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推荐一本书(1)神一般的结尾

每周推荐一本书(1)神一般的结尾_第1张图片

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周至少看一本书。那么为了监督自己,特意开通系列专题之《每周推荐一本书》。每周写出书评发到公众号,召唤群众们雪亮的眼睛。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优秀的小说往往能在一开始就吸引住读者,所以不少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拥有神一般的开篇。比如: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变形记》卡夫卡

“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如果相对来说,罗贯中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副大气磅礴的画卷堪称厚重,列夫·托尔斯泰被引用无数次称为脍炙人口。上来就制定规则的卡夫卡,像不按常理出牌似的简单粗暴,马尔克斯的开篇完全是用一句话打破顺序、布置悬疑,然后直接把你拉入魔幻现实的世界。

高中的时候就读了《百年孤独》,当时的感觉是被反复出现的“奥雷里亚诺”和“何塞.阿尔卡蒂奥”这两个名字搞得头晕脑胀,直到后来真正看懂这本书才知道马尔克斯的伟大。不过今天推荐的是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另一部作品,号称他自己最满意的一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每周推荐一本书(1)神一般的结尾_第2张图片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穷困潦倒的退役军人,儿子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失去生命,妻子常年卧病在床。这对老夫妻唯一的念想就是一笔政府承诺补偿的抚恤金,上校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码头等待着有关这笔资金的来信,一等就是五十六年。

他们唯一拥有的资产是一只斗鸡。

故事开始的时候上校家已经揭不开锅,于是妻子提议把这只斗鸡卖掉换取食物,而上校希望等到斗鸡比赛之后—---因为他坚信自己的这只斗鸡可以赢得比赛,从而卖个好价钱,矛盾冲突就此展开。

尽管上校的分析充满自信,但妻子关注的是眼前现实的问题。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从来不会把结论告诉你,而是不断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将他们面临的困境刻画得淋漓尽致。

“上校打开咖啡盒,发现果然只剩下一小勺咖啡了。他从火炉上取下锅子,把里面的水往地上倒掉一半,又用一把小刀在盒里刮了刮,直到把最后几片混有铁锈的咖啡末刮下来,倒进锅里,方才住手。”——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上校在舔酸奶盖。

“他的裤子像长衬裤一样紧紧地包在腿上,脚踝处绑了个活结,腰间用一条同样质地的布带穿过缝在那里的两个金光闪闪的裤钩系住。他不用腰带。旧马尼拉纸色的衬衣几乎和马尼拉纸一样粗硬,顶端用一颗黄铜扣子扣住。本来假领子也要靠这个扣子固定,可那领子早就破烂不堪,因此上校打消了系领带的念头。”———这是最好的一身行头。

“你就像要去办什么大事似的。”妻子说。

“这次的葬礼就是大事,”上校答道,“这么多年了,他是我们这里第一个自然死亡的人。”———一句话告诉你社会环境多么恶劣。

我当时在想,这种文字,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一定写不出来的。果然在网上一查,发现作者的确在巴黎的时候,就曾经度过一段晦暗的日子。最潦倒的时候,他找朋友借一根骨头,熬出一锅汤之后,再把骨头还回去。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在描写主人公生活的困苦时,得心应手。

一直到故事结束,上校也没能等到他的抚恤金。这笔钱对他对他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当上校如同宗教仪式般的前往码头时,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每个人都有自己期待的事物,那种求之不得的感受,在这本书里被无限的放大。

到了最后,上校作出了决定,一定要让自己的斗鸡参加比赛。养鸡就要喂食,喂食就要花钱。人都没东西吃了却要去喂鸡,妻子和他的矛盾终于爆发。

这是作者毫不犹豫放出来了这个让我拍案叫绝的结尾:

“那这些天我们吃什么?”她一把揪住上校的汗衫领子,使劲摇晃着。

“你说,吃什么?”

上校活了七十五岁——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七十五岁——才到了这个关头。他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他说:

吃屎。”

看似无厘头的一句话,实际上是上校在洞悉一切真相之后的彻悟,达到了一种明心见性的状态。如果连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受到威胁都无法动摇他的信念,那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相比之下,我们遇到的一些所谓的“困难”和“苦恼”,其实连屁都不是。

这本书从深层次上来讲,是对当时时局政治、军事独裁、封建愚昧的抨击,如果你感受不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觉得迷惘无助彷徨或者空虚寂寞冷,向你推荐这本《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每周推荐一本书(1)神一般的结尾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周推荐一本书(1)神一般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