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传》| 東西堂主解读

《富兰克林传》| 東西堂主解读

《富兰克林传》| 東西堂主解读

关于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阿斯彭研究所执行总裁,曾任有线新闻电视网主席和《时代》周刊总编。著名作品有《史蒂夫·乔布斯传》《富兰克林传》和《基辛格传》等。极具叙事天才、善于洞察人性,作品能经受历史和市场的考验,在同样题材的作品中能脱颖而出,广受好评。

关于本书

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像叙述普通人一样讲述富兰克林的亮点和短板,剖析人物的性格;书中以剧情反转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一个充满矛盾,但又坦率睿智的富兰克林,让读者对富兰克林有更深刻的了解,提供实用的人生启示。

核心内容

用诙谐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小故事,以探索、洞察、追踪的方式,挖掘商人、政治家、跨界通才这三种人格特质背后,富兰克林所具备的独特性格特点。用恰当的剖析和点评,揭示伟大人物平凡的一面,还原富兰克林不平凡的一生。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商人富兰克林

在富兰克林三十多岁的时候,著名的牧师怀特菲尔德来到富兰克林所在的费城布道。一开始,富兰克林只是在人群中围观的一个粉丝,但很快他就发现了商机,把自己从粉丝变成了合作伙伴。当时的富兰克林经营着一家报纸,他想办法接近怀特菲尔德,说可以利用报纸的发行网络,帮怀特菲尔德把布道的影响力做大。怀特菲尔德是牧师,也希望自己讲的内容能被更多人听到。于是富兰克林在报纸上发广告,预售怀特菲尔德的布道词。又说买的人太多供不应求,谁先付现金,谁就先拿到这些布道词。结果这场预售异常火爆,富兰克林也赚得盆满钵满。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饥饿营销,是富兰克林性格上实用主义的体现。在这场饥饿营销里,不仅富兰克林赚到了钱,费城的老百姓也能更方便地看到怀特菲尔德的布道内容,本质是双赢的。对于这种充满实用主义的商人作风,富兰克林自己从不避讳,并且他还努力为商人正名。
富兰克林生在1706年,一直到1790年去世,这段时间正是欧洲人对北美开发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之前,除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基督教的信仰也是影响北美发展的一个重要束缚。《圣经》就曾经说过:富人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言下之意:基督教对赚钱这件事是持否定态度的。但在富兰克林看来,即便财富真是上帝给的,要表达对上帝的信仰也应该是最大限度地让这些财富增殖,而不是捧着《圣经》照本宣科。合理合法的经商赚钱,不仅不可耻,还是件很崇高的事。
1732年,富兰克林出版了《穷理查历书》,讲述了他对信仰、对金钱的态度。历书上边有各种格言警句,而理查实际是富兰克林杜撰的人物,借他的嘴讲自己的人生感悟。穷理查不仅是富兰克林的人生缩影,也代表着开拓时代成千上万的普通美国人。这套历书在北美销量很大,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人生指南。从某种程度上讲,今天说的开拓、创新、实用主义这些美国人的思想特质,都是在富兰克林那个时候奠定的,他也是早期美国精神的塑造者。

