴趣的:(唤醒大脑:年龄大了,还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