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微信生活

婆婆的微信生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公公姓A,兄弟四个,婆婆姓B,兄弟姐妹六个。

一年前,热情的姑姐一口气给家人建了三个微信群,分别是A家群、B家群和我们自己的三代之家群。

群里的活跃分子当属退休多年、年近70的婆婆。

下班前,婆婆不再打电话了,改成在群里@我:“来吃饭吗?”

孙女忙着补课,挤不出时间去看奶奶,婆婆就发来视频邀请,一解思孙之苦。

好学的婆婆摸索着制作电子相册,第一个打开一片空白,再来一个没声音,婆婆再接再厉……终于发出一个有配乐有文字的相册。

我想象婆婆一张张地把照片拍下,再按顺序添加、编辑文字、挑选音乐……想想就累,不禁深深地钦佩。

除了三个亲友群,婆婆又陆续加入了几个同学群、朋友群。这下可把她忙坏了,简直就成了微信搬运工。

发的最多的是老年人生活第一要务——养生,诸如《简单5句话教你活过100岁,想长寿的一定要看》《请你花一分钟读完这篇文章,教你辨识中风》

第二是各种居家生活技巧,诸如《10个应知生活小窍门,赶快发到朋友圈里》《够用一辈子的小秘方,一定要保存在手机里》

还有各种标题耸人听闻,内容平淡无奇的文章,诸如《今天凌晨传来一组图片,震惊了全中国》《赶紧看,再不看就马上删掉了》……

传统节日、各种五花八门的现代节日,婆婆也尽职尽责地转发不知道从哪里粘过来的祝福。

对于有消除微信红点强迫症的我来说,婆婆每条微信必转所有群真叫我头痛无比。

而婆婆还直抱怨,今天累坏了,看到好东西生怕有人不知道,每个群都得发到。

我提醒婆婆不要总是转发,也要有自己的原创作品。

于是,婆婆开始在群里发短文,内容多是回忆过去的工作生活,思念父母亲。

尽管这些故事自我进婆家门后,听婆婆说过不下百次,最佩服的是婆婆每一次讲述顺序和用词都精确得一丝不差,可见那些过去深深地刻在婆婆的脑海里。

婆婆退休时,我鼓励她写回忆录,她仿佛有些动心,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终于没有动笔,只是仍然喜欢对我一遍遍地讲述。

真没想到,现在竟然在微信的影响下开始写了。

凭心而论,婆婆的写作虽然有明显的口语化,但感情真挚,富有想象力,比如“妈妈不见了,我以为她被旁边做豆腐的拉去磨到豆腐里了,我吓得到处找妈妈……”“外公半夜做梦起来找棍子,说是要去打白老虎……”“第一次看到汽车,前面两个大眼睛把我吓坏了,以为是怪物……”

我觉得,婆婆的文字和莫言一样,非常富有魔幻主义色彩。

群里的亲人们十分捧场地给婆婆点赞,夸奖婆婆写得好,婆婆很开心。

开心的婆婆打电话来征询我这个算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媳妇的意见。

我乖巧地说:“写得很好很好,加油!”

婆婆问:“可以在你们报纸上发表吗?”

咦!原来婆婆还有这样的“野心”?

我耐心地告诉婆婆我们报纸有自己的要求,即使是副刊也必须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来写,您的文章可能不太适合。

婆婆很是失望,好久都没再动笔。

到此为止,婆婆的微信生活都还顺风顺水。但后来却因为我的缘故,险些导致婆婆退出微信江湖。

那天,女儿在群里和小姨聊天,一个是不知天高地厚的“00”后,一个是紧跟潮流不愿长大的“70”末,两人说话向来没大没小,女儿直呼小姨其名,小姨则叫女儿“小姐姐”。你来我往间,“晕”“鄙视你”“呕吐”等网络用语不断。

婆婆立马发微信,责备我女儿说话目无尊长。

女儿委屈地向我申诉,我忙着做家务,只在群里简单地回了一句“这些都是网络用语,她俩新人类说话,您不懂就不要瞎说。”

婆婆再没有回复下文,我还以为没事了。哪知道婆婆向群管——姑姐发出申请,要求退出微信群,婆婆的退出理由是“反正我什么都不懂,免得在群里瞎说影响你们年轻人。”

看来是我的简单粗暴伤了婆婆的心。

想一想,婆婆学历是那个年代少有的中专,而且曾担任多年的老班长,也算是曾经的学霸级人物,我竟然说她“不懂”和“瞎说”。

我赶紧道歉,但婆婆仍然坚持退出。

知道我惹了大祸,群里的亲人们都帮着我苦苦求婆婆留下,大家一致表示:婆婆是这个群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婆婆每一人都会不开心,非常感谢婆婆每天不辞辛苦地转发各类信息,请婆婆以后一定也要坚持下去……吧啦吧啦说了好多,终于将婆婆劝回。

几天前,我偶尔看到一篇谈微信代沟问题的文章,大意是说孩子们习惯在微信里标新立异、张扬个性,而长辈们却用微信释放浓浓的关心、指导、要求。

为了对付父母,乖巧的孩子设定分组,让父母“部分可见”;调皮的孩子则专门为父母发送学习、锻炼等“规定内容”;熊孩子二话不说,一气拉黑父母。

文章分析说,家长在微信群里无非是想多一个途径了解和关心孩子,然后他们也想得到孩子的关心,他们不停地转发在孩子们看来千奇百怪的内容,其实只是想说:嗨,我在这里,不要忘了我。

看到这里我鼻子一酸,不知道婆婆是不是这样。想一想,住得这么近,却好久没带着女儿去看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婆婆的微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