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米聊和微信

无论是米聊还是微信,并非一开始就是最终产品形态。KIK崛起之后,作为一种移动互联网的可能模式,米聊和微信都跟进做了各自的尝试。

第一阶段,两家都做了类KIK服务。但是,很快就发现这种移动互联网产品在中国并不受欢迎。中国各大移动服务商都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套餐服务,短信包月数量多至用户消费不完,这个国外的情形并不相同。同时,国内并没有丰富的WIFI热点,3G服务也才起步,GPRS速度极慢,因此国人接受KIK类服务热情不高,只有少部分新潮用户愿意尝试。

第二阶段,两家转向做类Instagram服务,在免费短信的基础上做手机图片分享。外人看起来像是免费短信升级为免费彩信,但其实已经转向为图片SNS。但是,很快两家又发现不单是国人对Instagram没多少兴趣,就算是Instagram本身的硬数据也让人失望。手机图片分享不是一种用户的硬需求,运营不当就变成手机图片媒体,而不是SNS。

第三阶段,两家再次不约而同转向语音短信,类TalkBox服务。在前后一周时间内,米聊和微信先后推出了大型改版之后的产品。这一次,终于摸准了中国用户的脉门。对于非实时的语音短信,用户很容易地类比对讲机,需求旺盛,产品终于走上了上升通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米聊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