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是会迷茫

<引自微信公众号《书虫小小钢》>

在鼎鑫食堂吃饭时看到老板的儿子在前台卖票,他坐在柜台上,头发粗壮、眉毛竖直,鼻子坚挺,说话间声音已经浓重了。身高已经快速拉长,记得去年放学回来时还是个小娃娃,现在一看感觉真是个大人了,一个帅气的大男孩。

他在听歌,耳机挂着,和我高中那会有点像。我就想,他们现在又和我们那时候不太像,这是个什么都很丰富的时代。经过几代人的拼搏,现在中国有丰富的物质。虽然财产的分布依旧呈正态曲线,但孩子们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物质来源,不管他们的父母是老师还是工人、银行家还是保安,他们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相对充裕的物质;物质丰富同时也代表着资源丰富,有句话说“很多人都在用一生的时间去争取有的人一出生就有的资源”,纵向比较的话现在的孩子真是一出生就有了父辈争取了一生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体现在生活领域、精神领域,甚至还有思维领域、情感领域,以及诸多未知的领域。其次也代表着信息丰富,他们挂上耳机、打开手机就可以接触更多信息,这个时代知识的获取更为便利,普通知识的门槛也不断降低,他们一生下来几年就能站出来告诉我们地球的形成、人类的历史、文化的特征……

然而就如同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们一样,我们比老一辈人得到的更多,也学到了更多,但我们依旧会迷茫,面对这个多维的世界、多维的人类社会,他们也在迷茫,甚至有更深的迷茫,当然这些都是我的扯谈,与客观现实可能并没有多大重合,为啥要扯,不为什么,扯着玩。

一、自己和外界是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任何时代的人都难以洞彻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但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思考几乎都伴随着我们的认知升级,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认识、一方面是对外界的感知,两者的冲突和调和是人成长的重要前提。

人在社会上整个生命的情感走向大致是这样一个图:

他们还是会迷茫_第1张图片

因为未知而兴奋,对外界充满好奇,开始慢慢在生活中社会化;到一定时间会觉得害怕,会因为自己各方面的有限而害怕这个社会、害怕接触它、害怕被它吞噬……

总之害怕外面的一切,所以人小时候是不太会害怕的,长大了才慢慢失去斗志,很多人选择逃避就是因为这个阶段上认怂了,不敢走了,或者是真的困难了,感受到真实的生命的困难;

下一个阶段是继续往前走,这时的情感是往下走的,虽然依旧在学习和进步,但深深的感受到威胁、产生压抑、排斥等更为明显的特征;这时候容易导致一个人失去判断和前进的动力;

慢慢的人开始接受这些现实,相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才开始从小公主和小王子变成一个敢吃苦、敢奋斗,也比较理性的人,这时候才慢慢培养起了独立的认知;

到下一阶段自然就更平和了,看到未来,慢慢前行,我觉得这是我的情感模式的过程,或者说是我们这代农村走出来的人的模式。

而我猜想现在小孩的情感模式是这样的:

他们有很多玩具、有很丰富的资源、有很多很多使他们应接不暇的能够兴奋的东西,这是我在观察我侄女的生长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适性。能很明显的感受到他们和我们相比,兴奋的时间更长了,我们那时候晚上9点多就睡觉了,他们却要兴奋到晚上12点多。我们那时候离开家去读初中基本就开始了“社会性断乳”,而他们直到大学毕业可能都还可以接受到父母的关照。毕竟现代社会什么都很方便,可以随时电话和视频聊天,衣服脏了快递回去,处理不好事情父母出马……

他们还是会迷茫_第2张图片

所以就导致他们一直很兴奋,直到毕业了或者结婚了之后遇到不得不自己处理的事情才开始害怕。所以我觉得他们的这条线前半部分变长了,再往后由于很多人已经过了可塑的年龄,所以就开始苟且,高晓松写了一首歌,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可是对现在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很多都不懂什么叫苟且,什么叫远方,我周围就遇到些许这样的同学,他们的认知模式里就觉得人生由前半段构成,“兴奋——害怕——威胁”没了,然后会在碰壁后拼命找回兴奋的感觉,在一个地方靠着父母尽量多的迷惑自己,让自己兴奋。很多孩子都找不到后面那部分压抑、接受、完善认知、平和,所以他们时常回首感叹,哎,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无忧无虑。

恰好相反,我认为童年是一块美丽的伤疤(附本人鄙陋小诗一首,见文末),这之后的人生就是那块精心呵护的疤痕上重新长出的新肉。

所以自己和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可能他们更难搞懂。

二、学习是个什么东西?

都搞不懂和外界的关系了,孩子们自然就画地为牢咯,花大量时间在“兴奋——害怕——威胁”中达到平衡。他们也在学习,但是非常被动,而且被快节奏所掩盖的社会使他们不愿意等待。他们只希望有人能告诉自己什么方式是最好的,自己没时间了,就要按这个方式去做,去争取自己的人生。孩子以为按照别人给的方式做了就能够重新兴奋,不再感受到害怕和威胁。但是他们的潜意识告诉他们,这么多年自己都在害怕,证明别人的方法是不灵的(事实也是如此,没有灵丹妙药可以使人成长),所以他们开始怀疑,于是就形成一个现象:他们既依靠别人给他们指路,也畏畏缩缩不敢实践,十分怕碰壁、怕失败、怕失去……

但他们也不是走不出来,只是需要时间,这点要坚信。像我就比较笨,花了很多时间去“认识你自己”,大学到现在都没真正思考透彻,现在的胡言乱语也多半言不尽意。当然在我的思考过程中也顺便观察到一个现象,当路上碰到同学的时候,他们会问:“嗨,平钢,去哪里?”

