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料之中的雨战,预料之外的PB——记我的2017年无锡马拉松
无锡马拉松已时过一周,许多细节已逐渐模糊,一直犯懒没做什么功课,再不写点东西就真的全忘光光了。
2017年3月19日上午10:33分些许,无锡新体育中心,当我在大雨中冲过无锡马拉松的终点,看到拱门上的数字是03:02:2X,随即满心欢喜地长啸而过。这一成绩虽然不算突出,也不是整数关口的突破,但好于我自己赛前的预估不少,而且相对半年前北马也算是大幅PB了,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次是跑步将近三年第四次正式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
首马:2015.9.20,北京,3:21:25
二马:2016.4.10,杨凌,3:26:09
三马:2016.9.17,北京,3:08:51
四马:2017.3.19,无锡,3:02:15
无锡马拉松分段时间:
一个完整的马拉松备战周期往往长达16周甚至更长……照例还是从赛前准备阶段开始说起吧。
训练准备不够,信心总体不足。
去年北马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跑步没以前积极了,9/10/11连续三个月跑量只有200出头,状态一直比较低迷。10月30日在第二届鸟巢马拉松上,半马只跑了1:29:40,而且跑得相当艰苦,跑完之后左臀部有些拉伤,迁延多月,至今没有完全好。转机出现在11月底,当时沪天文来北京出差,应他的召唤跟他和另一位250左右的高手赵老师夜刷奥森南园,在沪天文的一路领跑下,我用417配速干了25km,最后一圈多配速跑进了410以内。这次约跑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宛如一次大师的“开示”,让我重燃了跑步的热情。
随后,确定了开春跑无锡马拉松的目标,有比赛就更有动力。这样,我和天坛乐跑“特3战队”的一帮兄弟开始了真正的冬练三九,在大家相互约定和鼓励下出勤得到保证、跑量逐步回升。12月份跑量重回300(实际306km),一、二月份相继跑了370km和358km。但这个跑量仍大幅低于16北马前俩月跑量(455/424),甚至总体也低于15年北马前俩月跑量(357/400)。训练方法沿袭一年多来的计划,每周三个高强度(周二间歇跑、周四节奏跑、周六LSD)+两次轻松跑。另外,不光是跑量,去年北马前的大半年我都状态比较好,而这次也就赛前三个月重回正轨。 那么,我拿什么去无锡刷PB?
看来,只能寄希望于跑步之外的东西了。还好,多少还是有点利好因素的。第一是无锡的天时地利,无锡3月份的气温通常比较低(早晨10度左右)且多阴雨,赛道总体比较平坦,除了几个小桥没有什么坡,凭这两个客观条件,按说无锡比北马更容易跑出更好的成绩。另外,我还有一样秘密武器,就是体重。虽然在2015年已经减肥成功,BMI由29降到了22左右,也就刚刚达到了标准体重的水平,相比马拉松高手的体型还是偏重不少,体重还有下降的空间。于是稍加努力,我无锡前3天的体重比半年前北马前3天的体重轻了将近2公斤,我一向笃信马拉松比赛中一公斤体重≈3分钟的理论,这也算是一项利好因素吧。古人云: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舍得一身膘,还有什么干不成的?有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我对无锡马拉松又多了些许信心。
赛前状态转差,自测未达预期。
冬练三九总算没太耽误,开春之后大家一般会状态转好,越来越有信心。这不,在赛前四周的周日,我们和几个小伙伴照例进行了亚索800(连续跑10个800米,每个中间慢跑400米休息,快慢跑的时间差不多为1:1)自测,每个平均用时255左右,比北马前的自测快了3~4秒;随后在2月25日星期六长距离配速跑中,我中间用423配速跑了30km,当时感觉还可以,于是对425以内的配速有点信心了。
然而好景不长,2月底、3月初事情较多,导致连续一两周休息不是很好,心气也不是很足。随后在3月4日星期六的半程距离马拉松配速跑中,我用422的配速刷了一个半马,结果后半段跑得相当艰苦;5天以后,在3月9日周四的节奏跑中,快跑了一个5km@356配速,也非常艰苦,这两次跑步又让我开始怀疑人生了。再往后,在3月11日的场地万米自测上,十公里用时40:10,没能如愿跑进40分钟,按此推算的全马成绩大约在3:08:30左右,基本和去年北马一样;即便我排除万米自测前状态低迷的负面影响,将万米水平调高到39:50来推算,全马也只能跑到3:07左右。难道,我半年时间真的白费了?
