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4去产能与改革

        现在去地铁里随便拉出个人来都知道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必须去产能去库存。

        四万亿已经说烂了,先暂时放在一边。说到资源行业,外界总把金属矿产资源特别是钢铁与石油天然气相提并论,但钢铁与油气资源的最大不同点是采探的分离,众所周知三桶油都具有从一套包含勘探,开发,炼油,销售和成品油服务的完整的油气产业,而钢铁产业都是分离开来各干各的,所以才会出现在这个铁矿石已经跟白捡的一样了时期仍然不断发现新矿床不断挖掘新储量的现象。国内的金属矿产勘探工作基本由地质行业承担,主要是地矿,冶金,有色,煤田,核工业等等系统内的地质勘探队伍完成,而矿产开采及之后的工作都是矿山来干,甚至矿山根本不知道自己铁矿的具体储量,开发远景等等,所有资料几乎都掌握在地质行业里,因此矿山需要每年都去找地质设计院去做重复性的储量评估报告,拿着报告向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要钱。每隔几年再做一做补充勘探,也就是所谓的全国老矿山资源接替调查项目,各个矿山勘探一圈下来储量又增长了多少多少,又发现了多少个新的矿床,实际情况呢?如果中国矿产的储量真的那么多,铁矿石定价早就是中国说了算了,中国有最多的储量和最多的需求,在铁矿石市场就是绝对老大,而事实是储量都是骗人的。地质行业虽然号称市场经济,实际是有事业单位牌子的单位去做企业经营活动,而资金来源几乎都是国家财政拨款,只有少部分国外勘探工作是纯市场行为,因此地质干的还是计划经济,国家拨款给底下做,底下不出成果怎么办,谁还会继续拨款?所以每一次大规模勘探之后,储量都会上升,每次都会把几十年内都挖不到的地方也算作储量,把低品位的甚至围岩也算成矿体,然后报出一个储量上涨的数据。而矿山方面也是支持储量上升的,因为中国的矿山开采成本,难度和储量基本上和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等是没办法比的,处于全面劣势,所以就拼命的把地下五十年都挖不到的地方也算成储量报上去,让国家觉得矿山潜力巨大值得投资,然后砸钱进去听响儿。而国外的矿业集团是采探一体的,勘探工作由矿业公司直接承担,像澳大利亚那些露天开采的矿山就根本不会花多余的钱去探地下深部还有多少储量,现在浅部探明的没有几十年都挖不完,这样不仅节省勘探费用更得到了真实的储量,假如国内50年总储量和国外20年储量差不多,那么意味着国内矿山年均开采总量远远不如国外,开采成本远远高于国外(挖的深当然成本高),再算上运输加工等等因素,国内矿山除了虚高的储量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而大型矿业集团得知国内储量不断上升后更加毫不犹豫的压低铁矿石价格,只需要用开采成本一项优势就能挤死国内矿山。国内的矿山越是价格低越不断找干地质的来帮他们增长储量,储量越多铁矿石越不值钱,而开采成本不可能下降,所以矿山成为去产能去库存的重点企业一点儿也不冤。当然在前几年矿山还有一条出路,做一个好看的储量报告然后立刻转手给下家接锅,但现在谁进来接谁是傻子。

        同样的,地勘行业也是产能过剩的,每年都在重复着区调,矿调,储量报告的工作,说白了就是财政拨款给事业单位找点事儿干,如果没有拨款全靠市场,地质的全都会转水工环,到时候水工环就是下一个铁矿石,校友就算什么都不懂也不会不懂他的本行,不敢把地勘这个大毒瘤放到其他行业中去,因此在他的任期内十年不断输血维持着地勘的高额财政拨款。而现在各地地勘系统的各种实验性改革,除了北京还行,其他地方都是后患无穷。北京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地勘往环境转,不靠传统的国土部地调局拨款,主要来源是北京市政府在环境方面的拨款,做环境监测预警治理以及市场上的水工环,保留事业单位的牌子。这样改革的实质就是地勘局在市里有人搭理你就能要来钱,跟地质系统已经没多大关系了。而其它省份呢,基本都是一个路子,所有干地质的一起合并变成国企,每个省出来一个大集团,比如辽宁内蒙广西华东,它们还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高官落马。所以改革就是三步走,先成立大集团把地方事业单位变成国企,再把国企里管事儿的换一遍,最后文明一点的就来个名义的国企实际是自己人当政,干脆的就破产再重组。一般人都认为改革大型国企能进行结构转变,能把僵尸企业挤死,能优胜劣汰,但实际是这些国企就是最大的僵尸,同时不存在能够不依附于国企独立生存的私人地勘队伍,这个行业里根本就没有优全都是劣,结构转变在其他行业是保留优质企业,在这里劣质的继续恶性竞争,最后是最劣的活下来,然后它们大举进军水工环,基建,矿山,交通,祸害其他产业。地勘这个毒瘤在90年代眼看就要被饿死,校友不愿看到自己的本行死在他的任期里,又不忍放出来祸害大众,所以出此下策持续输血,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感谢北京市政府,感谢这股席卷全世界的环保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10.14去产能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