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消息,国外媒体Slate发布资深科技撰稿人尼尔·帕特尔(Neel V. Patel)的文章称,危险的无人驾驶汽车也比人类司机安全。客观来说事实确实如此,但问题就在于人们能否接受这一事实。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2016年5月,一辆开启了自动驾驶模式的特斯拉Model S发生事故,致使车主死亡。该事故一经曝光,就重新燃起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问题的争论。该事故是人类史上自动驾驶汽车发生的唯一一起死亡事故——相比之下,2016年仅美国就发生了4.02万起汽车导致的死亡事故。然而,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均明确表示,在大范围上路之前,无人驾驶汽车必须要达到极高的安全检验门槛。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局长认为,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在安全性上达到人类司机的两倍水平,才能够上路行驶。
如此高的安全等级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也许15年以上,又或者50年以上。设定那么高的安全标准真有必要吗?这会拖我们后腿吗?RAND公司发布的新报告称,与其等待近乎完美无瑕的自动驾驶技术,我们更应该在自动驾驶汽车达到只是比人类驾驶安全一点的时候,就马上让它们上路行驶。毕竟,这么做已经能够降低汽车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尽管部分自动驾驶汽车仍然会发生碰撞,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该报告的作者给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安全性建立了三个基本模型:一个是那些汽车比人类司机安全10%,一个是它们比人类司机安全75%,最后一个是它们比人类司机安全90%。然后,让三个模型在不同的场景中评估无人驾驶技术如何能够得到改进,以及我们当前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可能得到多大程度的减少。
报告作者发现,哪怕大范围使用仅比人类司机安全10%的无人驾驶汽车,一年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就有望减少3000个。也就是说,30年就有望拯救大约十万人的性命。
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能做到人类更少犯错。它们还可以进行相互通讯,协调各自在道路上的动向,以避免发生事故。而且,它们还能做到“熟能生巧”:随着在真实路况的行驶时间增加,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利用积累的数据变得更有效地提高安全性。不同于人类,一辆汽车的“经验”还可以分享给道路上任何其它的无人驾驶汽车。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愿意踏出那一步。阻碍这种未来到来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类。人们必须要学会如何接受无人驾驶汽车也会出现事故的事实,机器错误可能不是其中的一些碰撞的根本原因。不过,让大家明白人会犯导致撞车的错误很容易,但要让他们接受由电线和传感器组成的人工系统犯错则要困难得多。
很多的技术都存在着风险,而让人们克服那些恐惧的唯一途径,往往就是先让他们试试看。举例来说,在二十世纪中期,乘坐商用飞机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不堪设想的事情,但如今,它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启动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的一种途径可能就是共乘服务:谷歌母公司Alphabet已经先行一步,在菲尼克斯让它的部分Waymo汽车完全自动驾驶(即驾驶座上没有人随时准备接管驾驶盘)。他们的计划是,未来几个月,通过一项可供早期测试乘客选择的汽车共乘服务测试几百辆Waymo汽车,就像是乘坐自动驾驶的Uber或者Lyft一样。汽车共乘应用的广泛普及,可能会有助于促使谨慎的消费者去尝试体验自动驾驶汽车。
当然,我们不愿采用这项技术的态度还体现在其他多个方面。除了工程师们还在努力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外,自动驾驶汽车还常常遭到监管者们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