二、政治家富兰克林

美国这块地方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在《独立宣言》发表以后,才有了美国这个国家。18世纪的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国力处在上升期。而独立前的美国不过是北美零散的殖民地,还处在落后的农耕经济。美国得以独立,其中依靠的还有来自法国的力量。
富兰克林清楚的洞察到时局:英法自古就是一对冤家,大大小小打了无数次仗。他提出了人们没有注意到的关键因素:决定战争成败的,是法国怎么表态。把法国争取过来,独立战争就赢了多一半。由此他开始了出使法国的游说之旅。在出使以前,富兰克林研究发现:法国刚结束了和英国的七年战争,丢掉了印度的殖民地,正想报仇。法国人的这种心态对美国是有利的。同时,法国内部有严重的财政危机,这又构成了法国出手帮助美国的阻力。
对富兰克林来讲,劝说法国对美国给予支持,就像商业上的游说投资人,最关键的就是讲故事。富兰克林把北美要求打破旧秩序,建立新体制的精神做了重点宣传,把正在独立中的美国包装成一个反对压迫、反对强权的形象。这让本来就热爱自由、也正处于启蒙运动阶段的法国人,好像找到了大洋彼岸的知音。《穷理查历书》已经让富兰克林在法国有了很高的声誉。而他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更让他赢得了美洲牛顿的名声,他的受欢迎程度很高。富兰克林利用自己的民间声望和交际手段,成功打入了法国宫廷。同时,他故意散播消息说,英国和法国都想和北美结盟,实际是向法国传递信号。最终,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接见了富兰克林的使团,认可了法国对美国争取独立的支持。有了法国的表态,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最终英国投降,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对于富兰克林促成美法结盟的这段往事,美国人至今都是相当认可的。但艾萨克森作为传记的作者,在参考了大量史料后,他发现富兰克林对于北美独立这件事,并不是一开始就支持的。而从左右逢源的商人转变为一个心向美国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的成长是一步步来的。远在《独立宣言》发表的十几年前,英国毫无节制的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富兰克林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是如何愤怒,如何号召人们抵制征税。但在私下,他却屡屡向英国示好,他也希望被英国政府任命为管理北美殖民地的官员,好从中获利。直到后来,他发现英国已经任命了别的人选,这个希望才破灭。在这个过程中,富兰克林的思想也不断成熟。他亲眼看到了英军在北美的一系列恶行,也感悟到了破除旧有的王权体系,建立一种全新制度的必要性。之后,他慢慢倒向了北美一边。
独立战争结束后,各个州的代表召开大陆会议,商讨今后的美国要怎么建设,恰恰是富兰克林用他的威望和圆滑、练达的性格,把代表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在会上,他倡导大家放下成见、彼此妥协,最终才使几次面临僵局的会议圆满进行了下去。而这次会议所达成的历史性文件,就是美国政治体系的基石,1787年美国《宪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富兰克林是美国开国的国父级人物,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三、跨界通才富兰克林

理性、实用的人格特质,延伸到了富兰克林对自然和世界的探索。在各行各业,把富兰克林奉为精神导师的人大有人在。钢铁大王卡内基就曾经说过富兰克林是自己的榜样,而美国著名的财团大亨梅隆家族,它的创始人托马斯·梅隆在创业成功之后,在自己的银行总部塑了一尊富兰克林的雕像。造就了富兰克林这个跨界通才的动力,最初的目的是出于对知识的好奇,然后寻求实际应用。这也印证了富兰克林自己曾经说过的:如果不能学以致用,科学还有什么意义?富兰克林身上体现了商人的实用主义的性格。在很多人看来,好奇心和实用往往是不相容的。要么保持纯粹的兴趣,要么做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但在富兰克林眼里,这两者恰恰是不矛盾的。很多时候,富兰克林做出的的发明和设计,例如热炉子,不仅仅是为了卖钱。实际上他在赚钱的同时,也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这也是他学以致用的一部分。
富兰克林在对待赚钱和宗教信仰的问题上始终抱持着理性、实用的态度,他也坚定的认为:对知识的探索,是不应该受任何学科限制,也不应该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在他看来,最底层的探索精神是最重要的。而这种想法与他生活的18世纪,欧洲倡导理性、思辨的启蒙运动精神不谋而合。从某种程度说,富兰克林也是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富兰克林出使法国的时间里,他就和巴黎的很多思想家、科学家做过很深度的交流。同时,在乘坐渡轮横跨大西洋途中,他对海豚的习性、洋流做了研究。他甚至和水手们一起,尝试用扑克牌测算风速,用栓着绳子的瓶子来测量不同深度海水的压强。这些为后世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富兰克林的跨界探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想要探究它们的本源。在探索之外他还不忘了把技术与实践相结合,转化为最终的生产力,造福公众。

金句

  1. 在富兰克林看来,赚钱没有什么不好的。好生活就是应该靠双手来挣的。即便财富真是上帝给的,要表达对上帝的信仰也应该是最大限度地让这些财富增殖,合理合法地经商赚钱,不仅不可耻,还是件很崇高的事。
  2. 无论是作为商人还是政治家,理性、实用都是富兰克林贯穿始终的人格特质。这些人格特质,甚至也延伸到了他对自然和世界的探索。
  3. 富兰克林的各种尝试和探索,最终落脚点还是实用。这也印证了富兰克林自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不能学以致用,科学还有什么意义?
    撰稿:東西堂主脑图:摩西转述:徐惟杰
    5366人写了笔记
    写想法 复制 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富兰克林传》| 東西堂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