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8日,斯蒂芬·威廉·霍金在英国牛津出生。
霍金的父母均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常常活跃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希望孩子们能有好的未来。
霍金家到处都是书,每个书架都有两层书,所有的书直立摆放,在书架的剩余空间,仍旧塞满了书。
在浓厚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小霍金求知欲非常强,他热爱探索事物的原理,小至玩具火车,大至全宇宙。
经常会盯着天空看很久,猜想永恒的尽头在哪里。
父母常常教育霍金,思考格局要大,要有质疑一切的勇气。
霍金的家庭非常自由,什么都聊,什么都辩,话题包括哲学、宇宙、神学等等。
别人常常觉得霍金家庭奇怪,对霍金而言,家庭是不断挑战心智的地方。
在学校,虽然霍金成绩中等,同学却都称其为“爱因斯坦”。
50年代中期,霍金和朋友们一起拼出了两台电脑,跟冰箱一样高,一样宽,甚至可以解开二元逻辑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从牛津大学毕业,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学生时期最精彩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他的身体开始经常性不受控制,无力,磕绊成为常有的事,有一次从楼梯上摔下来失去了意识。
当时,他并不知道,人生已经悄然开始改变。
在医院检查时,医生在他的手臂采集肌肉样本,将电极插入他的身体,还在脊柱注射了液体,最终,确诊为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症,那一年,霍金21岁。
而这样的病症,会让他的肌肉逐渐萎缩,并失去力量,最终蔓延至呼吸和吞咽次相关肌群,最终死于呼吸衰竭。
最让人绝望的是,医生诊断,只能活两年。
霍金说:
“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
他闭口不谈自己的病情,也不许别人谈及。当人对一件事情无能为力时,可能真的不愿提起。
医生说让他去继续研究课题,他说,谁知道能不能活到毕业呢?
在听到音乐华格纳的“宣布死亡”时,他印象极其深刻,在很多年后,都感同身受。
某晚,他梦到自己被处死,迫切希望,如果被赦免,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他要回报社会。
后来,他全身瘫痪,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动;
之后,他患上严重的肺炎,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失去了发声的能力;
再后来,只有一根手指和面部部分肌肉能动;
最后,手部完全动不了,面部仅剩两只眼球能动。
而如今,距离只能活两年的预言,已经过去了50多年。
在这50多年中,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论、奇性定理、无边界宇宙理论等重要理论,并著有《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果壳中的于宇宙》等十多部著作,获得世界物理学界最高奖——爱因斯坦奖,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同他在演讲中说:
“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
无论生活看起来有多不容易,你总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且可以干得很漂亮。
最重要的事情是决不放弃。”
在霍金71岁时,每天仍会去剑桥大学上班,跟学生探讨前沿理论问题,或者答疑解惑。
他曾说:
“我这一辈子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面对死神,每个新的一天都可能是我最后一天,我想把握住每分每秒。
保持大脑活力对我的生存很重要,保持幽默感也是。”
始终坚持工作的原因,除了对真理的执着外,他要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病症初期,他依靠拐杖才能出行,几年后无法站立,不得不使用轮椅,但除了行动不便外,他与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依然谈笑风生,还可以缓慢的写出方程式。
移居美国后,“飙轮椅”成为最大的爱好,喜欢把轮椅调到最高速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他喜欢控制自己的速度。
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感染肺炎被控制后,怕自己时间不多,一定要留下点什么,于是有了出书的念头。