临战重拾信心,调高目标配速。
好在,我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我还有一样东西可以指望:比赛日的奇迹。整个冬训过程中即便30+都无任何补给,路况也比较差,比赛之中,补给和赛道及氛围会好很多,大家状态一般会好于平时训练。就这样,尽管赛前状态不尽人意,我依然根据亚索800每个2:55的水平,和30公里配速跑423的水平,把无锡马拉松的目标定为总时间305(3小时零5分)、配速423(4分23秒)。再慢就没有意义了。这时候,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3月17日也就是赛前两天,我请教沪天文雨战着装等事宜,告诉他我准备按总时间305跑,他认为客观条件好应该没有问题。我看他干劲很足,受他鼓舞,索性临时决定用前半程用420跑,问他是否可以,得到的答复是:如果已有305的实力,配速快3秒也没问题。于是,我暗下决心、偷偷加码,准备前30公里就用420配速干了,大不了跑崩呗!这也正应了沪天文在赛后总结里引用一位跑友的话“要么猛如虎,要么崩如狗”。即便如此,我想都没有想过用420跑完全程,只想后半程别掉太多。我对全程的目标依然定为305左右,对423配速跑完全程尚无把握,何况420配速?
对于完赛时间的预估,还有个小插曲。赛前十几天就可以查号了,我的号码是A08384,让人有点郁闷。作为一个严肃的业余跑者,我心想怎么个不三不四呢?以自己现在的水平,跑个5字头的成绩不大可能,跑2字头的成绩也暂无能力……那就尾数不三不四了,于是把目标定为0305吧。结果完赛跑了302,也算是对得起这个号码了。当然,这个是纯属巧合和搞笑。
简约装备上阵,没带任何补给。
赛前几天一直在关注无锡的天气预报,早就知道气温会非常适宜跑马,但下雨也是大概率的事件,前一晚上看第二天的天气预报是小到中雨。虽然平时跑步基本上不避风雨,但正是比赛中没有经历过雨战。慎重起见,关于比赛着装我请教了沪天文,他在上海雨战经验比较丰富。他告诉我气温10度左右非常适宜,短衣短裤完全可以,不要怕冷,别的什么都不用。另外,无锡客观条件相对容易PB,他自己准备铆着240大干一场(他之前受伤病困扰,2年左右没有突破,这次要提高4~5分钟,难度不小)。受沪天文的鼓舞,我也决定轻装上阵、抛弃“辎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3月18日即比赛前一天晚上“定妆”时,我只准备了背心/短裤/鞋/袜/号码布这必备的四样东西,外加GPS手表、一只粉红手套(无锡的主色调是粉红色,官方发了一件粉红背心+一只粉红手套,我就穿戴着了应个景)和一只吸汗护腕(这两样其实也完全可以省去)。帽子、吸汗带和护腿都没穿戴,一方面嫌累赘,另一方面怕下雨淋湿后增加负重。补给方面,考虑自己只需要跑3小时出头,而我们平时跑3个小时从来都是全程不吃不喝的,马拉松正式比赛补给方面一般会比较周到。因此,经和好友邢传商议,我们俩也决定什么都不带,这样也省得带腰包了。另一同行的好友峰回兄,有高手建议他带7个能量胶,我也劝他少带了点。
原本我在马拉松比赛时也不像其他业余跑友那样吃能量胶、盐丸等这些东西来补充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只吃点普通食品(对此我还闹过笑话,第一次蹭跑郑开全马时,为补盐分自带了半包榨菜,结果把我的iphone5给泡进水了,修机花了将近1700大元),过去三次全马我都只自带了点盐津葡萄干,去年北马自带的四小包葡萄干也没吃完。另外据我了解,三小时以内的选手一般什么都不带。于是我这次也决定完全摆脱自带补给,第一次像真正的高手一样轻装上路了。
淡定从容出发,一路孤独前行。
3月19日早上,我和平常一样在4:50分起床,在5:30左右就收拾停当吃完早饭,骑共享单车前往出发点了。我是3月18日下午才赶到无锡的,排队领完东西已经四五点钟了,也没顾上到处看看,只是简单了解了一下出发点和路线图。当天晚上有个无锡本地的兄弟热情招待了我们,我一口气吃了四小碗面条,油箱加得满满的。晚饭后,我们还一起游览了运河古镇夜景。我一向赛前不怎么紧张,这次更是比较放松,当晚基本在常规时间入睡。由于平时就4:50分起床,这次甚至连手表的闹钟都没有调整,赛前10个小时完全按照正常的作息行事。
