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道与法-《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最近重读了《学习之道》。

封面上的宣传语写到:

“美国公认的学习第一本书
世界冠军现身说法
揭秘从平凡到天才的成功之道
果壳网CEO姬十三 强力推荐”

作者在象棋和太极拳领域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还拿下全美冠军。这本书就是介绍作者如何在这两个领域学习以达到巅峰水平,向大家介绍它的“学习之道”(The art of learnning)。

这本书的内容有点像作者的自传。它从作者初次接触象棋和太极写起,内容全部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包括最初的学习契机,中间的迷惘,最后的成功。有故事,有作者对两种技艺的感悟。

这本书的写法又有点像是小说。作者最开始懵懂,到热爱象棋,中间领悟,又遇到失败,然后从失败中崛起,最后决战。起承转合,很能抓住读者的心,而且全书的最后一章“决战”详细描写了作者胜利一战的全过程,自然的达到全书高潮,之后戛然而止。

因此看,作者对写作同样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同样有着高水平,相信也是作者利用“学习之道”的结果。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学习之道”究竟有什么神奇。首先我们看一下作者从象棋和太极推手这两门技艺中得出的“学习之道”是否有普适性,接下来再细细拆解“学习之道”的具体内容。

一. 象棋+太极推手:两门技艺的特殊性与普适性#

1 两人游戏,需要对抗##

乍一看,象棋和太极推手是不搭嘎的两种运动,但作者却在这两项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让人不解。其实,细细思考,你就能发现两者的共同之处。

象棋和太极推手都是一种两人对抗运动。虽然看上去象棋是脑力对抗,太极推手是体力对抗,但太极推手其实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大脑思考招数技巧,然后通过肢体表现出来。这种两人对抗运动的目的就是打败对方,这中间都要运用各种策略,观察对方的每一个动作与招式,把握对方出现的漏洞,一击而中。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打败对方,那作者的“学习之道”还有用吗?当然。首先,我们不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免不了要和别人竞争,这也是一种对抗,虽然有时候对手并不是那么明确,也不只一两个。其次,在对抗之前,作者如何从新手达到熟练,再到富有创造性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对抗的基础,也是我们真正能借鉴的地方。

2. 专业导师和专业训练##

我们学会了作者的“学习之道”就能达到他那样的水平吗?不然。作者其实是一个专业运动员,有专业导师,并且能保证专门训练时间。这其实与我们普通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在学校时,我们虽然有专业老师,也能保证上学时间,但其实并没有作者这样的一对一常见训练。离开学校后,我们更多的是自学,专业导师和训练时间就更没有了。

这是作者的学习和普通学习的不同之处,这决定了即使我们完全掌握了作者的学习精髓,也难以达到他那样的水平。但普通人的学习其实并不用在全国达到数一数二的水平,我们只需提升自己的水平,有进步就够了。

二 “学习之道”分解#

下边我们来详细分解作者的“学习之道”:首先是理论基础,有了这个理论基础才有学习的动力;之后是学习的核心环节:练习;然后是遇到困境的解决办法;再然后是心理战术的运用;最后是身心合一的状态,身心合一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嘛~~

1.理论基础:学习的动力来自于渐进理论与热爱##

1.1 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

整理理论(fixed mindset) 与渐进理论(growth mindset) 是心理学家Carol Dweck提出的理论。其实按照字面翻译更容易理解,fixed mindset 就是僵化式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是成长式思维模式。前者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无法变动,更看重天赋;后者认为人的能力是变化的,可以增加。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各种差异。而唯有持有growth mindset, 个人才有动力去学习,因为他相信通过学习是可以提升自己的。

这个理论在众多自我学习的书和文章中都有介绍过 ,可以说这个理论不仅是本书的理论基础,也是“自我学习”的理论基础了。

1.2 热爱学习###

仅仅愿意学习是不够的,还要热爱学习。如何保持对学习的热爱,作者提到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有胜败的概念。胜败乃兵家常事,太执着于某一场的胜败,就从中学习不到东西了。要建立“过程第一”的理念,在过程中你是否足够努力了,如果足够努力,相比自己有进步了,就不要执着于这一场的胜败,而应该快速爬起,奔赴下一场比赛。

