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不仅仅这么简单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事实情况确实是这样,一件东西或者一种事物如果长时间处于一个不变的状态,那它不会更长久的保持不变一直是那个模样,而是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腐坏。这是实用方面的经验,生活经验也好,或者可以叫来源于生活的哲理,但在另一个层次上,我一样是反对流水不腐,抠字眼的话就是流水这两个字。

冬季依然有下雨的时候,绵绵缠缠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一个月会遇到两三天。雨不大,但落在地上或多或少会有些积水,在街道两侧的阶梯旁,再不然就是在突然拐弯的地方,雨水从各个方向流过来汇积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浅滩。浅滩的水往往不足一指厚,薄薄的一层,如果有更多的雨水汇积过来,只会膨胀式的扩大面积,深度并不会偶然间就多一点。

此种浅滩,我基本上理解为静止的。因为水的流动并不来自积水的内部,而是外界雨水的汇积对浅滩造成了一股类似冲击力的力量,使得浅滩中的水不由地流动起来。水的流动并不是因为水内部的原因而产生变化,不是因为水的内部产生了某种能量让水形变了。

泉水就不一样,地下水从一个方向涌入,于是泉水的内部积聚了某种能量,泉水便从泉眼涌出来,形成一股颇好看的水花,如果是温泉水还带有一定的温度,洗澡都可以。

偏偏静水是最让人讨厌的,丝毫的美感都没有,只是一种被迫的存在。

电视里看到过一些离奇但有意思的冒险,但并不是存在于电影中的虚假镜头,经过威亚特效后期处理等等的人工手段之后形成的视觉画面,而是那些国外人邀请设计师和建筑师协作完成的迷宫。进入迷宫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人进去以后就不能像平时那样判断方向,人在平时生活中借以判断方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天象,日出于东方落于西方,冬季刮西北风夏季刮东南风,还有一种手段就是询问他们,从他们那里获得方向和位置的具体信息。不过这两种手段在迷宫中都不起作用。身处迷宫中的人,判断方向几乎靠直觉,在迷宫中都是陌生人,都对迷宫的地形不熟悉,也没有人手中持有迷宫的地图,只能凭感觉往前走。一切的判断依据都是直觉,没有任何可以作为科学依据的根据派得上用场,有人兜兜转转老半天也出不去,而运气好的或许可以走捷径沿最短的路线出去。

迷宫的魅力在于前方的未知,人身处其中,一直往前走,并不能确定自己选择的方向的对与错,只是心中有大概的目的地,知道出口大概在什么位置,凭着印象往前走,未知是最大的敌人,也是一直相伴如影子的东西。

当然了,进行迷宫冒险,是个人就得干一件事,不然迷宫冒险一丁点意思都没有,人必须移动。只有在移动状态下那种未知感才是明显的,在发现错误的选择之后才能感到未知感赤裸裸地存在着。如果人不移动,迷宫就死了,人待在原地,迷宫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家中有一个洋娃娃,是我才上初中的时候在小摊小贩上买的,价钱不贵那时候才二三十块钱,是一头毛色橙色的熊,个头有我脑袋大小,还可以安上四节电池,会用电子音乐播放歌曲的那种。但上一次什么时候动它,我已经没有印象了,它就那么放在玻璃柜里,灰尘不会落在上面,但我的手已经好几年没有碰过它了。

其实洋娃娃不过是个玩具,岁数小的时候我喜欢玩玩具,长大了便觉得玩具没有意思,自然而然就不去玩儿了。想想这背后是不是暗藏着什么道理呢?或许是这样的,玩具只是玩具,一个木偶或者布偶而已,人长大了,岁数有了,成年了,对生活有了经历,对世界有了认识,对人性有了了解,玩具便没意思了。玩具是平面的东西,而人才是立体的东西,生活中认识的每个人都是立体的,一个人的存在是方方面面的,一个好人有邪恶的一面,一个坏人有做好事的时候,一个懦夫可能有勇敢之举,一个莽撞的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暂时心思细腻起来。人是立体的,方方面面,而洋娃娃,一个平面的存在。

小说写作中,作者对人物的处理是个棘手的问题,人物处理得不好,整部小说都会扣分。小说中的人物,不光要立体,要透彻,要有真人感,最重要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必须行动起来,小说才有意思。如果小说中的人物死水一潭不采取行动,那再丰富的人性再花哨的文笔也不能挽救这部小说的失败之处。关键是得行动。

写作经验久久真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物,不仅仅这么简单)