当日6:00出头,我和邢传赶到了出发点,随后等到峰回和张文艳一起合了影,然后换装、套上一次性雨衣(主要用来保暖,而不是防雨)存包一切按流程进行。貌似7:00左右,我和邢传才一路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容易到A区时里面已经人满为患了。我们俩找空地儿简单做点热身,然后稍微往前挤了挤,以便找个尽可能好的出发位置。虽然我们已经是赛事的“精英选手”了,出发点分在A区,也就是紧挨着特邀选手的第一个分区(大型马拉松都是按报名成绩分区起跑),但由于这两年国内马拉松的水平水涨船高,大型比赛的A区选手也动辄有两三千人,想要前排起跑就得赶早到位,我们太淡定来得晚只好被挤在人群中了。
7:25分,我们将一次性雨衣传给路边的志愿者,打开手表的GPS,只等发令枪响起了。7:31,发令枪一响,我随着大队伍冲出了起跑线,就和邢传分开,独自一个人上路了。因为起跑位置较为靠后,过线花了13秒。由于赛前预期的成绩是305,这个成绩不是整数关口没有官方兔子,同来几个好友的预期配速也相差稍多,于是大家决定按自己的配速各跑各的。就这样,第一次在全马比赛中孤独前行。
前程专注巡航,后程酣畅雨战。
起跑之后,第一感觉是人好多,第1公里根本跑不开,前后左右都是人。事后得知无锡马拉松的半程选手和全程选手一道,都是按配速分区起跑的;另外本届比赛确实水平高,全马进3的人达到了260多人,创造了一项新的全国纪录;怪不得大家普遍都感觉前面人多。好在大家都是A区选手,速度都比较快,我也很快提速到目标配速420。第2、3、4公里跑得比较轻快,配速逐步提到419、419、418。随后在4.6km左右进入第一个水站,喝水耽误了点时间,速度也稍微控制了一下,第5公里用时424,前5公里平均配速刚好420。
5公里之后,开启定速巡航模式,一路按420配速推进。由于一直卡着420跑,手表显示的平均配速一直是419。期间开始物色可以同跑的小团体,前后和几个配速相当的跑友有过一些的交集,前十公里印象比较深的是几个“中国老兵”总是在我的前头,十公里至半马和一个三人小组同跑了几公里。半马之后,完全是按自己的节奏在跑,没再刻意寻找是否有可以同跑一段的人。从5公里到25公里,一直只有跑步、喝水和看手表简单三件事。虽然在经过一些小桥和补给站时配速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将平均配速锁定在了419,雷打不动。实际上,进出水站和上下小坡也有一定的技巧,熟练掌握后基本上也不会多花多少时间。
大概跑到27公里的时候,开始掉雨点了,随即雨越下越大,应该达到了中雨的量级。由于之前对雨战的已有所准备,因此丝毫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该怎么跑还怎么跑。赛后GPS手表显示,在28公里我反而跑出了全程最快的407配速。下雨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跑鞋进水后声音变大,一路跑起来piapia地作响,这样周围有其他跑友的时候,很容易形成谐振,更容易让人跑出节奏感。另外,遇到大面积的积水不知深浅还是需要注意尽量避开一下。下雨更有利于散热,而且减少了水分的流失,此后路过补给站时我开始有意减少了点喝水/饮料量。为保险起见仍然坚持逢站必补的策略,遇到每个补给站进站2次,水和饮料各喝一口。另外,在15、27、33公里处各吃了一小节主办方准备的香蕉。事实证明,这样的补给已经完全足够,赛后饥渴感不是很强。这也是雨战带来的好处吧。
安然度过极点,跑出完美配速
就这样安然跑过了30公里。30到35公里期间,之前担心的极点并未到来,现在回忆起来当时貌似没有什么疲惫的迹象,这个真是非常少有的事情。过了35km,仍然可以保持既定的配速,这在对业余马拉松跑友来说,无疑是相当令人高兴的事。于是乎,最后7公里我也效颦高手们,吹响了最后冲锋的号角,全力以赴迎接马拉松最最精华的部分。这几公里开始陆续超越一些跑友,而极少被人赶超。虽然成绩一般,但这种感觉还是令人很兴奋的,期间甚至还超过了一位掉速后慢慢溜达的女子特邀选手。每超过一位跑友,我都盘算着总排名又可以提高一位了,这也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吧。紧赶慢赶,前面还是有290人比我快……
俗话说像不像,三分样。我像一个真正的运动员一样,一路上跑得比较专注,眼睛只看得见里程标、补给站和前面有限几个人的背影,耳朵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脚步声,和后来的风雨声。偶尔也能听见前后跑友的脚步声和呼吸声。一场专注的比赛,注定没有什么花絮,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一路上经过无锡蠡湖、鼋头渚及周边最好的一些景区路段,风景自然非常宜人,我赛后回忆时竟然完全没有印象,只记得经过了江南大学宏伟的大牌坊,以及跑过的蠡湖大桥坡稍微有点大。全程和身边的跑友、沿途的志愿者和观众也基本没有互动。回想起来一路上竟然只和人说了一句话,就是在大概40公里的地方,在超过一个掉速的哥们时,他冲着我自说自话地喊了一句:“进不了三啦!”,大概意思是进三没戏了,你还那么拼干嘛,我也自说自话地回应了一句“是啊,照这样子也就302、3了”,然后就自顾自地继续往前跑了。