热爱学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或导师的鼓励。如果一失败,家长或导师就批评你,你自己很快就泄气了;反之,如果他们积极帮你分析原因,鼓励你,那么你对学习与成长就不会感到畏惧,因为你知道失败了也是有人支持你的。

2.练习##

作者并没有专门开辟一章去讲如何练习,而是零散的散落在各章节中,我把这些总结成三部分:拆分细节,整合组块,创造性。

2.1 拆分细节###

一开始都是要从最基础学起。

作者说“象棋学习者必学先要专心学习基础知识,然后有望获取高级技能。他会学习残局、中局、开局的种种原则”。

任何一个专业运动员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把技术动作拆解成各种小细节,一一练习,达到熟练的状态,这样后边才能连贯起来,变成本能动作。

虽然我还没驾照,但我知道驾校学习时,会先让你单练转方向盘。

作者说,“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围观的细节食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通过洞察微观来掌握宏观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一个伟大运动员重要的功底。”

老子说,“古之达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细而秋毫微尘,此心无所不在,无所不见”。

在各种各样的细节中,去领略整体,达成整体。都是同一个道理。

2.2 整合组块###

拆解了之后,要再组合起来。

在《让时间慢下来》这一章中,作者解释了他如何处理摄入的大量的技术信息,以及那些被拆解的细节。

作者说,“我会摄入大量的技术信息,而我的大脑会用某种方式汇总信息从而形成深刻的理解,这些理解的迸发不像是数字上的结合而像是音乐或微风那般自然”。

作者的处理方式就是组块。组块就是把有关系的概念以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以组块来记忆和处理信息,让你记的更多。例如记忆杂乱无章的数字,你可能记不了几个,但如果把这些数字组成成电话号码,或者年月日等信息时,你就能记住很多。以组块来记忆也能让你看到繁杂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你从更深层次去了解这些细节,同时高度也有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作者说他的”认知变敏锐了”,因为他“处理必要信息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

研究表明,象棋专家和新手在记忆无规律的棋盘时,两者水平无差别。但在记忆一个真实的棋局时,专家的表现要更突出(Chase&Simon,1973)。原因就在于专家是以组块的形式来记忆棋局,而新手则无此本领。

对作者而言,他的象棋学习历程是这样的:

单独的棋子走法——“学习一两个棋子怎么走”

原则——之后“学习协调这些棋子的基本原则”,

对原则的思考——“在大脑中思考各种基本原则,从而想出那种原则最适合当前的棋局以及如何应用“

对全局的把握——“水平较高一点的棋手则只会在脑海中闪过整个棋盘的就是,然后就抓住象以及那些关键的结构性部分”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由细节到组块,再到全局的过程。

2.3 创造性###

直觉反应当你对全局有所把握之后,就到了更高境界的“创造性”。

棋子的数量是一定的,但每盘棋却都不一样。每一次对弈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尤其是有的棋手喜欢下快棋,这考验的是快速反应,其实就是类似于本能反应了。在太极推手对战中,每一秒都瞬息万变,同样需要快速反应,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创造性是一种融会贯通之后的灵犀一动,是一种直觉反应。

作者提到一次他和丹的对战,“我用身体把他击倒的方式是超出我们两人的概念的,所以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后他就回家研究当时这种反应,再举一反三,再内化,把直觉反应也变成有意识的技能。

3. 遇到困境:化困境为优势##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作者的处理办法就是化困境为优势。

作者的右手骨折,但他硬是使用左手来训练,这反而让他发现左手的优势,”这种新的视角让我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武术交流概念。我意识到只要我能用一只手控制住对方的双手,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另外一只闲置的手来做别的事情”。

作者区分了不同人的目标。当你的目标只是中等时,你的犯错空间就会加大,会把挫折看的很重。但当你的目标是做到最好时,“你需要一种全神贯注并善于搜寻的思维模式”,这时候,就需要利用阻碍或者困难来作为契机,以刺激你超越之,并从中获取新的思路与视角。

