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管理”这么好玩的事,你还不来?

原创|发愤的草莓

个人管理?

当你听到这个词,是不是看见自己被五花大绑着。

谁不喜欢自由自在,搞“个人管理”不就是学机器人按程序生活,自己折腾自己?真是活受罪!

于是,不少小伙伴摆摆手:“别别别,老子不信这个!”他们心里想的是——
我喜欢随心所欲,我不喜欢刻意设计;
我喜欢转角遇见惊喜,不喜欢没有悬念的未来;
我喜欢不按常理出牌,不想照着人生剧本演戏。

为啥皱着眉头呢?从概念上看,“个人管理”是指通过动态统筹自身资源、达到目标的系列手段。

说着干巴巴,其实,它是个很好玩的事!

来看看,个人管理在我眼中的样子——

一趟从“容器”到“艺术品”的旅程


下班后,你是不是就在沙发上躺下,开着电视刷一会儿手机,然后听父母唠叨两句,说:“行行行,那就听你们的,这工作继续干下去。”回到卧室里睡到第二天,上班继续赶工,老板对你使唤,提出什么工作要求,你只能屁颠屁颠地去做——他的脸色是你心情的遥控器。

你像个容器,承载别人期待的追求,所有模样也都是照着家里的要求、单位的需求捏造。

在传统教育中,多研究“怎么适应别人”,少讨论“如何自主选择”。父母也说:“好好读书,才能找一份好工作。”从传统教育的生产线下来,外力的加持让你成了更加定型的容器,仅仅匹配市场需求。日复一日,时间长了,从不思考重塑自我,失去生命中更多的可能。

你已经忘记自己还可以是什么样,这不怪你。

家庭里,父母处处为你打点好,即使不算富裕也算小富即安,你没有思考的契机。
学校里,无关升学的科目内容被打入冷门,仅存的心思都投放到功课上了,你没有思考的精力。
社会里,各种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不断轰炸视听,永不满足的感官体验停不下来,你没有思考的时间。
身边人,大家好像也是“上学-上班-结婚-生子-工作”的按部就班,看不出不一样的门道,你很难不从众。
如果,再加上平时不怎么向外学习,这份重塑自我的好奇心已经被裹挟了

所以你没想过,自己还可以是一件“艺术品”。

艺术品与普通容器的区别在于,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每一件都个性鲜明,无与伦比,价值不可估量。容器的口号是“只为适应世界”,而艺术品的口号是“我要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让世界因我而更美!”

个人管理提倡寻找自我,拥抱主人翁意识,关心“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怎样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想方设法把自己从一件普通的“容器”打磨成一件“艺术品”。

“个人管理”这么好玩的事,你还不来?_第1张图片

一场超越进化心理学的自考


曾经有一位20岁左右的小姑娘问我:“草莓姐,我每天总是觉得没事干,不知道该做什么?”

那你喜欢做什么?去做你喜欢的,大学光阴无比珍贵,不要等到毕业才后悔。

——“可是我没有喜欢做的事呀......”

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俯仰之间可得,真的一点儿想做的事都没有吗?

不过是懒得思考罢了。

在思考上当懒汉,并不是你想这样的。

你的大脑的重量只占全身的2%,但即使是休息时,其消耗的能量也能占到人体总耗能的20%,更别提高强度脑力劳动的时候。在食物匮乏的远古时代,吃了上顿不知什么时候有下顿,生活在野外的祖辈只能为了节能,尽量减少长时间的思考;另外,总是陷入思考,一不留神也变成猛兽的盘中餐。这种不轻易深入思考的习惯就留存在基因里,深藏在你我身上。

别看人类的生活方式变化迅猛,人性的进化步伐却是缓慢的。所以,祖先在恶劣环境下快速汲取能量的“好吃”,为了大量繁殖后代的“好色”,为了节约体能而在捕食后“好逸”,为了遇险时及时逃跑的喜欢“凭直觉”,都会在你身上体现,即使是现在的环境不需要这些基因如此强烈的表达。

也就是说,假设我们的大脑是一本书,其实出生时并非每一章都是空白,而是已经写上大致的草稿。这些草稿是祖辈基因印记下来,带着史前水平的原始欲望和想法。

个人管理的过程,是在改写这本书的原有草稿,是依靠思维力量突破基因对你行为的操控,学会用理性克制本能,从野蛮人进化成真正的文明人。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驯化大脑,并学习不被它所驯化。比如,你想坚持做一件事,大脑本能地喊着你“歇歇吧”、“算了吧”,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窍门让它打起精神来,乖乖听你的话。

大脑还可以由自己改造的? 对,神经学家梅策尼希(Michael Merzenich)通过研究发现,大脑是可塑的。而就在几十年前,人们还认为大脑是一个不可改变记忆容量、处理速度和智能的机器,其性能是固定不变或是“天然”决定的。