到了40公里的标志牌,我检查了一下耗时,评估了一下自己的状态,知道完成预计目标305已毫无悬念。于是我放心大胆的稍稍提速,全身心地开始了最后的冲刺。这时,随着离终点越来越近, 沿途冒雨观战的观众也多了起来,虽然下着大雨,但气氛越来越热烈。跑到这个点,不兴奋都难。印象中这一段我也不禁大声呐喊回应热情的观众,而且路过一个摄影点时还和一位志愿者用力击掌,巴掌拍得生疼。最后一小段有点纳闷,明明路标和手表都显示只剩几百米了,但愣是没看到终点拱门。原因大家都后来知道了,无锡马拉松在最后100米设置了一个直角大拐弯,和大家开了个玩笑,也把原本领先的第一、二名成功地带到沟里了。
官方数据显示,最后两公里我跑出了全程最快的阶段配速414,全程平均配速为419且上下波动基本上不超过3秒,后半程比前半程还快了1分25秒(赛后看到大家说官方半程计时点摆放位置偏后了大概100米,果真的话后半程比前半程只快了40秒左右,两者更为接近),虽然跑得不快,居然达成了传说中跑马的完美配速(全程基本匀速、后半程略快)。
终点激情冲线,心情五味杂陈。
拐过最后100米的直角大弯,在无数观众的呐喊助威声中,我勉力使出最后一点力气再次加速冲刺(实际上也只能比平均速度快那么一丢丢),临近终点前貌似又赶超了一位红色背心的哥们。然后,出现了开篇那一幕,我瞄了一眼终点线拱门上尾数不断跳动的3:02:2X,显然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于是心满意足地呼啸而过。赛后的成绩证书显示完赛的枪声成绩是3:02:27,净成绩3:02:15。
过线后我长长地呐喊了一声,一口吐尽肺中的浊气,倍感神清气爽。随后一路摇摇晃晃地领取了奖牌和外赛包,不时和志愿者互致祝贺与感谢。这时天还下着大雨,终点处也无处逗留,只好冒着雨向存包处走去。
走着走着,当我意识到无锡马拉松就这样跑完了的时候,突然有些怅然若失;回想到近几个月的种种快乐与不快乐,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一会儿想笑,但只是动了动嘴角;一会儿想哭,但也只是咧了咧嘴。正在这个时候,老远的有位志愿者帅哥打着伞迎面跑了过来,把我从五味杂陈的情绪中拉回到了冰冷的雨中。随即,存包处的志愿者美眉也打伞跑过来接我过去,领包后在存包处帐篷里擦干换衣不表。在这儿必须得赞一句,无锡马拉松的服务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让我感觉到了超出期待的温暖。
赛后陆续和邢传、峰回等跑友会合,也和一些没来及谋面的跑友互致问候,得知大家都PB了(同行的邢传317,峰回325,张文艳337;上海的沪天文239,徐州的素叶姐330),大家分享着快乐和经验,倍感开心。随后,我告别同来的亲密跑友,开始了一段短暂的锡-苏-杭探亲访友和公务差旅之行。然后匆匆忙忙,不觉一周就过去了,无锡马拉松已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2017年3月中下旬的烟雨江南之行,收获满满,回味无穷。
赛后跑友小远留言:不下雨还能更快……路滑鞋湿,不然三小时内没问题。
——其实不然。后半程下雨其实是利好条件,进三不在本次射程之内。这次客观条件太好了,自己能力其实还没达到。
赛后沪天文的留言是:祝贺pb302,但看了下本次的成绩表,251人跑进3小时(后来官方给出的数据是261人进三,男252+女9)。无锡的水平居然超越了北马和上马,这一定存在偶然因素,就是天气。10度+阴天,在后程最容易崩溃的地方来一场雨降温减少消耗,可以说完美。所以咱们还是得理智地看待这次pb,是因为客观因素好,也许天气热点就pb不了。半年后的北马,咱们的目标是巩固成绩,如有机会可以再冲一下,希望届时仍有不错的天气,看你破三。
> ——非常专业、客观、中肯。自己理性分析的结果是:继续健康快乐奔跑,啥时再PB顺其自然吧!
2017年3月26日,北京,写于无锡马拉松赛后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