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价比成就了奥马冰箱代工霸主的地位,“中国冰箱业的富士康”,也成为了奥马的显赫标签。有了强大的代工规模,这时的奥马也有了足够的底气来打造自主品牌。
面对海尔、西门子、三星等一线冰箱品牌的竞争,“代工王”奥马在夹缝中把自有品牌做得风生水起。
易观数据统计,2014年6月中国冰箱线上零售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54亿元,相较于2013年同比增长86.03%。在各品牌的市场占比中,奥马凭借BCD-118以及BC-92这两款备受年轻人喜欢的产品,摘得全网销量桂冠。而每45秒卖出一台冰箱的“奥马速度”也已经成为线上冰箱的一个销售记录。
与国内众多出口企业转内销不同,后者大多因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无奈之举。奥马恰恰相反。“奥马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奥马集团副总裁姚友军认为,奥马的产品定位和企业定位,为奥马赢得了“土豆效应”。
奥马的主要业务为欧洲出口,当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市场疲软,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下降,这就导致很多欧洲大品牌必须减产或砍掉高端产品,更多地扩充中低端产品。而这些中低端产品在欧洲是没有的,只能找代工生产。
因此,正是这些欧洲企业的战略调整,给了奥马机会。金融危机后,2009年,成为了奥马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年,当时奥马年出口增量超过了100万台。也正是这一年,奥马冰箱在出口总量上第一次超过了海尔,成为中国冰箱出口冠军,并一直延续至今,连续五年摘得桂冠。
实际上,奥马转内销早在2007年便开始了。在此之前,奥马的两大业务为国内OEM/ODM和国外OEM/ODM,2007年,这两大业务做到了200万台。年销200万台是什么概念?这个规模已跻身当时中国冰箱第一军团的年销量了。并且,几乎每两年就要建一个冰箱厂。当时的奥马,已经拥有了3个冰箱厂。
所以,奥马转内销是为“水到渠成”之举。“第一,我们需要业务模式的拓展来保持增长;第二,200万台的规模,在当时的冰箱企业中已经相当强大,有了可以做品牌的实力。”姚友军说,到现在,奥马的整个战略规模也是这三个模块,出口、代工和自主品牌,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未来,亦坚持不变。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代工王内销做品牌,奥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
定位性价比
奥马品牌的定位就是性价比。这跳脱了中国企业一般做品牌的逻辑,比如高大上的包装、品牌内涵与价值宣导,诸如此类。而性价比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卖得便宜,质量又好。在一个平均利润率仅为2%的行业,奥马在“纸片一样薄”的利润面前还要做“性价比”,这唱的是哪一出?
恰恰相反,奥马的成功也是源于这种清晰的定位。奥马电器(002668,股吧)成立于2002年,对当时充分竞争的冰箱业来说,实属小辈。但奥马的创业团队大多来自科龙高层,在冰箱行业具有二三十年的专业经验。他们十分清楚中国冰箱企业的症结所在。
他们认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企业管理不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行业利润微薄。但市场一直都有,尤其是出口依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而奥马的优势是什么?自身的专业优势以及创业团队的经验优势。准确来说,就是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工艺、生产管理。加之,那时中国冰箱市场被科龙、容声等几大品牌垄断,“一无渠道,二无知名度”的奥马,不能从一开始就创立自主品牌,代工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一开始,奥马是先跟美的、康佳、海尔、TCL等大企业做OEM。当时,凭借技术优势,奥马很快从国内众多冰箱代工企业中脱颖而出。2003年,欧洲企业也将目光锁定在性价比高的中国,冰箱代工需求旺盛,这给了奥马机会。凭借“科龙质量、奥马价格”,奥马将一块块让人眼馋的肥肉收入囊中,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高性价比成就了奥马冰箱代工霸主的地位,“中国冰箱业的富士康”,也成为了奥马的显赫标签。有了强大的代工规模,这时的奥马也有了足够的底气来打造自主品牌。对奥马来说,它最大的优势就是高性价比,在冰箱制造领域,外界已经认同奥马在制造端投入产出效率高,质量可以做得很好,成本低,配置高,价值便宜。