那几个月,写书是他主要的工作。
《时间简史》一问世,便轰动了世界,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销售近1000万册,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
《时间简史》的畅销,霍金备受关注,他的工作开始呈现多元化态势。
除了做研究和演讲外,他曾跟pink Floyd分别在1994年和2014年两度合作出了两首单曲,还经常参加音乐节,跟很多顶级乐团关系非常好;
在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出演客串自己,并和谢耳朵互怼;
和电影《星际迷航》里,在宇宙飞船里跟牛顿、爱因斯坦打扑克;
还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中,给自己的角色配音;
跟女儿露西出版少儿科普读物;
开通了新浪微博,收获了300万粉丝;
第一次潜入海底,观赏了深海的美景;
在佛罗里达体验零重力飞行;
霍金不愿对恶疾低头,并对残疾讳莫如深,他最喜欢被视为科学家,接下来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正常人。
他强调工作的意义,更把人生看得通透。
他认为,
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
就这样要掌控人生主动权的霍金,硬生生把轮椅上的生活过得热热闹闹,妙趣横生。
在霍金璀璨的一生中,不得不提,一个伟大的女人——简·王尔德。
霍金的第一任妻子。
可以说,没有她,也没有如今伟大的霍金。
21岁的霍金,在一场舞会中和简邂逅相遇,这位骑着自行车的翩翩少年,开始在小酒馆追求心动的人。
简坦言:“霍金幽默风趣,才华横溢,还有一双漂亮的灰眼睛,就这样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
两人迅速开始热恋。
不久,霍金被查出患有“渐冻症”,并被医生断言,只有两年时间。
那段时间,他极其沮丧和消沉,生命岌岌可危,研究毫无进展。
然而,简并没抛弃他,毅然决定与他结婚,并育有3个健康可爱的孩子。
在父母的极力反对下,简非常坚定:“我看起来不像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但是我爱他,他也爱我,我要和他一起战斗这个疾病”。
霍金说,简是他活下去的动力。
并重新开始规划人生:
定终身后要有工作,要有工作就要先毕业,先毕业要写论文……
他不再沮丧消沉,突然意识到,生命是值得过的,因为你还有许多有价值的事情要做。
婚后,霍金在学术方面突飞猛进,关于黑洞辐射机制地研究成果也受到关注,在简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完成了轰动世界的巨著——《时间简史》。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霍金的身体每况愈下。
某天,霍金由学生照顾他,喂药喂饭,抱上抱下,他突然意识到,平日里的简,既要全天照料看护自己,还要陪伴3个孩子,操持家务,多么不容易。
如此的艰辛,整整从1965年结婚到1990年分居,整整25年。
《时间简史》的成功,让霍金备受关注。然而,名与利的巨浪,让简仿佛困在黑洞中,不得动弹。
霍金爱上了年轻护工伊莲,向简提出离婚。
简说:“我爱过你,我尽力了。”
1995年,两人正式离婚。
同年,霍金与第二任妻子伊莲结婚,婚姻维持11年后,走向尽头。
2014年,《万物理论》上映,影片取材于简的回忆录《飞向无限:我与霍金的日子》,记录了简和霍金相爱的时光。
看完影片后,助理帮霍金擦去脸颊旁的泪水,并说:“这部影片给了自己自省人生的机会。”
在霍金第二次离婚后,两人更像多年后冰释前嫌的老友。
爱过,恨过,伤心过,释然过,他们诠释了爱的真正含义:学会与自己和解。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就像曾经霍金所说:
“什么都不能剥夺爱的权利。”
回顾霍金的一生,仿佛近乎于神祇般的存在,他生于伽利略300年的忌日,终于爱因斯坦的诞辰日,在人生76岁的结点,走向了星辰大海。
他毕生的愿望,是要把宇宙整个明白——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
在《万物理论》的开头,简问霍金:“宇宙学家信仰的是什么?”
霍金笑着说:
“一个简单优美的方程式,便可解释万物。”
他是让我们更接近真理的那个人。
他之所以让人着迷,不仅仅在于他物理天才的传奇色彩,更是作为生命强者的人格魅力。
他用尽毕生力气,教会我们坚韧、勇气和爱的真正含义,并对更多感到绝望的人说:“我能创造奇迹,相信你也可以。”
他说:
“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他本属于星空,如今终于可以自在遨游了。
感谢霍金赐予这个世界非凡的智慧和莫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