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读《沉默的大多数》|沉默是我的权利,绝非义务

帮你读书系列:《沉默的大多数》

这是王小波的杂文随笔集,包含了他对生活的大量思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问题,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各种真知灼见,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表达自由主义理念。

本文集中解读王小波在书中所倡导的思想自由,包括沉默的大多数和思维的乐趣这两篇文章。

帮你读《沉默的大多数》|沉默是我的权利,绝非义务_第1张图片
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很多人喜欢保持沉默,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但是,人们保持沉默绝非怯懦,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不滥用话语权的生活方式。

曾经有一段时期(放卫星、大炼钢铁时期),人们喊着口号,甚至把解放天下三分之二受苦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大家心里想的和正在火热闹腾的,不是一回事。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地说的话,越不可信。那个时期,话语会站在人性的反面。

那时,如果你只想说正确的话,自然就会选择沉默,这种沉默是被迫的。当你坚持真理时,你信不过的话语圈就像一个疯人院,不停地叫嚣着一些疯话。沉默的理由,就是信不过话语圈。

话语是权力?

很多人认为:话语即权力,而权力又是个好意思。

插队的时候,在大会上说些什么,是积极的表现,就会有些好处。不过,这些说话机会我都自愿地放弃了,因为我不认为那些话是正确的。选择了说话的朋友不相信我是自愿放弃的,他们会认为,我不会说话或者不够档次,不配说话。

话语是我们纳的税

当然,你也可以在沉默和话语两种文化中选择。

我也不是绝对没有在会议上“表过态”,甚至连一些伟大的人物都讲过一些违心的话。我参加会议时也会发言,说一些本不想说的话。那时,我就不再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了。但那不叫说话,而是上着一种话语的捐税。

但假如一切话语都是征来的捐税,事情就很不妙。征收这些税的人,拿这些东西来干什么呢?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说话时,往往都有一种纳税的意识,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口头上。

例如,在《红楼梦》中,有两个姑娘在大观园里联句,联着联着,冒出了颂圣的词句。这太奇怪了。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躲在后花园里,半夜三更作几句诗,都忘不了颂圣。毛病当然是出在作者身上,是他有在使用话语时总想交税的强迫症。很多读书人都有这种纳税强迫症,说好听点,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沉默的弱势群体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说出来的人,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

造成弱势群体困境的是他们的对立面:话语圈,也就是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

强势的话语圈里总是在说些不会遇到反驳的话。就连孔夫子也未能免俗,他把妇女和小人攻击了一通。“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几千年来总被人引用,但我就没听到受攻击一方有任何回应。这就像,打聋子、骂哑巴、扒绝户坟。那些被攻击的就是沉默的大多数,是那些弱势群体。

我对话语圈子里的朋友有个建议:让我们来检查一下自己说的话,看看傻不傻,疯不疯。有各种各样的镜子可供检查自己之用,当然,最大的镜子,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数。


思维的乐趣

我插队时候,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青春被剥夺了。那个时期,人们被要求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一种思想来占据。即使在学者企图立论的时候,也要在大一统的官方思想体系里找自己的位置。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而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这种思想的多样性,正是思维的乐趣所在。这种思想的幸福,是那些单调的行为,比如吃和性,所不能带来。

那个时候,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以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得不到思想的乐趣,这比死亡还可怕。

想的太多也有罪吗

在那些年代,有人想把中国人的思想搞得彻底无味而单一。他们把思想分出好的和坏的,但所用的标准很是可疑,然后进行“灌输”。他们认为,假如人们脑子里灌满了好的东西,天下就会太平。

但是,“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总和才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

而且,这种灌输带给我们的不光是善良,还有愚蠢。善良,应该是我变得更聪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才是最大的邪恶。

我们民族总是有很多的理由封锁知识、钳制思想、灌输善良。我没有的东西,你也不要有。无数人的才智就此被扼杀了。自汉代以后,就一直在进行这种思想上的大屠杀。

如果一种思想太深奥,超过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他就会被贴上邪恶的标签,遭到封杀。

我们在体验思想丰富所带来的快乐时,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那些思想单纯的人总觉得自己受了伤害。人们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做是与己无关的事,那就好了。

我期望下一代人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间来感到幸福,而且这种空间比给我的大得多。

帮你读《沉默的大多数》|沉默是我的权利,绝非义务_第2张图片

结语

注:本文观点是王小波在其书中的观点,不代表本作者。

我想,如果王小波先生还在世,一定会很乐意看到,现在中国的思想自由之程度。人们思维的多样性早已经是那个年代所不敢想象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比过去要幸福很多。

但是,不知道王小波会不会满足于现在的状况呢?会不会希望有更多的思想自由呢?

从现在的环境出发,如果要有更进一步的的思想自由,我们这些沉默的大多数,至少应该如王小波所说,提高心智,提高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的能力。

现在已经很难有人在对你进行思想灌输了。但是,如果你主动放弃思想的丰富性,懒于寻求更多维的价值体系,那么就等于在自我封杀思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帮你读《沉默的大多数》|沉默是我的权利,绝非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