因此,奥马对自主品牌的定位也选择了“高性价比”。这种差异化的定位使其避开了彼时激烈的一线市场竞争,对其后来开辟农村市场、连锁超市等渠道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包围城市
做成品牌是第一步,奥马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这里的农村,不是走县城,而是乡镇。为什么选择乡镇?“城市我们进不去,乡镇农民对冰箱也有需求,他们如果看中的是性价比,那么,这就是奥马的市场”,姚友军说,我们当初是这样想的。因为2007年整个农村的经济形势是可以的,农民的收入在提升,所以那个时候,把冰箱放在农村卖,奥马这种高性价比的品牌是非常受欢迎的。
姚说的“受欢迎”不止是受农民欢迎,更重要的是,是要受农村经销商的欢迎。质量优秀,成本控制得好,自然利润空间相对而言较大,这是受到经销商欢迎的第一点。第二,农村的经销商是做乡里乡亲生意的,做不知名的小品牌固然也可以赚到两三百,但一旦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很没面子”。而奥马,可以保证质量。
设想很完美,但“万事开头难”。当时的奥马“养在深闺人未识”,即便是农村的经销商,也并非一开始就能接受。因此,“2007年,我们整个团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开一个经销商,就请他到奥马的工厂来考察,路费全包”,姚说。果然不出所料。看过奥马的流水线,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奥马的经销商。原因很简单,奥马的流水线上有伊莱克斯、惠普、海尔、美的、海信等等大品牌。制造规模庞大,,这就给所有经销商吃了“定心丸”。直至今天,在奥马现有的5000多名经销商中,少不了三四级市场的支持。。
从2007年开始,奥马把农村渠道铺开了,很快从0做到了60多万台。当时在冰箱业界,一个单个品牌能在全国销量超过50万台的,大约也就仅有10个品牌。
“我们2007年做的最成功的是怀化地区,奥马在怀化的冰箱销量远远超过海尔,奥马在怀化是第一品牌,并且,由于经销商的善于营销,奥马的知名度也很快起来了”,姚说,从2007年到2009年,奥马在农村成为了燎原之势,每年的销量增幅都保持在50%-100%。
做出品牌是第二步,奥马选择进入城市。进入城市还是离不开奥马的核心优势:性价比。所以,国美、苏宁这样的大卖场一开始也不是奥马的选择。奥马进的是家乐福、乐购、大润发这种大型的超市,因为进入这些卖场,恰恰是能发挥奥马性价比优势的地方。奥马发现,进入这些大卖场买电器的消费群体,通常都是打工一族,更看重性价比,而他们对大卖场本身有一种信任感,所以,即便当时的奥马名不经传,但性价比高也让他们乐意掏荷包。
发现这个特点后,奥马就把这些大型连锁超市一个个做进去,直到现在,奥马在这些大超市的冰箱销量排名中,也一直是位列第一。“我们就是靠这个,在一级城市稳妥生存。”姚友军说道。
大超市卖场铺开后,国美、苏宁也注意到了奥马。“在国美、苏宁的很多卖场特别是城乡结合卖场,奥马这样性价比高的产品是很有生命力的。因为国美跟苏宁的扩展使得其城市渠道下沉,性价比必然是它们卖场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姚友军认为,这点与奥马的定位不谋而合。所以,在进驻国美、苏宁时,奥马对它们旗下的卖场也是有甄别性的进入,在其打工群体密集的卖场就是奥马的首选,比如东莞、佛山、珠海这些珠三角区域,企业多,打工一族多。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进入城市的综合性连锁超市,奥马根据企业发展不断在进行战略调整,但始终没有离开一个核心:性价比。
电商瞄准年轻人
2011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奥马敏锐地觉察到了电商的机遇,把战略转移到了电商产品。所幸的是,当时行业的大品牌并不重视电商渠道,这使得奥马在线上销售独占鳌头,迅速占据第一把交椅。
