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合伙创业,讲义气平分股权?别傻了!!!

兄弟合伙创业,讲义气平分股权?别傻了!!!

写悟空问答的时候,经常有小伙伴问起股权结构怎么设计或者因为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等类似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兄弟档、朋友档共同创业,结果却因为股权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不可谓不可惜。

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踩坑呢?小编就是此问题做了总结,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一、股权结构设计要点

1、必须要明确核心股东

所谓核心股东,一般是指拥有绝对或相对控股权、或者虽然并非最大股东,但是却拥有绝对的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持有的股权或者表决权能够保持对公司的控制力。

创业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在决策上的分歧,如果表决权过于分散,则可能无法高效的形成集中决策,甚至导致决策僵局,使公司陷入停滞状态。

2、保证合伙人/联合创始人的地位及约定合伙退出机制

俗话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团队的力量很重要。

在进行股权设计时,需要评估合伙人在企业的作用,通过分配合理的股权以及其他利益保障措施保证合伙人的地位,同时设计合理的合伙人退出机制。

每个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作用并不相同,在分配其股权时需要综合评估其作用并作为分配股权的依据,对于创始初期,尽量避免给予“纯出资合伙人”(只出钱不管事)过高的股权比例。

对于“资源型合伙人”,不要高估其对公司的作用,避免被其忽悠而稀里糊涂的分配股权,后期却发现原本承诺的资源根本无法兑现或者效果十分有限,到时再要求其退出可就不容易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对此,我的建议是:可以根据其提供的资源给公司的贡献分期给予股权或者前期根据其贡献进行利益分成,等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后再将股权兑现。

3、利用公司章程灵活的约定股权分配方式

当前,常规的股权分配方式是根据股东的出资来分配股权,但同时,《公司法》也规定,股东可以通过公司章程自行约定股权分配方式而不是必须按照出资比例分配。

举个栗子:

三个合伙人甲、乙、丙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其中甲、乙除了出资以外,并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丙只出资不参与公司经营。另外,该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主要取决于合伙人甲拥有的技术和资源,假设该公司注册资本100万,甲出资30万、乙出资10万、丙出资60万,如果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其股权结构为甲:乙:丙=30:10:60,丙不参与公司经营,却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无疑是非常不合理的做法,不利于发挥甲、乙经营管理公司的积极性。

此时,甲乙丙三人可以约定,甲持股51%,乙持股20%,丙持股29%(实际股权比例可以协商确定),此时的股权分配就不再是按照出资比例方式进行。

4、股权结构简单、清晰

作为初创公司,原始股东人数建议不要超过3人,最多不要超过5人(股东人数越多,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越容易出现纠纷)。

同时,股权结构尽量简单,最好没有股权代持、交叉持股、委托投票权等复杂形式。

5、设计股权兑现和退出机制

(1)股权兑现

为了保障合伙人能够同创始人同心同德,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合伙人的股权可以设计为分期兑现,比如分4年兑现,每年兑现25%,如此可减少合伙人中途退出给创业公司带来的风险。

(2)股权退出

实务中,经常会出现某合伙人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无法继续胜任工作,如果在其离职后仍然保留其股权,对其他合伙人而言并不公平,如果没有提前约定退出机制,那么将遭遇股权纠纷,不利于创业公司的发展。

6、避免极端的股权结构

(1)平均主义

兄弟创业、同学创业、朋友创业、同事创业等一些基于私人关系而启动的创业屡见不鲜,出于对“义气”的自信,大家选择了股权平均的方式设计股权结构。

殊不知,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非常公平,却是最容易出问题。

公司发展初期没赚到什么钱还好说,大家相互谦让,基本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估值逐渐上升,盈利也较为可观,利益已经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产生纠纷必然难免,到时可没有多少“兄弟之情”“同学之谊”可续。

(2)绝对的一股独大

见过几个创业公司的股权结构,非常有特点,大股东持股80%以上,其他几个合伙人全部持股才20%。

虽然这种结构确实满足了“确定核心股东地位”这一条,但是却不利于发挥其他合伙人的积极性,毕竟才那么点股份。

7、尽量避免外部资本控制公司

(1)第一种情况

有些创业项目,本身是某大企业投资,创始人团队是该企业的员工,实质上是该企业的内部孵化项目,创始人团队持股不到一半甚至更低,该投资企业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第二种情况

创业公司前期融资(种子轮、天使轮)时,出让的股份比例过大,导致第二轮融资完成后,核心创始人就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创始人团队持股比例过低,缺乏对创业公司的控制,容易导致创始团队产生一种给人打工而非创业的感觉,没有足够的动力。

而且,由于创始人团队控制的股权过少,没有足够的股权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最后,创始人团队才是对公司最了解的人,外部资本可能对公司不太了解,其出发点和创始人团队也不一致,容易作出错误的决策,导致公司经营出现问题。


d":����K��

你可能感兴趣的:(兄弟合伙创业,讲义气平分股权?别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