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王玲大学毕业,她学的是财会专业,毕业后,她进入一家大企业做资料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发票接收、录入、保存、移交,应付账款往来的核对等等,干了半年以后,她感觉到特别琐碎无聊。又勉强干了几个月,王玲换了一家公司做出纳。可是这份新工作,仍然让她感到无聊透顶,她觉得财务类工作不太适合自己,转行或许能更好。
没多久,她又跳槽进入一家大型快消品公司做销售员,一开始很有冲劲,但时间一长,每天的开会、巡店、写报表、拜访客户……工作很辛苦不说,三餐不定,她又烦了。
后来王玲陆续做过房地产公司的售楼小姐、服装专卖店的服务员,但每一份工作她都不喜欢。换了这么多份工作,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她特别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类似的故事很多,经常有人说对自己所学习或者从事的专业不感兴趣,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另外的专业。可事实上就如《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所说的:他以为感兴趣的专业,应该仅仅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做过那件事情,也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王玲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为什么说对事情是否有兴趣,真的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很多人在选择一份工作之前,并不认真思考自己是不是适合从事这个工作。只是因为别人也在做,或者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随便找一份工作,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随便去应付。
第一,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中。
有的人根本不愿意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其实有时候他只要稍微认真一点,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但他就是不肯。比如,整理资料的时候把资料的边缘对整齐,看起来会让人舒服得多,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多做一下,直接装订了,是否美观根本就不管。
第二,缺乏参与的主动性。
有的人做事是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指一下就动一下,绝对不会主动去思考这个工作应该怎么做,还需要做些什么。就如同机器人,纯粹就是按照指令做事,没有自己的想法,那怎么可能会有兴趣?
第三,缺乏工作中需要的能力。
有人说:“大凡人这一生的道路上,就是一个坑连着另一个坑,填不填的上,就是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可以想象,当一个人缺乏工作中需要的能力,老是掉坑里,却爬不起来的时候,那肯定是没兴趣的。
二、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当你的能力还不足以证明什么的时候,其实你是不太配说“没兴趣”的。对一个人来说,某件事情只要能做好,并且做得比大多数人好,他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那一个人会对一件事情没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职场上,很多人都说,要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可问题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或者是感兴趣的事,能否当作一个职业来做。
比如你爱好烹饪,煎炒烹炸样样精通。你开了家私房菜馆,由于菜品好,菜馆很红火。尽管经营菜馆很辛苦,但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你感觉痛并快乐着。
很多职业都有其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其繁琐枯燥的一面。很多人被职业光鲜亮丽的一面吸引,又被其繁琐枯燥的一面吓退。大体上来说,能让你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就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第二,没兴趣有时候其实就是没有能力。
很多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没兴趣,往往并非源于兴趣本身,而是因为开始产生的挫败,导致之后不愿意做。于是,我们必须给自己找个合理化的借口:“没兴趣。”
爱打游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游戏打起来总是失败,他可能就没有兴趣再打下去。但是如果在那个游戏,他经常能把别人打得丢盔弃甲,经常得到奖励,他对这个游戏的兴趣就会很浓。
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但就是觉得那件事情对自己没有什么吸引力,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说我“没兴趣”,直接换个事情去做。
第三,没有深入思考工作背后蕴藏的东西。
很多工作看起来很寻常,但是不同的人去做,绝对有不同的效果。
知乎上有个故事,有一位领导招了一个助理,这个助理做了半年后,准备辞职,因为他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够得上更重要的工作。因为这个领导确实看重这个助理,想留下他,所以问他帮自己贴发票贴了半年,总结出了什么信息?助理认为发票就是发票,不出错就行,能看出什么信息呢?
这位领导自己也曾做过助理,也贴过发票。但他通过在整理发票时建立的一个表格,发现了一些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所以在上级每一次布置工作给他的时候,他会处理的很妥贴。有一些信息是上级根本没有告诉他的,他也能及时准确的处理。就这样他依靠自己踏实地工作,获得了领导信任,一步一步晋升。
怎样从看似简单的事物性工作的处理方式,发展成为长远发展的能力,绝对是值得初入职场者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三、与其去想有没有兴趣,不如去想怎么把工作做好。
当你已经选择了一份工作,哪怕是从对得起老板付给自己的工资角度去想,也要努力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只要你认真做了事情,你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工资,你还获得了成长。
第一,把精力放在怎么把事情做好上。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认真考虑我们的工作需要哪些能力,自己有什么欠缺的地方,这是我们需要提高的地方。重要的是需要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就象前面的助理的故事,从简单的日常工作中,去总结信息的能力。
在一切工作包分配的年代,绝大多数人都从事着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但依然有很多人做出了成绩,因为这些人把精力放在怎么把事情上做好上,从而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找到了兴趣。
所谓“没兴趣”,往往不过是结果,如果你将它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惩罚就是大量时间白白流逝。
第二,坚持是最好的策略。
做事情确实需要有方法,但最好的方法就是长期坚持下去。
赖世雄考大学时,英文只有7分,口语更是完全不会说。为了提高英语成绩,赖世雄开始发愤自学,他先从最基本的口语学起,把自己想象成新生儿,每天只学两个音标,从早到晚不断模仿。“靠着一步步刻苦模仿,只用了3个月,赖世雄就把每个音标至少念了30多万遍,只要一张口就能立刻发出和美国人一模一样的单词读音,彻底颠覆了成人学外语,永远会带有母语的腔调理论。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的说是时间大量的投入。
当一个人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的时候,就是他对这件事情最有兴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