“可以说,我们在京东上是一枝独秀,别的牌子冰箱通常都是几千的好评,但奥马是几万左右”,姚友军说,“一般来讲,像京东,如果你有3万的评论,乘以10,就是你的销量。也就是,这个型号在京东每季有30多万的销量,就单个品牌、单个型号来说,这真是很了不起的。”
发展线上,并不意味着放弃线下,线上线下需统一价格,否则,价格差异会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甚至会导致整个价格体系崩溃。为此,在产品及行销方面,奥马都对线上做了策略性区别。
“从2013年开始我们就在做区别。未来,在国美、苏宁这样的大连锁,我们会走中高端产品,比如4门3门或智能控制的冰箱,这个价格会适当的高;而线上的产品,基本上会跟中超(连锁超市)的产品差不多,也就是说,线上线下会做同一个产品,但在行销上区分开来。比如说,有10个型号,有3个型号是便宜的,我们就在线上作主推;另7个价高的,就在线下的连锁渠道作主推。线上线下其实都卖一样的产品,一样的价格,只是主推不同,这是行销的区别。”姚友军说,“当然,很多大企业也都这样做,但奥马因为线下的包袱比较少,我们可以大张旗鼓做线上。”
大张旗鼓做线上,奥马也开始在学小米的玩法。“小米的做法就是给屌丝人群一个好东西,而且还以一种很好的,让他们很舒服的方式在玩。”姚认为,奥马“性价比”的定位与小米的消费群特点也是吻合的。小米打败的是一帮山寨机,而奥马也要把杂牌打掉,“中国年销量5000万台冰箱里,有30%是杂牌,就是1500万台,奥马如果能拿下这个的一半,就能排到全中国单品牌第三,所以说,这个小众不小,规模庞大。”
向小米学营销,奥马开始推出年轻人的冰箱,价格亲民。在广告上玩创意,颜色上更多花样,同时在推广模式上增加了更多网络元素,来与年轻群体拉近距离,互动,增加其黏度。更在行业首创了“预售”模式,虽然没有小米成功,但“这个预售一出来,也有接近1000个消费者下单。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鼓励。”
摸索中前行
2012年4月16日,奥马在深交所上市,成为近年来中国冰箱行业唯一一家上市企业。今天来看,奥马无疑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在于清晰的品牌定位,准确的渠道路线,还有与时俱进的战略转移。而在这当中,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要素:匹配。
早在“农村包围城市”时期,奥马找的广告代言人是蒋雯丽。当年,一部《金婚》赚足了全中国大叔大妈的眼泪,五十年相濡以沫的亲情故事让蒋雯丽的主妇形象大放异彩,她的亲和力把奥马带进了广阔的农村天地。2010年,奥马进军城市,将代言人换成了赵薇,时尚、年轻的“小燕子”与奥马对城市的发展战略也是相匹配的。直至现今,针对年轻群体的广告投放,也是与电商渠道的战略转移相匹配。
“你可以看到,我们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寻找,我的机会在哪里,然后寻找到机会以后,我的经销策略,得匹配我的结构。”姚友军说。
然而,“寻找”的摸索前进总是有风险的。这也是代工企业转内销的风险。奥马也无法避免。“代工企业做品牌,你是先投入再收钱,能不能收到钱?收过来的钱够不够你的投入?这个就是最大的风险。”姚也坦承,品牌知名度是代工企业的短板,做自主品牌,是必须要先花钱去铺营销网点、售后网点,去做广告,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否匹配,是无法预料的。
相反,做出口拼的是价格、质量,高性价比就能赢得订单。而面对国内市场,消费者的习惯、爱好不同,整个行业的消费模式也就不一样。比如,在国外卖电器,卖给商场,其他都可以不用理;而在中国,产品卖到商场,厂家还需派导购,自己做展台,光有价格、质量不一定卖得出去,还要做营销让消费者“知道”。
因此,这也留给了所有代工企业最大的困惑:怎样在树立品牌的同时,又能让企业正常增长,而不是说为了树品牌,一味投入,甚至把企业拖垮。
奥马的摸索是值得借鉴的。向小米学习,向所有异军突起的中国企业学习,“我们每做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店一个店的试,一个渠道一个渠道的试,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试,成功了就覆盖,不成功,马上收。”姚友军说,“这样,在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努力去找到能够发挥优势的地方,尽量去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