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兵临城下(一)

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兵临城下(一)_第1张图片
中国军队集结到台儿庄车站

“小队长下令,各兵要抱死心。敌方以捷克机关枪猛射,我伏在地上,立在前面之森君中弹既死,黑川君亦中弹倒地,金田君负伤,战车队向南面蓦进,展开肉搏战,小队长负伤,因敌兵甚多,我军含泪而退。”

这是一个日本兵日记里描素的台儿庄大战的画面。

1948年8月14号,上海乍浦路军事法庭开庭审判日本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审判长石美瑜的案桌上立着一本作为证据的《中国抗战画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著名作家、记者曹聚仁先生结束了八年的战地记者生涯回到了上海,与时任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教授的舒宗桥一拍即合,两位共同经历过战火的有志之士用一年多的时间编著了这本《中国抗战画史》。其中,在《大战台儿庄》这一章节中,有一张写满日文的图片显得与众不同,在图片的旁边配有文字说明:“本书编者在峄县附近拾获日士兵日记一本,前段为其日记之最后一页,后为另一页,书明其姓名及所属部队,此日记所有人当已葬身炮火中”。

这本日记即是鲜为人知的日本士兵涩谷昇日记,它虽然不像《拉贝日记》或《东史郎日记》那般著名,但在日记中详尽地记载了他在台儿庄战斗的实录,记载时间从1938年3月24日开始,从未间断,直到4月7日戛然而止。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这本日记的详细研究,但日记中记载的那些惨烈的战斗场景仅仅是冰山一角。

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兵临城下(一)_第2张图片
参加台儿庄大战的日本士兵涩谷昇日记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战役爆发,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鲁南小镇烽烟骤起,中国军队在鲁南地区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血战,包围、反包围,中国军队血染山河,日本军队尸横遍野,中日双方几万人马展开了寸土必争的厮杀。

1938年3月19日晚,一名日军通信官急匆匆地走进第十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的指挥所,向他汇报说,日军第五师团板垣师团在临沂遭到中国守军的猛烈反击,坂本支队被迫后退到莒县待援。矶谷廉介先是一楞,接着连声冷笑,迅速俯身查看桌上的行军地图,脸露轻蔑之色,随即拿起电话命令他手下的第33旅团长濑谷启继续攻击前进,要夺下韩庄,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占领台儿庄!

此时,刚攻陷了滕县城的矶谷廉介格外骄狂,得意洋洋的他早已经将参谋本部的作战计划抛到了九霄云外。

1937年淞沪会战之后,日军华北方面军攻占了河北、山西等大片地区,华中方面军已攻占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但在南北两路日军之间的广大徐海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具有战斗力的中国军队。

徐海,即徐连,“徐”指徐州,“海”即海州,连云港的旧称。徐海地区将日军战场分割为二,对南北日军均构成重大威胁。只有打通津浦线,消除侧后方的威胁,才能使南北占领区连成一片。因此,在攻占南京、太原后不久,南北日军就迫不及待地各自开始了津浦线沿线的军事行动。

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兵临城下(一)_第3张图片
台儿庄运河与陇海铁路桥(晚清)

在津浦线南段,日本华中方面军攻取南京后即渡江北进,占领浦口、滁县一带。1938年1月,华中日军第13师团为策应华北日军南下,沿津浦线向北发动攻势,相继占领明光、临淮关、凤阳、蚌埠等地,但在淮河一线遭到第五战区李品仙部的顽强阻击,双方形成隔淮对峙的局面。

在津浦线北段,1937年12月下旬,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奉命发动山东作战,直接指挥第5师团、第10师团等部队,其中西路由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率部渡过黄河、占领济南后,继续沿津浦线南下,于1938年1月接连攻占兖州、曲阜、邹县、济宁,进入山东南部;东路由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率部在青岛登陆向胶济铁路进击,沿着台潍公路向南,直扑临沂,企图与第10师团会师台儿庄。至此,日军南北呼应、夹击徐州的形势已经形成。然而,日军大本营却迟迟没有下达打通津浦线、攻占徐州的作战命令。相反,却在此时提出了所谓的“战局不扩大方针”。

1938年2月16日,日军参谋本部召开了大本营御前会议,会议上明确规定:“济南、浦口铁路沿线不扩大现有地区以外的作战面。”济南、浦口铁路沿线指的正是津浦线。这一作战方针相当于划出了一条华北方面日军南下的“禁止线”——不得超过临城到临沂的前线。这条“禁止线”让一心想要建立显赫战功的矶谷廉介怒不可遏。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及合作事宜请通过简信、拨打电话0632-3315774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等方式联系枣庄市档案局(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兵临城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