我会回答:“去自习室”

他们就会接着问:“考公务员么?”

我答:“不是”

他们接着问:“考研吗?”

我答:“不是”

他们接着问:“考事业单位吗?”

我答:“不是”

他们接着问:“考证?”

我只好一边微笑一边回答:“嗯嗯”

其实我真的很没追求的,啥都没干,就是看一些闲书罢了,我只是在考虑以后该怎么学习,仅此而已。对于考证考公务员这些大事我个人觉得是次要的,因为以我的体力和耐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就算去做一个农民我也不会饿死,做一个保安我也能认真做好。

最让我担心的是我的浅薄和学习方法的落后,这让我恐惧和不安,我学习只是希望能懂得如何学习,并且在未来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成长,在我看来,学习就是我的生命,我不能因为这段时间的疏忽而导致以后生命的低效,如是而已。

三、创造到底离孩子们有多远?

未来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我坚信。

虽然我们在用着很多先进的工具,如锯子、如解析几何、如计算机等等,这些东西在纷繁的学问中要系统学会已经很难了,但是其实我们还可以学很多东西、开发很多工具、创造很多新的事物。就像鲁班发麻锯子一样,像笛卡尔发明坐标系一样,我们也可以发现或发明新东西。而要创造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有提高效率的出发点和对生活的观察,一切皆有可能。

比如你发现现在的人力资源公司发布兼职信息无法把公司名声打出去,你就想为何不把文字变成图片,图片搞上公司水印?于是这也是小领域小范围的创新(别人自然是已经发明了的,只是我们浅薄没接触到),系统创新并实践就变成创造了嘛。

创造自然和深刻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很大关系,锯子的发明,我爸小时候给我们讲过这个故事,说是鲁班上山砍柴,手被有锯齿的野草割破了,然后同理类比发明了锯子;笛卡尔发明坐标系是看着蜘蛛在墙上爬想给它定位。所以创造离孩子们多远呢?我觉得创造与他们的距离就是父母与他们的距离,生活与他们的距离,仅此而已。

四、他们本就浅层的思维能够洞悉深刻的世界吗?

那样的距离是什么样的距离呢?父母使之深刻,他们就能创造,父母不能使之深刻,他们就只能生活。生活给他们快乐和好奇,他们就能有所创造,生活让他们愁眉紧锁,他们自然就难以创造。

要想活得浅层很容易,要想活下来也很容易,但要洞悉这个深刻的世界不容易,要经过刚才第一张图片所示的各个环节,并且还不是单线的,这些环节得不断循环,那肯定像炼狱一样饱受折磨。可是现代社会又那么快,要求孩子20岁要完成学业,30岁前要结婚,35岁前要抱孙子……本来现在社会的知识就已经丰富得如同井喷,再加以各种家庭、事业、关系的困扰,孩子自然就难以真正洞悉这深刻的世界了,所以就三转咯:围着锅边转,围着孩子转,围着工作转,但仔细观察,其实做事效率不一定高,创造力不一定强,社会贡献不一定大。

所以研究发现越宅的人越聪明(这篇文章如是说: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U0Mjk2MQ==&mid=403088306&idx=1&sn=10b89910290d95282e859f5be523edfd&scene=1&srcid=0402I19ZMAdd6t2F5wuC2Id2#rd),都没时间独自思考,哪里能聪明?

越牛比的人越没时间,不深度思考哪里能牛比?……

此处省略一万个“越”。

因此嘛,现在孩子也迷茫,甚至比老一辈人还迷茫,就像我迷茫我的未来一样,可能比我哥当时迷茫他的工作还迷茫。

对了,说到哪里了?哦哦,对对,我看到食堂老板的儿子非常帅气,非常喜欢。兄弟,希望你帅气又坚强,有贵族的生活也有贵族的气质,有美好的未来和崇高的理想。


                                                                                                                                      一个陌生哥哥



附录:鄙陋小诗《童年是一块美丽的伤疤》

当你睡了,

月色昏沉。

只剩孩童的声音,

清澈叮咚,

贪恋夜色朦胧。

叮咚入梦,

是儿时麦田里的蚂蚱,

山包上的玉米、菜花,

是核桃树下松鼠的小窝,

石榴丛中爬上的南瓜。

不用操心明早凌晨的争斗,

太阳出来岁月的渍诟。

他们只知道城市的某条街道是自己的家,

可以趁夜跨过马路找小伙伴玩耍。

就如那时我们只知道大树跟下的泥土,

长出的昆虫和幼芽,

山里的包装袋

精致的图案和包扎。

孩子们,

请尽情玩耍,

童年会是一块美丽的伤疤。

�z�o�&

他们还是会迷茫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们还是会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