4. 心理战##

敏锐观察无论是象棋还是太极推手,最后的较量都变成了心理战。心理战基于敏锐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一个表情可能就反映了他的内心波动,一定要抓住这种波动,击而倒之。

5.身心合一的状态##

身心合一的状态是身体放松和情绪控制的结合。

5.1身体控制-放松###

太极拳完美阐释了身体放松的艺术。

作者刚开始接触太极拳时学的是什么呢?不是“太极身体力学的基本准则”,而是“冥想法中的六十个基本动作”。这恐怕是国人学太极完全不会接触的东西。冥想是什么,就是调整呼吸,理顺你大脑中的想法,理顺心中的想法。冥想的一个基本训练方法就是感受呼吸,感觉你的一呼一吸,每当你的思想走远,就拉回到呼吸上来,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让你关注当下,关注当下的身体,关注当下的思想。作者说,“我意识到当自己轻度放松时,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任意一个部位并深刻体会到它被忽视的存在”。

冥想的作用就是打通身体与思想,让思想和身体融合起来,意识流到哪儿,思想就集中在哪儿,达到一种身心的放松。“如果某个部位紧绷,思想就会停在这个地方”。

作者在很多地方谈到他练习太极和冥想的感受,看上去有点玄。但其实冥想在学术界已经被研究很多了,结论是冥想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利于身心健康(Hofmann,Sawyer,Witt,& Oh,2010)。作者也列出了一些冥想的基本方法,你不妨亲身去实践一下,体会一下冥想带来的全身放松。

5.2 情绪控制--化情绪为力量###

这里跟化困境为优势有点类似,情绪控制就是要防止不良情绪影响表现。愤怒与恐惧是最常见的不良情绪,他会控制住一个人,让你失去理智。这时候,你的表现就会失去水准。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被不良情绪控制,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作者说,“那些会利用自己情绪的精英选手观察自己的兴奋点,然后将所有事情引导到那个可以产生独特创造力的深层焦点上”。

5.3 身体与心理的结合-激发最佳状态###

身心合一,好像是一个很遥不可及且空泛的概念,但其实可以通过训练,达到这样一种最佳状态。

前边的身体放松,其实已经是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只有身心合一,才是一种真正的放松。但问题是,如何随时随地召唤这种身心合一的状态呢。比如,一到比赛前,就能迅速进入一种中等兴奋的状态,全身的各个细胞都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作者提到了他给一位朋友的训练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很简单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没错,就是巴甫洛夫的那个摇铃狗就出唾液的实验)。他给朋友制定了一套固定修炼方法:

一,吃10分钟某种固定的低脂零食
二,15分钟的冥想
三,10分钟的伸展运动
四,听10分钟鲍勃 迪伦的歌
五,和儿子玩球

他的朋友和儿子玩球的时候,会激发一种很幸福的感觉,这是一种非条件刺激。在这之前的四个步骤,只是为了建立一个条件刺激,这样,只要这个人开始做前边四项训练,即使他不和儿子玩球,他也来激发一种很幸福的感觉。那么这四个步骤就具有了神奇的效果,就可以把他挪到工作前,就能帮助你达到一种幸福,兴奋的状态。

这种训练的原理,就是“在固定修炼与在它之后发生的活动之间建立一种心理联系”。通过身体来诱发心理的反应,是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达到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了呢。作者是大师级的人物,在这两种技艺上达到巅峰水平,是凭借练习以及自己的领悟。本书中,作者讲了很多故事,每个故事都讲述了他领悟到的技法与心得,之后化为己用。

虽然,作者的很多技巧都是发源于两人对战,但这其中的很多方法都是可供借鉴的,尤其是作者对身心放松的领悟与实践,能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达到一种很棒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学习会事半功倍。

以上,共勉之。

参考文献:
Chase, W. G., & Simon, H. A. (1973). Perception in chess. Cognitive psychology

Hofmann, S. G., Sawyer, A. T., Witt, A. A., & Oh, D. (2010).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therapy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8(2), 169.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的道与法-《学习之道》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