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写出好故事》---故事架构的小技巧(三)

和上一篇隔得有点久,都忘了自己前面写了点什么,没关系,我还可以再瞎掰一会儿~~~

故事就像多米诺骨牌,当你碰到第一张时就应该预料到之后的结果......

我们前面说过,故事里所有的情节都有其出现的必要,即使你在看这一篇时没有发现它有什么作用,但是在故事进展的过程中你一定会看到。

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叫做“挖坑”,文雅一点的话可以说是“伏笔”。

每一个情节都是因果相承的,上一个情节的“果”也是下个情节的“因”,这样一层一层错叠着推动故事的发展。

如果你还不能明白,就找一本东野圭吾的小说看一看。

在这里咱们就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在东野圭吾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中,故事开始不多久,就用了很多笔墨去叙述男主人公上班途中要经过一片贫民区,最重要的是贫民区中居住着一个不知名姓的流浪汉。

我当时看到这一情节设计后,一直等待着下文的发展,可是迟迟看不到,直到我快要忘记这个情节时,故事的最后才揭露了答案。(不在此剧透,有兴趣你自己去看吧~~~~吼吼~~)

见面前先打个招呼,不然我会没准备的吓一跳,接受无能......

写故事和约会一样,我不会随意接受一个陌生人的邀请的。

同理,不要在故事里随意的插播广告(情节)。

我知道有时候写作,你不过脑子,心血来潮觉得这个场景不错,楞要加进去。

(我原来也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简直不知所云,有一回还被人误以为是“反小说”的试炼场,我冤枉啊......)

故事的设计一定是严谨的,就像数学公式一样的漂亮,1+1=2的时候不要写出2.1。

把故事讲圆满就是成功了,不需要加入的情节一定要拿掉,不是堕胎不会痛的。

一篇故事完成好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删。

问问自己这个情节不要回影响故事发展吗?如果不影响,果断拿掉。

歌德曾在一封信中说过:“如果有时间,我会把这封信写的更为简短。”

切记,言简意赅,莫要,节外生枝。

天才=1%的聪明+99%的努力!

虽然这句话很老套,确实至理名言。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哲理,却被我们视而不见。

慢工出细活是真理!

多加练习也是真理!

文学才女张爱玲总是说自己写作很慢,所以她总能写出好作品。

网络上的段子写的很快,人们忘却的也很快。我这篇文章,估计发出去也就被人遗忘了,一会我自己就忘了。

故事重要的是“自检”。故事的产生是两方面的事情,写作者和读者,如果写作者不认真,读者是能看出来的。

一旦故事离开写作者被广而告之,剩下的就是交给读者去评判好坏。所以,在故事没出手之前,写作者一定要好好的“自检”。

慢一点,才能发现美。(~好矫情的一句话~)

最近一直在流传“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和“刻意练习”的理论,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俗话说的“孰能生巧”。

多读多写多看,是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基本素养。

有人说我看过很多小说!那有怎样,不见得你能写出一个好故事!

这就如同,我听过很多周杰伦的歌曲,但是要我创作一首周杰伦风格的曲子,根本做不来一样。

多写写,勤自检是没错的。

不哔哔了,给以后留点话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能写出好故事》---故事架构的小技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