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节课中,关于产品建设与运营充满了细节,关键的几节课程罗列如下,非常好的分享(优于2014年听过的全部培训课程)。
class 4 : Building product, talking to users and growing
class 6 :Growing (facebook)
class 7: How to build up product users like(Kevin Hale)
class 16: How to do user interview
class 10: 公司文化和团队建设I 中间airbnb 部分 (Brian Chesky)
分几个主题把细节整理一下。
一大主题是增长(growth)——当谈论增长时,他们都在说什么?
1、增长至关重要!
课程不断强调"增长"的问题。快速的可持续性的增长,是判断产品靠谱与否的终极指标 ,也是创业生死攸关的事情(某一集提到sales解决一切问题,当有高速增长时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2、存在不同的增长模式
在class 4 ,Adora 分享了三种增长。没错,不同的产品及商业模式有不同的增长模式。
追求急速、指数级别的病毒式增长并不是唯一的模式(主流似乎把病毒营销等同于病毒式增长,人人都追求病毒式)。这一点结合产品或业务模式的属性挺有启发的。
三种增长模式:黏度增长(sticky growth)、病毒增长(viral growth)、营销增长(paid growth)。
黏度增长关注的是客户重复购买/使用率,在客户的生命周期内不断与产品服务发生关联,产生价值。比较好的用户体验、周期性、多样的用户服务方式,核心客户的留存及价值深挖,是这类增长的关键。
以金融服务为例,规模扩张并不必然带来收益增长(否则银行也不需要收账户管理费来cover庞大的无活动账户管理)。用户对于新的金融服务或产品的选择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过程(开户、实名认证、金融产品的风险性等),此类产品/服务与核心用户的关系(一旦建立)是长期信任、多样深入。正因为如此,金融服务希望建立的粘性关系,是比一次交易更深入的客户关系,黏度才是有效的增长的核心。
互联网对金融服务模式的影响,一方面是离析出可以标准化的,尽量标准化、降低门槛、提升低成本、快速便捷的体验。这种离析使得很多细分市场下的标准化得以成长(p2p、学生信贷、白领消费、基金等)。但深入的客户黏度与信任的培养绝非易事,金融中介的本质专业性、客户定制化,需要大量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和数据整合。
至于病毒式增长,核心是追求wow的用户体验,超出客户的期望。在这里,比起空泛的口碑效应,Adora 更强调了客户推荐机制的建立。要鼓励客户推荐,创造尽可能多的客户触点,形成客户推荐机制。缺少这些,所谓的口碑效无法真正带来可持续的"有效"客户增长。此外,对病毒性增长的追求还是不能忽视客户的留存情况。
在class 6 也谈到,增长主题下不同的产品对客户留存有不同的要求,以社交类为例,似乎是最容易产生病毒式增长的,但如果只看注册数而忽视活跃客户(即持续留存客户),是无法掌握真实的增长情况。
至于营销增长,即我们常说的营销活动带动,怎么说呢?这里有一个迷思,不少做营销的小伙伴也有感触,常常是产品不够营销来补。但class 6 说过当客户增长或留存明显偏低,与其砸钱不如回去检视产品。只有确定产品不成为明确短板的前提下,伴随对投入产出的分析,才进入到营销增长的范畴。
3、为增长建立可视的坐标体系:客户留存的数据分析
class 6 强调增长最重要的是留存,必须为增长设定正确的、有意义的指标,不断检视、检测这些指标。
有时,我们对产品及增长完全无知觉。好像在看数据,但不建立合理坐标体系的数据毫无价值。思考并找到一个阶段有意义的关键指标体系将成为我们的眼睛。
这些指标高度关注留存问题,从不同维度深入分析留存,发现什么有利于留存、什么阻碍留存。
正向:注册数、激活数、活跃数(日、月)、交易数、客均、笔均等
反向:流失率、不活跃周期、流程中的客户流失情况(quit)
客户属性纬度:按照客户属性交叉分析,判断核心客群、核心属性。
4、在不同阶段,寻找与分析增长的核心动力。
在不同的产品阶段,增长的动力与阻力不同。class 6 Alex 分享了Facebook在增长过程中的阶段策略选择、遇到瓶颈时的分析。通过对增长的分析寻找一切的增长点,寻找适合的增长策略——优化产品、优化流程、推展新的客群、营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