当你摸到门道,会发现这场与大脑斗智斗勇的挑战赛,是自己给自己的考试——自考。出卷人是你,答题人是你,监考人也是你,改卷人还是你;出什么题,怎么答题,什么样的答案为好,全靠你的智慧去限定,充满无穷无尽的创造乐趣。

一次征服星辰大海的奔跑


这一两年,内容创业者、知识社群层出不穷。有的人顺利过渡,一个月10+万入裤袋;另一些人也火急火燎地想大干一场,最终也是干瞪眼,恨铁不成钢。

前者之所以能用知识赚钱,看着是一夜暴红,实则人家已经悄悄地积累了好多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人活着有三种状态:活在过去、活在当下、活在未来。

少数人活在过去,念念不忘初恋的爱恨,絮絮叨叨童年的自由,无疑被困在那里,走不出旧时的路。

更多的人选择活在当下,未曾认真想过未来要怎样。越是四平八稳的生活,越是这种状态的摇篮和温床。忙时,任由时间老人推着走;闲时,今朝有酒今朝醉,尽情享乐。可惜平日从不积累,等到机会来了,拿什么去换取,所以常常措手不及。

那些有准备的人,一定是在过去就“活在未来”的人,事先有规划,盯紧星辰大海大汗淋漓地奔跑,恰好风口来了,顺势乘着东风飞起。

个人管理倡导做第三类人:对未来有预测,怀揣“胆大包天”的计划,凭借智慧事先设计好蓝图,带着隐密的兴奋感一步一个脚印,用现在的筹码投资未来的可能。

看着图纸慢慢变成实物,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种从无到有的满足感,远胜于长期坐在电视机前、一味享受当下的“被动休闲”。

他们能“行”,是因为“活在未来”收拢有限的注意力——网络时代最容易流失的财富,化零为整聚焦在一点,当然像燧木取火那样一下子成了!

“个人管理”这么好玩的事,你还不来?_第2张图片

一份寄托人生期望的信仰


人生路充满不确定性,本就好像走在钢丝绳上的惴惴不安。

现如今,这份惴惴不安更强了。因为是网络通畅时代,视野延伸到大洋彼岸、千里之外,带来的冲击是猛烈的——

看清自己的位置,才知道原来小溪里的一条大鱼,冲进大海里傻眼了,不知要游往哪里去;很多负面新闻又让人战战兢兢,看起来世界多么不和平,每天像脚踏西瓜皮的状态,滑到哪里,慌到哪里。

好像越来越抓不住自己的方向盘,心灵总被不安、迷茫、焦虑占领高地。这时候,有人会求诸神灵图心安,或坚定拥护宿命论:“天注定这样”,于是错过了很多“我本可以”。

个人管理让你勇于坐在“驾驶舱”里,学习当自己的“机长”,握住控制方向的“操纵杆”。

它的行动管理,好比控制系统,告诉你“我以什么形式去”,助你提升效能、调配资源;
它的知识管理,好比燃油系统,保障你有足够的储备能到达目的地,助你快速更新、呈现价值;
它的目标管理,好比导航系统,告诉你“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助你自我定向、修炼视野。

从此,你的心情不会囿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端抱怨感叹生无眷恋;你的精力不会耗散在四面八方,为无关的事操碎了心;你的工作不会只停留在工作的表面,可以企及更深远的境界;你的生活不会变成了然无趣的空中楼阁,没日没夜追问生活的意义;你的生命不会莫名其妙受别人干扰,而是按着自己坚定的方向大步向前。

慢慢地,你从“被动人生”走向“主动人生”,从以前的心浮气躁变成心平气和。

找到了精神寄托、人生信仰,对未来有盼头、有期待,让你相信自己是生命的主宰者。虽说是“个人管理”,在这层面上可称作“生命管理”。

一趟从“容器”到“艺术品”的旅程
一场超越进化心理学的自考
一次征服星辰大海奔跑
一份寄托人生期望的信仰

这是我给“个人管理”描摹的画像。

你担心个人管理绑住了自由,其实是误解。因为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自由”!

不管是一趟旅程、一场自考、一次奔跑、一份信仰,都会让你累积价值,当你有足够的价值,自然能兑换到自由。只不过,有人要财富自由,有人要心灵自由,有人要意志自由,有的人三者都要罢了。

这么好玩的事,你还不来吗?
————
我是发愤的草莓,推崇“蜜蜂般学习工作,蝴蝶般感受生活”。
85后上班族双娃辣妈,三线小城活跃分子,爱手绘的个人管理达人。
5点码字助你省时、省力、省心,2015年至今创作干货类文章超过50万字。
文章入选LinkedIn领英的新书《你从未真正拼过》和橙子学院的新书,个人新书酝酿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管理”这么好玩的事,你还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